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量饲喂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精量饲喂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精量饲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饲喂装置,双侧投料,奶牛养殖,精确饲喂

精量饲喂论文文献综述

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1](2019)在《智能化双侧奶牛个体精量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当前我国个体奶牛单产水平低的问题,设计了双侧双螺旋投喂饲料的智能化个体精确饲喂装置。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投喂效率高,平均每头奶牛投喂时间<7 s、投喂精度≤3%。通过单片机、PLC控制,实现了投喂精确化和智能化。(本文来源于《吉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于啸[2](2016)在《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奶牛养殖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但是我国在信息化管理、技术装配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奶牛养殖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业迅速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奶牛个体进行精细养殖,是奶牛规模化养殖取得优质效益的重要途径。奶牛在生长过程和泌乳期的各个阶段,奶牛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在奶牛精细养殖中有必要针对奶牛个体情况适当调控精饲料饲喂量。同时,实时监测奶牛体温等的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奶牛健康状况和发情情况。因此,有必要构建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并对系统中—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便对奶牛科学养殖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详细了解相关领域研究、应用概况以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在奶牛精细养殖中存在的—些具体问题,并且阐述了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用于奶牛养殖过程中精饲料的精量调控和奶牛体温的实时监测。在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中,确定奶牛个体身份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研究了RFID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选取了满足系统要求的RFID识别设备,设计了RFID读写器的接口电路,实现了奶牛个体识别功能。通过合理布置RFID读写器位置和射频读写器工作参数的合理设定,避免识别过程中碰撞现象的产生。研究设计了奶牛体温监测子系统,系统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奶牛体温信息数据的监测。奶牛体温监测模块的硬件结构采用CC2430处理器,可以通过GPRS网络数据终端实现监控中心终端对奶牛体温数据的监测。设计了基于集群拓扑结构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且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对网络所采用的LEACH路由算法进行了改进,降低网络节点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通过对螺旋下料机原理、称重系统原理和相应的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完成了奶牛精量下料装置及下料称重控制系统设计,通过使用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下料称重过程的自适应控制。设计采用求取饲料投放量与饲料剩余量差值的方法,获取奶牛实际采食量,能够更真实准确的获取采食量数据。采用Visual Basic.Net与SQL server 2005作为程序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平台,实现了系统监控中心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的构建。利用ADO.Net和Win Socket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功能,并根据专家系统理论编写了推理机程序,实现饲喂量决策功能。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奶牛精量饲喂实验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定量下料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6-06-01)

范永存,张长利,董守田,田磊[3](2009)在《奶牛精量饲喂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量饲喂系统的核心技术是奶牛个体识别技术。系统采用了非接触式的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奶牛佩带符合ISO11785标准的电子标签。采食开始前,系统核对奶牛信息后按照饲喂要求进行自动投料。系统各测量数据将通过以ZigBee为核心建立起来的无线网络传输到主控计算机,同时主控计算机将奶牛饲喂规则的相关控制指令也通过无线网络传送到饲喂装置,控制饲喂装置工作。系统预留相关扩展接口方便后续升级使用。(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9年S1期)

余泳昌,栗文雁,胡丰收,李春亮,张伟峰[4](2008)在《基于单片机的奶牛精量饲喂系统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开发了由PC机为管理平台基于单片微机控制的奶牛精量饲喂系统,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软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本系统以PC机为管理软件运行平台,以ETR100嵌入式系统为控制平台,共同作为奶牛个体识别的Rf射频身份识别系统和给料系统的核心。该系统能够实现奶牛身份自动识别,并通过采集奶牛信息,根据不同情况自动计算奶牛应喂的精料量及饲喂次数,自动分多次、分时段对每头奶牛进行精量饲喂。经试验证明,该系统可靠性高、稳定性好、功能强、可扩展性好等,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农机化研究》期刊2008年09期)

范永存[5](2004)在《种畜精量饲喂系统采食活动监测子系统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种畜精量饲喂系统的核心部分是种畜个体采食数据的获取。为此,我们设计了种畜个体采食活动监测子系统用于种畜个体采食数据的采集。该子系统的传感器部分采用商品化的称重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经配套电子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的信号经标准RS485串行通信协议传送至通信适配器,经通信适配器转换后输入IBM兼容型个人计算机,并由相应的上位机软件进行实时处理。系统通信采用主从方式多机通信,通信适配器作为通讯主机与8台下位机进行通信,同时还负责与上位机PC的通信。通过非接触式射频IC卡可以准确的将种畜个体识别出来,实现了种畜个体自由采食活动的监测,得到种畜个体采食量和其他采食数据。本论文主要介绍了系统功能结构和工作方式,对主要电气部分和上位机管理软件设计进行了研究。同时还对介绍了包括RS-485和RS-232C通信协议转换接口适配器的系统通信的设计。在上位机利用Visual Basic 6.0编写系统应用软件实现对采食数据的接收、显示、存储和分析处理。 系统设计依据低成本,高可靠性的原则,采用开发环境比较成熟,价格便宜单片机为监测装置硬件的核心,监测装置主体只用一个AT89C55,没有外扩RAM和ROM,使可靠性大大提高。单片机的I/O接口芯片全部采用最新的串行工作方式接口芯片,与传统的并行接口芯片相比,其引脚数少,体积小,占用的口资源少,因此用AT89C55的4个8位的I/O就能完成多个通道的数据采集、控制、显示等功能,没有扩展其它的I/O接口,使系统接线简化,可靠性提高。单片机开发使用的C语言是一种结构化程序设计语言,它兼顾了多种高级语言的特点,并具备汇编语言的功能,用C语言编写软件,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提高效率,并且增加程序的可读性,便于改进和扩充,从而研制出规模更大,性能更完备的系统。 本设计中的监测装置、通信适配器和上位机管理软件能够协调稳定的工作。达到设计要求。系统以种畜个体为主要监测对象,通用性强,可以应用于猪、牛等各种动物采食活动的监测,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北农业大学》期刊2004-06-01)

精量饲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中,奶牛养殖业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但是我国在信息化管理、技术装配等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奶牛养殖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相对比较落后。随着我国奶牛规模化养殖业迅速的发展,利用信息技术针对奶牛个体进行精细养殖,是奶牛规模化养殖取得优质效益的重要途径。奶牛在生长过程和泌乳期的各个阶段,奶牛对营养需求有所不同,在奶牛精细养殖中有必要针对奶牛个体情况适当调控精饲料饲喂量。同时,实时监测奶牛体温等的相关数据可以判断奶牛健康状况和发情情况。因此,有必要构建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并对系统中—些关键技术进行研究,以便对奶牛科学养殖工作提供指导性意见。在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详细了解相关领域研究、应用概况以及其发展趋势,提出了我国在奶牛精细养殖中存在的—些具体问题,并且阐述了本文研究中所涉及的相关理论、概念和技术。在此基础上,研究设计了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用于奶牛养殖过程中精饲料的精量调控和奶牛体温的实时监测。在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中,确定奶牛个体身份是系统的基础和关键。研究了RFID识别系统的工作原理,选取了满足系统要求的RFID识别设备,设计了RFID读写器的接口电路,实现了奶牛个体识别功能。通过合理布置RFID读写器位置和射频读写器工作参数的合理设定,避免识别过程中碰撞现象的产生。研究设计了奶牛体温监测子系统,系统基于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实现奶牛体温信息数据的监测。奶牛体温监测模块的硬件结构采用CC2430处理器,可以通过GPRS网络数据终端实现监控中心终端对奶牛体温数据的监测。设计了基于集群拓扑结构的Zig Bee无线传感器网络,并且根据系统实际情况对网络所采用的LEACH路由算法进行了改进,降低网络节点能耗,延长了网络生存时间。通过对螺旋下料机原理、称重系统原理和相应的控制技术与网络通信技术研究,完成了奶牛精量下料装置及下料称重控制系统设计,通过使用模糊控制与PID控制相结合的方式,实现了对下料称重过程的自适应控制。设计采用求取饲料投放量与饲料剩余量差值的方法,获取奶牛实际采食量,能够更真实准确的获取采食量数据。采用Visual Basic.Net与SQL server 2005作为程序开发工具和数据库平台,实现了系统监控中心软件开发和数据库的构建。利用ADO.Net和Win Socket技术,实现了网络通信、数据处理功能,并根据专家系统理论编写了推理机程序,实现饲喂量决策功能。在此研究成果基础上,研制开发了奶牛精量饲喂实验系统,并对其进行了定量下料等测试。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设计方案合理可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精量饲喂论文参考文献

[1].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智能化双侧奶牛个体精量饲喂装置的设计与试验[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

[2].于啸.奶牛精量饲喂控制系统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

[3].范永存,张长利,董守田,田磊.奶牛精量饲喂系统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09

[4].余泳昌,栗文雁,胡丰收,李春亮,张伟峰.基于单片机的奶牛精量饲喂系统的设计研究[J].农机化研究.2008

[5].范永存.种畜精量饲喂系统采食活动监测子系统的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4

标签:;  ;  ;  ;  

精量饲喂论文-赵清来,邹正东,李文彪,于家浩,董佳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