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瑞(河南国营黄泛区农场中心医院内科466632)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4-0174-02
【摘要】目的探讨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和丹参联合治疗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随机将90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给予苯巴比妥30~45毫克每次,每日3次口服,熊去氧胆酸100毫克每次,每日3次口服,丹参30毫升加液静脉滴注,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30毫升加液静脉滴注。疗程均为45天。结果治疗组胆红素平均下降52.4%,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分别为23.4%和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和丹参综合治疗高胆红素血症效果好。
【关键词】高胆红素血症肝炎后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丹参
1引言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仍为目前临床治疗难点之一,单一药物治疗效果不佳,且疗效不够持久。为探索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自2005年2月以来,我科对45例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采用苯巴比妥、熊去氧胆酸、丹参综合治疗后观察,疗效喜人,现报告如下。
2临床资料
2.1将保肝治疗无效的90例慢性肝炎和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平均分成两组,治疗组45例,男33例,女12例,平均年龄38岁。慢性肝炎36例,LC9例。血清总胆红素(T-Bill)28~58umol/L。对照组45例,男32例,女13例,平均年龄36岁。慢性肝炎35例,LC10例。TBiL27~56umol/L。
入选病例均符合2000年西安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有关诊断标准,两组在年龄,病例选择,病情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前GPT均正常。且除外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
2.2治疗方法
治疗组:苯巴比妥30~45毫克每次,每日3次口服,熊去氧胆酸100毫克每次,每日3次口服,丹参注射液3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液500毫升中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45天。
对照组:门冬氨酸钾镁30毫升加液静脉点滴,每日一次,疗程同上。
2.3疗效评定
两组治疗后观察。显效:T-Bill降至正常或下降超过50%以上;有效:T-Bill较治疗前下降50%~30%;无效:T-Bill小于30%、无改善,甚至上升者。
3结果
3.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T-Bill的变化治疗组:治疗前平均值为38.3umol/L,治疗后为17.2umol/L。下降了52.4%;对照组:治疗前平均值为37.6umol/L,治疗后为28.8umol/L,下降了23.4%;两组相比P<0.05。
3.2两组患者疗效比较显效:治疗组39例(86.7%),对照组7例(15.6%);有效:治疗组6例(13.3%),对照组9例(20.0%);无效:治疗组0例,对照组29例(64.4%)。治疗组总有效率100%,而对照组为35.6%。两组相比P<0.01。
4讨论
肝炎后高胆红素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功能正常,症状轻或缺如,黄疸轻且持久不退,或反复出现黄疸,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为主。轻黄疸的发生可能由于肝细胞功能紊乱所致,并非肝细胞坏死或损坏所致。推测肝炎病毒感染后,并发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或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性不足。此外,肝脏的炎性损伤会有肝细胞不同程度的凋亡,继而有胶原纤维的生成发生肝纤维化,肝纤维化的形成使肝脏微循环发生障碍,影响肝细胞的氧与物质的交换,肝纤维的形成对胆道系统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影响胆汁的排泄。此种情况在肝炎肝硬化患者中表现应更明显[1]。
苯巴比妥可强化肝细胞Y蛋白,促进肝细胞摄取游离胆红素;可增加肝细胞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活力,促进游离胆红素变为结合胆红素;可增加结合胆红素排入毛细胆管;能增加胆汁流量[1]。丹参有抗肝纤维化的作用[3],熊去氧胆酸有良好的利胆和松弛胆道口括约肌的作用,三药合用共促胆红素的下降。治疗过程中除个别患者有乏力,腹部不适、面红,经对症治疗好转外余无不适。该治疗方法效果极佳,值的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高寿征主编,病毒性肝炎防治研究.北京.北京出版社.1993.308.
[2]叶维法、钟振义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69.
[3]叶维法、钟振义主编.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1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