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曾学文

(成都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摘要】目的:研究CVST其临床表现与影像学表现。方法:以15名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病人为研究对象,检查手段包括CT、磁共振检查、低场强磁共振脑静脉窦血管成像(MRV)和数字化减影血管造影等,同时记录病人的临床表现。结果:病人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而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证据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进行利尿、抗凝等方式治疗,痊愈患者8例。结论:患者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后,通过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从影像学上的静脉窦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和颅内出血等表现进行诊断,确诊率高,可以在临床工作进行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颅内静脉窦血栓;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

【中图分类号】R4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13-0239-02

AnalysistheImagingofthe15PatientswithIntra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ZengXuewen.

ChengduHospitalofIntegratedTraditionalandWesternMedicine,Chengdu,Sichuan,610041,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manifestationsandimagingfindingsofCVST.Methodsselected15patientswithintra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asresearchsubjectswhoaregivenexaminationmethodsincludingCT,MRI,low-field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cerebralvenoussinus(MRV)anddigi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etc.Whilerecordtheclinicalpresentationofpatients.ResultsPatientswithheadachearethemainclinicalmanifestations.Themainevidenceofdiagnosisintra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isimagingfindings.Bydiureticandanticoagulanttherapythereareeightcaseswhorecovered.ConclusionsPatientswithintra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formedbyCT,MRI,angiographyandothertests,diagnosisfromsinusimagingonhighdensity,thesubarachnoidhemorrhageandintracranialhemorrhageofwhichthediagnosisrateareofhighaccuracy.Inaworditcanbewidelyusedinclinicalwork.

【Keywords】Intracranialvenoussinusthrombosis;Clinicalmanifestations;Imagingfindings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是成因复杂的以脑静脉回流不畅继而出现颅内血管疾病,其每年发病率约0.05/万,在卒中患者中其比例约0.5%[1]。这种疾病的治疗较为困难,愈合不良,死亡率约30%~50%,对病人的生活质量带来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近些年因为影像学技术(CT、MRI、MRV)的进步和应用的普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确诊率得以提升,使病人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对病人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本次研究选择了15例罹患CVST的病人,对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进行总结,主要目的是希望提升相关医务人员对该疾病的认知。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过去一年中在我院就诊并诊断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15名病人,包括9名男性,6名女性,年龄从19~60岁,平均年龄:32.06±32.8岁。

1.2临床诊断标准:15名病人都要进行血管造影,也可以通过CT、磁共振和MRV等手段进行确诊。2.患者临床症状符合头痛、呕吐等颅内高压的表现,同时进行腰椎穿刺进行脑脊液压力测定其CSF在180mm\H2O。?

1.3治疗方式

全部病例均通过使用甘露醇进行利尿、脱水以降低其颅内高压。同时根据患者的病因、临床症状给予抗炎、补液等对症处理,并使用药物预防患者发生继发性癫痫。

1.4观察内容

回顾性分析15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人的临床症状、疾病诱因和治疗效果。疗效判定标准[3]如下:

(1)治愈:病人颅内压经治疗后恢复至正常水准,主要的临床表现得到治愈,同时影像学检查结果示:病人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静脉回流受阻、静脉狭窄等表现在影像学检查中完全消失。

(2)有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颅内高压得到明显缓解但仍未恢复至正常水准,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得到好转,而影像学检查示患者颅内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狭窄、静脉回流受阻等表现已经改善。

(3)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颅内高压的症状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出现进一步上升,或患者因颅内高压出现的临床表现也没有得到改善,同时患者影像学检查的结果显示患者颅内静脉血栓导致的静脉阻塞、狭窄等无明显好转或加重等。(治疗的总体有效率为治愈及有效的例数占总例数的比例)

1.5统计学方法

以SPSS18.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获取的资料。计量资料表示方法为均数±标准差,对结果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进行表示,对结果进行χ2检验。

2.结果?

2.1病人主要临床症状的分析

以头痛为首发症状的病人有4名,以恶心、呕吐为主要表现的病人3名,以头晕、耳鸣表现为主的3名,出现视力障碍的病人有2名,以抽搐发作、意识障碍和语言障碍表现为主的病人1名。见表2。

2.2CVST病因分析

急性起病(7天以内)5名,占总人数35%,亚急性,起病时间(7~30天内)7例,占总人数46%。15名患者中有3名没有发现明确诱因,8名病人疾病诱因明确,其中4名以感染为诱因,其中颅内感染1名,鼻窦炎2名,产褥期感染1名,足部感染1名,以妊娠为诱因患者1名,以服用避孕药为诱因1名,以高脂血症为诱因2名,以缺铁性贫血为诱因1名。

2.3CVST患者影像学检查分析

所有病人都进行CT检查后,可以确诊12名患者,确诊率为80.0%,其CT表现:病人CT图像示静脉窦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可见出血,或提示颅内出血,脑梗死以及脑梗死并发颅内出血,见表3。经过MRI及MRV检查后,确诊率达到86.67%,其图像显示:患者静脉窦狭窄同时都没有血液流空信号,并在多个时间段出现血栓信号影。在MRV图像上,患者出现血栓的静脉窦在图像上显示程度差或者不显影。而在数字化造影图像上,有问题的血栓也不显影或显影较慢。在15名病人中,主要是上矢状窦出现问题数量对多,达11名。横窦受累病人为10名,乙状窦受累者6名,直窦受累者5名,下矢状窦受累者4名,颈静脉受累者1名,总共15名病人出现多个静脉窦受累者达13名。

2.4临床疗效分析

经过系统治疗后,治愈患者8名,占总人数53.33%,有效患者5名,占总人数33.33%,无效患者2名,占总人数13.33%。

3.讨论

导致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因素各具特点,可以笼统的划分为感染类和非感染类,而不少患者甚至找不到明确的病因。服用避孕药、产褥期和机体感染、免疫系统以及血液系统的疾病都可能诱发颅内血栓形成。对女性而言,口服避孕药的使用时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其机制是女性血液内雌激素的含量因为避孕药的吸收而上升,进而抑制纤溶系统的活性,最终导致血栓的形成。而血栓形成后,病人主要表现出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也会出现其他并发表现,使得临床诊断较难。所以,要将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手段利用起来,以提高CVST的确诊率。

通常来讲,确诊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应积极处理病因,对感染因素诱发的血栓,应该早期、足量的进行抗生素的使用,需要时还应处理原发病灶。非感染因素诱发的血栓也应该及时针对病因进行干预,如停用可能诱发血栓的药物。抗凝治疗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首选方式,其主要是预防血栓的加重,防止形成深静脉血栓及继发肺栓塞,在此时,少量的颅内出血以及颅内高压并非抗凝治疗的绝对禁忌症。在实际应用中,首选中、低分子肝素而不是普通肝素。

本次研究对象内,感染诱发CVST占总人数比例最高,而临床症状以头痛、恶心呕吐为主。在影像学表现上,静脉窦的高密度影、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颅内出血表现以及脑梗死和脑梗死伴颅内出血是主要特点。经过治疗,患者颅内高压得到明显缓解,总体治愈率达53.33%。患者形成颅内静脉窦血栓后,通过CT、磁共振、血管造影等检查,能提升确诊率,可以在临床工作进行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1]刘跃娜.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特点分析[D].郑州大学,2014.

[2]苏永兴,钟平.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5,06:893-895+1026.

[3]顾晓苏,徐得恩,周永.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02:111-114.

标签:;  ;  ;  

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15例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