新文学传统论文-买琳芳

新文学传统论文-买琳芳

导读:本文包含了新文学传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婆媳矛盾,女性解放,家庭问题,性别视角

新文学传统论文文献综述

买琳芳[1](2019)在《论新文学婚恋叙事中婆媳之争的传统实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的家庭模式与结构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复杂又密切的一系列关系,"婆媳关系"是其中的一种,它既涉及男女之间的性别权力关系,也包涵宏大的社会文化因子,还有着微妙的个人心理因素。因而,从孝之必然、权力之争、性别因素叁个层面来探讨新文学婚恋叙事中婆媳之争的传统实质,并从婆媳冲突的性别视角来切入民国时期的家庭问题,通过对家庭问题的分析,实现对女性解放与启蒙意义的探究。(本文来源于《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李志孝,陶维国[2](2019)在《对话与创化: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以“政治化”传统与“启蒙”传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新文学最重要的传统——"政治化"传统和"启蒙"传统为例,可以看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的传承与突破、延续与新变。在上世纪末期曾被质疑、责难与否弃的文学"政治化"传统,在新世纪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又一次"复返",但并不是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而是重建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常态关系。"启蒙"也并未"终结",因为现实仍存在启蒙的必要,文学也没有放弃启蒙的精神。只是新世纪文学中的"启蒙"与"五四"时期以及1980年代的"启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论是话语方式、文化态度,还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叙事特征等,都大异于过去。一种"对话"和"创化"传统的局面正在形成。(本文来源于《天水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冰茹[3](2019)在《“新文学”与“旧传统”——以现代小说与“章回体小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回体小说"作为古典小说的集大成者,是中国古典小说叙事传统的主要构成之一。新文学在不同历史阶段对章回体小说认知的差异和演变,既影响了新文学与"旧传统"的关系,也深刻地影响了现代小说的观念与创作实践。中国现代小说虽受西方影响甚深,但在中国文学自身的发展脉络中,也与包括章回体小说在内的"旧传统"关联紧密。这一现象反映了新文学与文学传统、历史语境以及社会现实的复杂关系,也呈现出新文学发生、发展和转型的历史轨迹。(本文来源于《文艺理论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鹉[4](2019)在《五四新文学传统对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张爱玲对五四新文学传统不同时期的叁种思考说起五四新文化运动,不得不从胡适说起。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提倡白话和改良文学的构想。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文学运动,改变了整个中国文学史的路向。最初五四运动所宣扬的是爱国、批判传统、主观主义和抒情主义,郁达夫曾说过"五四运动最大的成就首先在于个性的发现"①。20世纪20年代初期,青年作家们的作品"为陈腐的中国文化的尸体带来了新鲜活泼的细胞(本文来源于《新文学评论》期刊2019年02期)

成志雄[5](2019)在《论刘震云小说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立足于《塔铺》《一地鸡毛》等“新写实小说”、《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等“新历史小说”与《一句顶一万句》等“说话系列小说”,以鲁迅等“五四”一脉作家的文学主张与作品作为参照,从语言风格、话语立场、叙事艺术以及批判色彩等方面展开论述,以此发现当代作家刘震云在新时期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绪论主要介绍刘震云的作品出版情况、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选题的意义、研究内容与方法等,其间着重对“五四新文学传统”进行了辨析与界定。第一章从语言风格来看刘震云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本章从语言风格学入题,在分析“五四”时期胡适的“白话文学观”以及鲁迅等人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对比研究刘震云作品的语言特色,发现刘震云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有所革新,革新主要体现在“风趣的白描”、“绕”与“陌生化”、无形的反讽等方面。第二章论述刘震云小说的话语立场。通过对前人研究的分析,我们会发现“五四”一代作家多扮演着“启蒙者”的角色,以精英的视角和心态书写“平民的生活”。反观刘震云的小说,其小说多以平民的视角和感知方式书写“平民的生活”。首先在小说文本表层,我们比较容易发现刘震云对民间言语、民间场景、民间意象等民间要素进行了大量书写;其次在创作视角上,刘震云的小说具有很明显的“民间”特征,在“民间”视角下刘震云运用“民间思维”解释生活、解构历史,不仅让农民说农民的话,且让事件以农民的思维逻辑发展。“偶然”、“实用理性”、“爱亲”、“”是刘震云小说人物思想的体现也是事件发展的动力。第叁章是第二章的延续,主要分析民间智慧指导下的叙事艺术与叙述策略。“五四新文学”本就有着“探索多样化的创作方法”的传统,刘震云也在创作中实践着这一传统,并贡献出新的叙事艺术。“喷空”式的写作、“绕”的叙述策略是刘震云小说创作的独特之处,也是其对传统叙述手法的革新之处。“喷空”的艺术使得刘震云小说的结构新颖有趣,“绕”着说理、“绕”着叙事使得刘震云小说平中见奇,意蕴丰富。其中“喷空”式的写作与李劼人的“摆龙门阵”有所相似又不尽相同,“绕”的说理方式体现着独特的民间智慧,“绕”的叙事策略主要在于“背景情节化”以及结构上的“回环”等。第四章从批判的色调来对比刘震云与鲁迅的异同。鲁迅小说几乎皆为“冷峻”与“荒寒”,而刘震云在继承鲁迅的批判精神与人道主义的基础上,其批判色调(尤指新世纪小说)由冷转暖。本章借助存在主义理论,从“困境与救赎”、“异化与真情”以及“死亡与新生”叁个维度论述刘震云小说创作中的“暖色调”。论文将这种“暖色调”的批判视为五四新文学“启蒙”与“批判”传统在当代文学中的新面貌,是刘震云将小说“可读性”与“教育性”进行调和的结果。结语将在前四章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深化,重申刘震云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以期引起学者对当代作家创作与新文学传统的关系以及当代文学“经典化”问题的思考,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学界对“五四”的反思。(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9-06-10)

张弓,张玉能[6](2019)在《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内蕴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继承发扬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建构中国当代文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理论进入新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历史使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文论传统。五四新文学的文论传统的主要内涵体现在,抨击中国封建社会旧文论的批判精神,高扬科学和民主的西方审美现代性精神,百家争鸣的多元化精神。(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刘畅[7](2019)在《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承续》一文中研究指出新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和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直关联在一起,虽然新文学总是把反传统作为自身的基础,但是其也并没有彻底和传统文化斩断关联。在不断的反传统的过程中,新文学也逐渐意识到其没有办法脱离整个文化母体而独立存在。新文学保留了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以及文化特征,对于帮助我国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章就关于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承续进行讨论,以为其他有关研究指出依据。(本文来源于《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期刊2019年02期)

佘爱春[8](2019)在《《文艺杂志》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份创办于抗战中期的大型纯文学刊物,《文艺杂志》很好地体现了抗战时期知识分子在困境中的坚韧品质,对民族救亡的坚定信念和建构"伟大的抗战文学"理想的执着追求;它始终坚守着救亡和启蒙的文化使命,以对文学艺术价值的自觉追求,继承和发扬了五四新文学传统,提升了抗战文学的艺术品格,拓展了抗战文学的表现空间;成为考察桂林抗战文艺运动和大后方抗战文学实绩一个无法绕过的重要文本。(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鲁华峰[9](2018)在《探索传统诗学与新文学革命之关系的重要收获——评郭自虎教授的新着《传统诗学对胡适新文学革命的影响——以元白诗派、性灵派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百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以文学革命发端,开启了近代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深刻转型。它对现代中国社会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无论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因此,每当我们审视现代中国的种种现状时,都会下意识地去回望它,关注它,思考它的利与弊,得与失。这一百多年来,中国全速向现代化迈进,学习西方,拥抱西方,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自觉或不自觉地把传统文化当成了包袱,以至于竭尽全力地想甩开它。正(本文来源于《中国诗学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张弓,张玉能[10](2018)在《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历史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文学运动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它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传统,同时也确立了一种新文学的文论传统。随着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变迁,五四新文学的文论传统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直接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论的发展,既推动了文学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也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学艺术的审美性和民族性品格。改革开放以来,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审美性和民族性品格受到高度重视,而其多元化精神却在一定程度上被忽略。(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战线》期刊2018年12期)

新文学传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新文学最重要的传统——"政治化"传统和"启蒙"传统为例,可以看到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之间的传承与突破、延续与新变。在上世纪末期曾被质疑、责难与否弃的文学"政治化"传统,在新世纪的社会文化语境中,又一次"复返",但并不是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去,而是重建文学与政治之间的常态关系。"启蒙"也并未"终结",因为现实仍存在启蒙的必要,文学也没有放弃启蒙的精神。只是新世纪文学中的"启蒙"与"五四"时期以及1980年代的"启蒙"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不论是话语方式、文化态度,还是作家的叙事立场、叙事特征等,都大异于过去。一种"对话"和"创化"传统的局面正在形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新文学传统论文参考文献

[1].买琳芳.论新文学婚恋叙事中婆媳之争的传统实质[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李志孝,陶维国.对话与创化:新世纪文学与新文学传统——以“政治化”传统与“启蒙”传统为例[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9

[3].郭冰茹.“新文学”与“旧传统”——以现代小说与“章回体小说”的互动关系为线索[J].文艺理论研究.2019

[4].陈鹉.五四新文学传统对张爱玲后期小说创作的影响[J].新文学评论.2019

[5].成志雄.论刘震云小说对五四新文学传统的发展[D].山东师范大学.2019

[6].张弓,张玉能.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内蕴特征[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7].刘畅.新文学对传统文化的挑战与承续[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9

[8].佘爱春.《文艺杂志》与五四新文学传统[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9].鲁华峰.探索传统诗学与新文学革命之关系的重要收获——评郭自虎教授的新着《传统诗学对胡适新文学革命的影响——以元白诗派、性灵派为例》[J].中国诗学研究.2018

[10].张弓,张玉能.五四新文学文论传统的历史变迁[J].社会科学战线.2018

标签:;  ;  ;  ;  

新文学传统论文-买琳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