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氰·马乳油是目前在农业生产中广泛使用的用于防治果树上的桃小食心虫、蒂蛀虫等的一种高效、常规农药复配制剂,但控制期相对较短。本研究针对此状况,以环境相容性高的明胶、褐藻酸钠为囊皮材料,利用复凝聚法,通过配方优化,制备了其缓释微胶囊剂。以桃小食心虫为试虫,将氰·马微胶囊悬浮剂与氰·马乳油进行了室内及田间对比试验。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对囊壁材料配比及用量、囊芯溶剂及分散剂等因素的筛选,确定了氰·马微胶囊悬浮剂中的优选配方为:氰戊菊酯5%、马拉硫磷15%、二甲苯:氯苯(4:1)15%、明胶1.25%、褐藻酸钠1.25%、分散剂NNO1.5%、黄原胶0.2%、乙二醇4.5%,水余量。2.通过显微观察、粒度测定、包封率测定,对所制备的氰·马微胶囊悬浮剂进行了表征,所制备的微胶囊粒径小,囊形呈规则圆形,分离度较好,干燥后不会破囊。3.在优化条件下,制备的氰·马微胶囊平均粒径为7.07μm,载药量为37.36%,包封率高达88.89%。制剂悬浮率大于85%,贮存析水率低于2%,有效成分分解率低于2%。达到合格微胶囊悬浮剂的要求。4.通过室内活性测定和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本研究制备的20%氰·马微胶囊悬浮剂对桃小食心虫卵、初孵幼虫的残效期明显延长;在相同稀释倍数下,20%氰·马微胶囊悬浮剂与30%氰·马乳油的田间防效相当。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缩略词表1 引言1.1 农药微胶囊的发展概述1.1.1 农药微胶囊剂型的特点1.1.2 微胶囊制备技术的研究进展1.1.3 农药微胶囊发展的展望1.2 复凝聚法及其特点1.3 马拉硫磷、氰戊菊酯简介1.3.1 马拉硫磷简介1.3.2 氰戊菊酯简介1.4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现状1.4.1 桃小食心虫的发生规律1.4.2 桃小食心虫的防治方法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1.6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1.6.1 氰·马微胶囊剂小试加工工艺研究1.6.2 氰·马微胶囊剂室内活性测定1.6.3 氰·马微胶囊剂田间药效试验2 材料与方法2.1 药品和试剂2.2 仪器设备2.3 复凝聚法氰·马微胶囊的制备方法2.3.1 囊皮及用量的选择2.3.2 反应温度的确定2.3.3 反应pH值确定方法2.3.4 机械搅拌速度及时间的确定2.3.5 氰·马两种成份比例的选择2.3.6 溶剂的选择2.3.7 助剂的选择2.3.8 氰·马微胶囊的制备方法2.3.9 氰·马微胶囊的性能表征2.4 氰·马微囊悬浮剂有效含量分析方法2.4.1 氰戊菊酯质量分数的测定2.4.2 马拉硫磷质量分数的测定2.4.3 微胶囊悬浮率和载药量的测定2.5 氰·马微囊悬浮剂对桃小食心虫生物活性测定2.5.1 试虫和饲养方法2.5.2 对虫卵的室内药效试验2.5.3 对初孵幼虫的残效试验2.5.4 田间小区防治试验2.6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3 结果与分析3.1 不同囊皮材料比例及其用量对成囊的影响3.2 溶剂对成囊的影响3.3 搅拌速率和时间对微胶囊粒径大小及分布的影响3.4 分散剂品种及用量对成囊的影响3.5 增稠剂对微胶囊悬浮剂析水率的影响3.6 防冻剂的选择3.7 凝聚pH 值的确定3.8 氰·马微胶囊的优化制备条件3.9 氰·马微胶囊的分析方法的确定3.9.1 方法的精密度试验3.9.2 方法的准确度试验3.10 氰·马微胶囊悬浮剂贮存稳定性测定结果3.11 氰·马微胶囊悬浮剂的生物活性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3.11.1 氰·马微胶囊悬浮剂的杀卵活性3.11.2 氰·马微胶囊悬浮剂对桃小食心虫初孵幼虫的防效3.11.3 田间防治效果4 讨论4.1 囊皮材料的用量对氰·马微胶囊的影响4.2 形态对微胶囊特性的影响4.3 分散剂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4.4 机械搅拌速度及时间对微胶囊制备的影响5 结论参考文献致谢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氰戊菊酯论文; 马拉硫磷论文; 微胶囊论文; 制备论文; 桃小食心虫论文;
氰·马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及其在桃小食心虫防治上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