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

论文摘要

生产率在内涵上代表了技术进步、管理水平、人员素质、规模经济等因素对产出作用。生产率本质上是资源的利用效率,对于人均占有资源日益缺乏的今天来说很有意义。现代经济增长以技术进步为基础,以生产率不断提高为特征。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而言,生产率的提高是极其重要的。产出的增长可以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数量或提高投入转化为产出的效率。资源是稀缺的,投入的增加不可能无限,要想获得可持续增长只能依靠生产率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促进生产率增长就成为我们关心的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受到结构变动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Stigliz指出:经济增长的要素有四个,即资本、劳动力、技术和生产结构。生产结构表示的是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产业结构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不同的产业结构会导致不同的生产方式和产出结果。经济增长的过程不仅是生产率增长的过程,也是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产业结构变动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需求角度对产业转型影响的研究主要是从收入增长和多样化需求方面进行的,以恩格尔定律为基础;供给角度的产业结构的转型是由于生产率的提高和技术进步导致的。在考虑产业结构转型动力方面需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可能对产业之间就业份额产生或正或负的影响。当其它条件不变,某个产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高于经济体的加权平均水平时,此产业的就业份额变动取决于价格弹性β的大小。如果β小于-1(即价格弹性较大),那么此产业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使就业份额增加。如果β大于-1,那么此产业的相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会使得就业份额减少。当某产业的收入弹性大于平均水平时,收入的增加会使其就业份额增加;若收入弹性小于平均水平,收入的增加使其就业份额减少。改革以来,中国的地区差距成为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大多数理论和实证研究主要集中在地区的经济收入收敛上,对生产率的分析局限于对它的增长率以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测度上。不同地区之间的差距并不能仅由要素投入来解释,生产率的差距不容忽视。生产率的提高机制主要是产业结构的转变,科学技术进步和内生经济增长等。产业结构转变对生产率的影响是通过将生产要素从低生产率产业向高生产率产业转移,从低生产率增长的产业向高生产率增长的产业转移来实现的。要缩小地区差距生产率差距,结构红利现象不可忽视。但是许多实证研究似乎表明结构红利并不存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需要深入探讨。地区之间是否存在生产率的收敛现象,生产率收敛的成因以及不同阶段的收敛成因需要检验。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基本概念
  • 二、研究背景及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 四、研究思路方法与结构
  • 五、可能的创新点
  • 第一章 生产率的测度
  • 一、生产率的测度方法
  • 二、生产率测度方法的区别
  • 三、数据处理及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
  • 四、全国及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历程
  • 第二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生产率
  • 一、产业结构演进理论中的生产率思想
  • 二、我国及各地区产业结构演进
  • 三、全国及各地区产业生产率概况
  • 第三章 区域生产率增长与就业结构变动
  •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 二、理论分析
  • 三、全国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 四、地区生产率与就业结构变动实证分析
  • 第四章 资本和就业结构与区域生产率的增长
  • 一、引言
  • 二、就业结构变动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 三、资本与劳动结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 四、本章小结和政策建议
  • 第五章 产业产出结构变动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关系研究
  • 一、全要素生产率的分解
  •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各分解成分
  • 三、产业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成分关系实证研究
  • 四、实证结果分析
  • 第六章 区域生产率差距及其收敛成因分析
  •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 二、基于DEA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分解
  • 三、β收敛的实证分析模型
  • 四、全国和各地区生产率β收敛和σ收敛的实证分析
  • 五、本章小结和促进地区之间生产率差距缩小的政策建议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附表
  • 附: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篇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生产率与产业结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