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对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了L-丝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的优化。采用纸层析分光光度计法对发酵液中L-丝氨酸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绘制出了L-丝氨酸和甘氨酸的标准曲线,并推导出了通过测定吸光度来计算发酵液中L-丝氨酸和甘氨酸含量的计算公式。研究发现该法具有较高的准确度和精密度,并且操作方便、易于掌握,非常适合在L-丝氨酸产生菌筛选中应用。以实验室保藏微球菌株LJW-01(D-SerR,GlyR,MthR)为出发菌株,采用DES和NTG诱变,分别以磺胺胍(SG)和高浓度甘氨酸为药物平板,以蛋氨酸为缺陷型,成功选育出一株丝氨酸产量较高菌株ZC-8(D-SerR,GlyHR,MthR,SGR,Met-),该菌株在未经优化的条件下发酵液中可积累L-丝氨酸6.2g/L,比出发菌株产量提高了一倍多。通过传代实验表明,该菌产酸稳定,遗传标记较好的保存,适合发酵生产L-丝氨酸。对菌株ZC-8的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确定最优种子培养基组成为(g/L):葡萄糖20,玉米浆20,(NH4)2SO4 20,KH2PO4 1,MgSO4·7 H2O 0.2。最佳培养条件:装液量为40mL/250mL三角瓶,摇瓶转速为100r/min,培养温度为30℃,pH7.07.5,种龄为10h。最优发酵培养基组成为(g/L):甘氨酸35,葡萄糖5,(NH4)2SO4 22,KH2PO4 1,MgSO4·7H2O 0.8,玉米浆14,CaCO3 20。发酵最佳摇瓶培养条件:装液量为25mL/250mL三角瓶,接种量10%,摇瓶转速为100r/min,培养温度为30℃,pH8.08.5,发酵周期为72h。菌株ZC-8在优化条件下的L-丝氨酸产量(9.82g/L)比未优化时(6.2g/L)提高了58.4%。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引言1.2 L-丝氨酸的理化性质1.3 L-丝氨酸的用途1.3.1 在医药方面的应用1.3.2 在食品方面的应用1.3.3 在化妆品方面的应用1.4 L-丝氨酸的生产技术1.4.1 直接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1.4.2 前体发酵法生产L-丝氨酸1.4.3 提取法1.4.4 化学合成法1.4.5 酶法生产L-丝氨酸1.5 国内外L-丝氨酸的生产概况1.6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二章 发酵液中L-丝氨酸和甘氨酸测定方法的研究2.1 引言2.2 材料与方法2.2.1 主要材料2.2.2 主要试剂配制2.2.3 方法2.3 结果与分析2.3.1 层析溶剂的选择2.3.2 洗脱液最佳吸收波长的测定2.3.3 最佳洗脱时间的测定2.3.4 L-丝氨酸标准曲线的测定2.3.5 回收率实验2.4 讨论2.5 本章小结第三章 L-丝氨酸产生菌的诱变育种3.1 引言3.2 材料与方法3.2.1 出发菌株3.2.2 培养基3.2.3 主要试剂与仪器3.2.4 培养方法3.2.5 诱变方法3.2.6 筛选方法3.2.7 分析方法3.3 L-丝氨酸代谢途径与选育机理3.3.1 L-丝氨酸合成及相关代谢途径的调节机制3.3.2 L-丝氨酸产生菌的选育机理3.4 结果3.4.1 出发菌株遗传标记的鉴定3.4.2 菌体生长曲线的测定3.4.3 L-丝氨酸产生菌的选育3.4.4 菌株ZC-8 传代稳定性3.5 讨论3.6 本章小结第四章 L-丝氨酸摇瓶发酵条件的研究4.1 引言4.2 材料与方法4.2.1 菌种4.2.2 培养基4.2.3 主要试剂和仪器4.2.4 培养方法4.2.5 分析方法4.3 结果与讨论4.4 本章小结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主要结论5.2 展望致谢参考文献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丝氨酸论文; 诱变育种论文; 发酵论文; 条件优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