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对城镇非正规就业成因的研究有社会学和经济学角度,经济学角度的研究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方面基于供给、需求、制度和行为主体的视角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在宏观方面是基于供给、需求和制度的分析,在微观方面是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的分析。在本文的第二章,采用统计年鉴的相关数据,在界定我国非正规就业概念的基础上,从供给和需求的角度探讨了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成因,并从所有制结构、城乡分割的就业制度以及户籍制度角度进一步分析了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成因。本文的第三章,从微观行为主体的视角分别构建了就业者、企业和政府的成本收益函数,通过其互动博弈,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各行为主体基于成本收益的现实选择,并对影响各主体成本与收益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本文的第四章在第三章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用城镇未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和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收入与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差对第三章的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验证了第三章的结论并得出建议,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和完善制度是解决非正规就业问题的两个思路。本文的最后部分则是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非正规就业是我国目前经济形态下的现实选择,这种就业方式仍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发展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政策建议。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1.1.1 选题背景1.1.2 研究意义1.2 文献综述1.2.1 国外文献综述1.2.2 国内文献综述1.3 研究方法和内容1.4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第2章 中国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供给、需求和制度分析2.1 非正规就业的概念阐释2.1.1 非正规部门与正规部门2.1.2 非正规就业与正规就业2.1.3 本文的非正规就业范畴2.2 我国非正规就业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分析2.2.1 供给分析2.2.2 需求分析2.3 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制度因素分析2.3.1 所有制结构的调整2.3.2 城乡分割劳动就业制度的影响2.2.3 户籍制度的影响2.4 本章小结第3章 基于微观行为主体视角的分析3.1 基础模型3.1.1 农民工收益函数的构建3.1.2 企业的视角3.1.3 政府的视角3.2 各行为主体之间的互动决策3.2.1 企业和政府的两阶段互动决策3.2.2 企业和就业者的两阶段互动决策第4章 我国城镇非正规就业产生的实证检验4.1 变量与数据选取4.2 计量模型分析4.2.1 变量的Johansen 协整检验4.2.2 变量间的Granger 检验4.2.3 检验结果的解释及结论第5章 结论和政策建议5.1 结论5.2 政策建议5.2.1 加强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的保护5.2.2 加强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的支持5.2.3 加强对城镇非正规就业的管理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非正规就业论文; 成本收益论文; 微观行为主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