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重大灾害伤员的急救护理(论文文献综述)
胡露红,汪晖,黄素芳,崔金锐,刘俊雅,刘雪晴,肖欢,戚春霞[1](2021)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文中指出目的探讨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构建应对突发事件的护理管理策略及实践效果。方法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组织健全护理应急管理机制,通过应急响应、多点触发、网格分组、定岗定责、开通绿色通道、医护高效协作、成立专护小组、患者身心保障等系列举措,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策略,并应用于风灾应急救援实践。结果接到救援任务后,在30 min内集结护理人员50人,在1 h内完成缓冲病区筹备;在3 h内共接诊6批次伤员22例,收治住院伤员11例;平均急诊处置时间8.18 min,平均急诊停留时间10.91 min;所有伤员住院期间均无护理并发症、不良事件及创伤后应急障碍。结论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创建全面保障的护理管理机制,有利于突发灾害事件的积极应对和有效处置。
闫海英,刘亚,黄志红,凡娟莉,陈芳,邵乐乐[2](2021)在《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建模研究》文中认为大型海啸灾害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产生了大量重伤员,所以研究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的批量护理风险建模极为重要。通过大型海啸灾害救治流程预案启动和重伤员批量护理实施方法两部分研究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批量护理方法,并提出通过前馈控制性管理防范护理风险。提升护理风险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全面性。通过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提升重伤员护理质量将大型海啸灾害后批量重伤员护理风险降至最低。通过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提升重伤员护理质量等降低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的措施,使得大型海啸灾害后的急救工作可快捷有序完成,赢得重伤员抢救的黄金时间。
张晓茹[3](2020)在《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心理资本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1.为评价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提供较为科学的评估工具。2.了解山西省某市急诊科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心理资本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旨在为护理管理者改善护士心理资本水平,使其心理状态更加积极,进而提高护士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由于目前尚未发现较为合适的调查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故本课题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检验;第二部分是调查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和心理资本的现状并分析,为后期护理管理者培训提供参考。采用文献研究法,经过小组讨论,结合急诊科8名护士的访谈结果,通过德尔菲法对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确定初始问卷,方便抽样选取山西省某市228名急诊护士作为预调查对象,验证问卷信度和效度,确定最终条目,形成正式问卷。便利抽样选取山西省某市综合医院568名急诊护士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正式调查,调查内容包括:(1)护士一般人口学资料;(2)自制的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3)护士心理资本中文修订版问卷。采用excel建立相应数据库,所有数据由双人核对录入,应用SPSS 21.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x±)描述,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描述;单因素分析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心理资本多因素分析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两问卷的相关关系应用Pearson分析方法;应用分层回归进一步分析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影响因素,检验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问卷的编制1.1通过文献研究、半结构访谈、德尔菲法和预调查,经过信效度检验,确定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问卷最终包含应急知识、抢救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沟通能力、组织与协调能力、职业道德和专业发展7个维度,37个条目。1.2两轮咨询专家的有效回收率为100%和95%,专家权威系数为0.85和0.86,协调系数为0.337(P<0.01)和0.340(P<0.01);问卷条目内容效度指数(I-CVI值)为0.7891.000,整个问卷内容效度指数(S-CVI值)为0.960。1.3问卷总Cronbach’sα系数为0.879,各维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280.857,折半信度为0.818,各维度的折半信度为0.8030.831。1.4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7个公因子,根据条目内容将7个公因子分别命名为应急知识、评判性思维能力、抢救能力、职业道德、沟通能力、专业发展和组织与协调能力,累积贡献率为81.625%,每个条目在各公因子上的载荷均>0.4。2.现况调查2.1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得分为(4.51±0.69)分,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是否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是护士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P<0.05)。2.2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评分为(3.88±0.55)分。2.3心理资本与应急能力呈正相关关系(P<0.01)。2.4经分层回归分析,医院级别、是否参加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是否经历过灾害救援活动和心理资本4个影响因素进入回归方程,控制一般资料后,心理资本能独立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变化的46.7%。2.5培训需求的调查结果显示:97.5%的急诊护士认为医院有必要对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98.9%的急诊护士认为非常有必要定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其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认识和明确自身需要具备的应急能力。结论:1.编制的该问卷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和实用性,全面的反应了急诊护士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所应具备的应急能力,为护理管理者了解急诊护士应急能力现状提供了工具支持,进而发现护士能力的不足之处,有利于更好的有针对性的培训急诊护士,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2.山西省某市急诊护士心理资本处于中等水平,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心理资本对护士应急能力具有积极影响作用,建议护理管理者应合理组织急诊护士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同时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护士心理资本水平,进一步提高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3.急诊护士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培训和应急演练需求较大,积极性高。
王亚鹏[4](2020)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进入21世纪,各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流行病疫情等突发事件频发不断,应急医学救援作为一项济人民群众生命之危、保人民群众生命之安的基础性和兜底性工作,其地位与作用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受关注和重视。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加快以及化工行业的迅速发展,危化品事故剧增且大有上升趋势,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与财产安全。因此,深入开展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研究成为一种发展所需和大势所趋,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作为实施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工具载体和物质支撑,是研究的关键内容与重点问题之一。针对当前国内外危化品事故救援与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两者结合性研究比较缺乏甚至缺失而两者融合研究又非常必要和急迫的矛盾与现实,论文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与军队重点科研项目,以危化品事故为前提,以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为对象,重点围绕装备需求分析、体系构建、模块化编配、效能仿真评估等问题开展系统融合研究,以期解决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中“装备需求有哪些?”“装备体系是什么?”“装备应如何编配?”“装备效能怎么样、如何评?”等一系列关键问题,为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及装备建设、发展与运用提供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同时也可为其他类似领域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建设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基础理论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明确了危化品发生泄漏和未发生泄漏两种模式下事故演变链条,每个模式分别有五个演变链条,得出了火灾、爆炸和中毒是危化品事故“头三号公敌”的结论,并把此三个事故类型确定为论文的重点研究对象;通过对以往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总结了危化品事故伤情分布规律;在分析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一般流程基础上,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八项基本原则,总结提炼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五大环节和四个关键步骤。(2)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从两个方面分析界定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从四个方面剖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明确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研究边界;创新性地引入应用场景分析法,从环境、用户需求和方法手段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3)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研究通过文献检索与分析,梳理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采用德尔菲法对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进行了优化设计,最终构建了包括3个一级模块、9个二级模块和34个三级模块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面向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类事故救援任务的装备模块体系。(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在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框架下,综合运用市场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细化构建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共包括215类装备(模块);在对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人员进行单元编组设计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研究设计了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在国家应急医疗救援队中的编配方案:指挥、侦检洗消、分类后送、急救处置、手术、重症监护、病房、特诊、药房和勤务保障等10个装备单元,215类装备(模块),共计1456件(台/套)装备。补充模块包括危化品火灾、爆炸和中毒三个事故类型救援模块,共计350件(台/套)装备。(5)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在分析界定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基础上,确定了采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评估的基本理念,运用集对分析法构建了“基于对比择优”和“基于对比定位”的两类仿真评估模型;通过分析影响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的两大因素,构建了侦检装备、洗消装备、防护装备、急救装备、后送装备等五类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典型装备的效能评估指标体系,以及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了评估指标体系中各指标权重;结合防护服效能评估和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说明了评估模型的应用。
方娴[5](2020)在《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我国面临着突发事件严峻的威胁和挑战,当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其偶然性和巨大的破坏力,导致人民生命健康和社会经济巨大损失。紧急医疗救援是应急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医疗机构迅速高效开展医疗救援能够最大限度降低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新疆地处祖国西北部,周边与八国相邻,特殊的地缘位置和自然条件使得其发生突发事件风险较高,时刻考验着政府及各部门的应急管理能力。由于新疆三级综合型公立医院承担着地区医疗救援的重任,因此研究其医疗救援应急管理具有现实意义。目的:本研究以承担新疆各地州突发事件医疗救援应急主要任务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从入院救治患者伤害特征、医务人员应急救援及管理认知和医院风险事件识别综合分析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的现状和不足:首先回顾性分析既往救治的突发事件住院患者的伤害情况,分析伤害所造成的医疗救援压力和社会经济损失;其次,医务人员是医院开展紧急医疗救援的核心力量和专业人员,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救援综合能力和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情况,寻找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再次,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内外环境进行突发事件和内部脆弱性风险评估,帮助医院确定医疗救援和应急管理的优先干预重点,做好医院自身灾害防范能力建设。在此基础之上通过构建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对乌鲁木齐市、北疆地区和南疆地区的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援能力进行综合分析,最终为全面提高新疆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供“政府-社会-医院”无缝隙衔接策略和政策建议。方法:(1)通过乌鲁木齐市5所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病案系统收集2011-2018年收治的因交通事故、职业灾害事故、火灾事故和社会安全事件住院治疗的29595例患者病历信息,分析其社会人口学特征(性别、年龄、民族、职业)、伤害特征(伤害部位和伤害性质)、临床特征(入院情况、住院天数、手术情况、转归情况)及住院费用。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住院费用采用CPI指数进行贴现标化。(2)对新疆21家样本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相关科室的5022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其人口学基本情况、应急培训演练及救援情况(次数及级别)、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包括突发事件认知、医疗救援角色认知、医疗救援工作能力认知和急救知识技术掌握情况四方面)和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包括承担应急任务、明确各级职责、应急培训演练、应急物资保障、应急经验总结和应急信息沟通六方面)。分类变量的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连续性变量采用t检验或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的影响因素。(3)运用风险矩阵法和Borda序值法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外部环境即新疆地区4类突发事件的风险可能性和严重性两方面进行评估并确定其风险等级;再运用Kaiser模型风险评估矩阵对医院内部环境可能发生的4类致灾因子从其发生可能性和严重性(包括人员、财务、运营影响和应急准备、内外部应急响应6方面)进行灾害脆弱性风险分析,确定其相对风险值(R%)并进行排序,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自然灾害和技术事故两种致灾因子的相关性。采用德尔菲法构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对新疆21家(全疆合计23家)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最后确定新疆整体(21家医院)、乌鲁木齐市(包括7家医院)、北疆地区(包括8家医院)和南疆地区(包括6家医院)的医疗救援应急能力得分。结果:2011-2018年收治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29595例,(1)社会人口学特征中,男性占75.0%,年龄主要集中在1935岁(35.3%)和3645岁(24.1%)年龄段,职业以工人(26.9%)、自由职业者(18.1%)和农牧民(17.5%)居多。(2)伤害特征:事件类型中交通事故患者最多占50.6%,社会安全事件占24.1%,职业安全事故占23.3%;伤害部位,上下肢受伤占39.6%,头颈部位占34.8%。(3)临床特征:入院患者入院时病情以急危重为主占78.3%,患者多集中在骨科、急诊创伤科和神经外科,住院天数较长,60%需要手术治疗,90%以上患者治愈或好转。死亡例数共计861例,其中交通事故占66.43%,职业安全事故占31.4%。(4)直接经济负担,29595例患者共产生住院费用8.0亿元,交通事故占比最高达到62.5%,住院总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5.9%。社会安全事事件人次费用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2%。样本医院的5022名医务人员中,(1)近三年接受应急培训人员仅占59.3%,参加应急演练人员仅占60.8%,并且培训和演练次数较少级别较低;但有20.3%的人参与应急救援,救援次数较多且级别较高,地区间也存在差异(P<0.05)(2)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方面,一是突发事件分类回答错误率高,达到25.7%;二是医疗应急救援能力认知中安全防护(85.4%)、健康教育(62.2%)、心理支持(76.0%)、公共卫生防疫(64.0%)应答率低于急救技能(94.7%)和急救知识(95.3%)。三是50.7%的医务人员认为自身应急知识不能满足救援需要,掌握的急救技能中现场灾情评估(33.4%)、心理危机干预(33.4%)、健康教育(36.9%)和生物性致病因素防护(19.4%)的应答率低于其他急救技能。(3)医务人员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基本在3.0分上下,属于一般熟悉水平,其中承担应急任务和明确职责两部分评分较高为3.08±1.02和3.09±1.04,其他部分认知评分低于3.0分,应急培训、演练和救援是应急管理认知水平的影响因素。南疆地区除个别条目外对医院应急管理认知整体高于其他两个地区。医院外部环境突发事件风险等级中,地震和道路交通事故为极高风险事件,暴雪、生物灾害、极端温度、企业安全事故、火灾事故、环境灾害、传染病暴发流行、“苯中毒、铅中毒和尘肺”以及经济安全事件为高风险事件。医院内部风险事件相对风险度较高的依次是火灾(48.72%)、暴力型医疗纠纷(47.60%)、医院感染暴发(46.65%)、地震(45.40%)、电力故障(44.94%)、流行病暴发(41.44%)、信息系统故障(41.25%)、电梯故障(40.23%)等,部分自然灾害因子和技术事故因子间相关性高于0.4。其次构建的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包含8个一级指标、30个二级指标以及76个三级指标,对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后结合该指标体系确定其应急管理能力得分,其中医疗救治能力、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得分较高,分别为0.23806、0.13622和0.10355,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得分较低,分别为0.00134、0.00106和0.00091。乌鲁木齐市、北疆和南疆地区的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与新疆整体的应急医疗救援情况近似。结论: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现状存在不足:(1)突发事件伤害导致医疗救援压力大,人群健康损伤严重,医疗急救需求增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2)医务人员存在应急培训演练机会较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医疗救援应急能力认知不够综合全面,突发事件认知不足,对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公共卫生防疫、安全防护方面认知低于临床急救技能和知识。对医院应急管理的认知水平普遍不高,可通过综合规范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提高其认知水平。(3)医院应明确将地震和道路交通伤害极高风险事件作为医疗救援优先目标,重点关注暴雪、传染病流行、企业安全事故等高风险事件救援,持续关注中低风险事件,定期采取风险评估的防控与救援措施。在内部加强对火灾、暴力型医疗纠纷、医院感染爆发等高风险事件的抗灾能力建设,明确自身脆弱性,完善高风险事件专项应急预案,强化部门防控,提高应急救援水平。从整体看,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的医疗救治、应急保障、培训演练和考核能力相对较好,而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的能力相对较弱,应重点建设事后恢复与重建、应急制度和监测预警系统。乌鲁木齐市、南疆和北疆地区应急管理能力与整体相似。综合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的不足,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通过发挥政府应急医疗救援管理体系的支撑作用和社会网络应急救援体系的辅助作用,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杨鸽[6](2020)在《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社会科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突发事件不可避免的愈发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地震灾害是全球突发事件之首,20世纪全球因地震灾害死亡人数约占各类自然灾害死亡总人数的50%以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频率虽然低,但造成的死亡人数仅次于自然灾害,同样不能忽视。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4月22日,新冠病毒疫情造成全球250万人感染、17.3万人死亡,我国8.4万人感染、4642人死亡。突发事件逐渐成为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目前,我国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面临着灾害发生频率高、受灾群众覆盖广、救灾队伍建设迟缓等严峻的挑战,国家出台了《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十三五”规划》等系列文件,通过政策引导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在法律预案保障、人才队伍培养、物资装备管理、应急培训演练以及促进社会参与等方面建设,充分发挥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在突发事件伤病员救治中起到的不可替代作用,将挽救灾区灾民生命和满足灾区灾民需求放在首位,资料显示为应对新冠疫情防治,国家共派出医疗队346支共42600多名医护人员支援湖北省。应急医学救援队成为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高度依赖的逆行队伍。本文不断加大队伍建设的政策牵引、资金投入、管理建设等研究,针对陕西省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人口密度分布、历年灾害伤亡数据等特点,通过文献资料研究、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法对陕西省应对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情况进行调研,采取经验借鉴方法梳理国内外研究经验,最终提出完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体系及专业化管理理念尚未成熟;政府部门对突发事件的重视度不高,重事后处置、轻事前准备;建设经费投入不足;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明确的建设标准和管理制度;单位工作与平时训练矛盾突出,个人利益得不到保障。导致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各种问题:人力配置尚需均衡,省级队伍分布过于集中,队伍编制缺乏依据,队伍抽组困难,岗位职责分工不明确,难以形成合力;预案制度尚需健全,大多数制度预案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部门责任分工不明确,各项措施难以落实;经费支持尚需增加,政府部门在有限的应急体系建设经费中难以投入足够的经费用于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建设,除政府专项拨款外,队伍建设经费主要依托于原单位的资金筹措;物资装备尚待更新,对应急救援物资装备配备、药品器材储备、救援车辆保障等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没有落实到位,物资装备面临严重老化问题,不仅不能满足救援需求,还会面临被救援的风险,导致救援效率大大降低;培训演练尚需训实,队伍训练主要以理论性知识培训为主,演练缺乏实战性,缺乏处理大规模伤亡人员的经验,人员的应急意识和素质欠缺,导致队伍的整体稳定性较差,同时缺少考核评估机制,队伍能力难以综合考量。综上,为科学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引起的伤亡,最大程度挽救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危,履行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时代任务和职能职责,提高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整体医疗救援水平,本文提出了完善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人力资源合理配置,打造专业救援队伍,灵活编制队伍人数,同时将职责分工落实到人;二是加强救援队伍体系化建设,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队伍建设制度保障,建设航空医疗队伍规范,增强民间救援队伍保障制度;三是探索多样化经费筹措渠道,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的同时,扩展多样化经费筹措渠道和加强对经费的监督管理机制;四是强化物资装备信息化,通过物资装备配备的模块化设计,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等方式,强化队伍物资装备建设,完善物资装备管理制度;五是形成培训演练常态化机制,通过有效推进军地、部门之间联合演练和多样化培训,加强人才队伍训练力度,落实训练考核评估制度等方式全面提高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培训演练工作。
侯睿,李晖,谢青青,白蔷薇[7](2020)在《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重大灾害后救护问题一直是当前的重点,针对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进行优化。分析了火灾后的一般应对步骤:及时启动应急方案、科学分组,确定职责、划分救治区域。对最为重要的应急方案制定进行简析,其中应急方案中包含有关部门信息管理、火灾应急报警信息管理、案例查询与配准、最佳救援路径搜索、火灾案例数据库管理、警戒区域判断、受灾人员疏散路线搜索、有关单位调度等功能模块。基于上述分析,融合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实现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成立急救护理创伤部门,优化急诊环境;设定绿色通道;加强急救护理预诊和预检工作强度;急诊高峰期间护理流程重新构建,完善资源配置和加快工作效率;设置专科急诊及执行值班制度;设计批量救护方案;融合计算机技术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重组。
岳茂兴,王立祥,李奇林,梁华平,曹佳[8](2019)在《灾害事故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国专家共识2017》文中研究指明突发事故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故【1】。近几十年,世界上各类突发事故不断发生,这使得突发事故伤害已成为"世界的第一公害",全球每年伤死人数在数千万人以上。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大海啸导致22.5万人丧生,这是自然灾害再一次为我们敲响警钟并留下了沉重的思考。而震惊世界的"9.11"事件,这是人为灾害给人类带来的阴影。1984年,印度博帕尔市农药厂异氰酸甲酯储罐泄漏事件,瞬间造成当地居民大约20多万人中毒,其中2500多人因
胡霞[9](2019)在《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构建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明确护士在灾害救援时所需的知识及能力要素。并以此为基础设置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探讨培训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问卷调查法等多种科学研究方法,对灾害护理胜任力及培训课程等问题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广泛阅读与分析国内外与灾害护理胜任力及课程设置相关的文献,对涉及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确立理论基础,初步拟定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其次,选择灾害护理或灾害医学领域具代表性及权威性的专家,就拟定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进行专家咨询,根据专家意见不断修缮指标体系,直至专家意见趋向一致从而确立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检验确立的指标体系结构的科学性,并设置各级指标权重。依据指标体系自设问卷预调查护士的灾害护理能力,通过对预调查结果的项目分析筛选指标,通过信效度分析等数理统计方法检验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及可靠性。此外,通过文献回顾及理论分析确立灾害护理培训课程目标。围绕着课程目标,课题小组在初步拟定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了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初步方案,包括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课程要素。根据初步拟定的课程设置方案编制专家咨询问卷,就课程内容进行专家咨询,同时在问卷中将教学方法设为多选题,学时数及考核方式设为开放式问题以征询专家的具体建议,经过两轮专家函询后确立课程设置方案。基于确立的课程设置方案编制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问卷,对问卷结果进行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数理统计,检测问卷的科学性及可靠性。研究结果1.构建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由3项一级指标、11项二级指标及50项三级指标构成,且指标体系的结构科学合理。一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知识体系0.3119、专业能力0.4905、综合素质0.1976,二级指标的权重分别为灾害护理基础知识0.1040、灾害护理专业知识0.2079、评估和观察能力0.1622、非急救性应急处置能力0.0876、现场急救能力0.1181、灾害护理管理能力0.0387、心理危机干预能力0.0303、沟通协作能力0.0535、身体素质0.0659、心理素质0.0659、思想道德品质0.0659。2.设置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由2大模块、7个部分、共34项具体内容构成。两大模块为理论培训模块和技能培训模块。其中理论培训模块由灾害护理基础知识、灾害护理专业知识、灾害护理管理知识、灾害心理危机干预、灾害救援中的沟通协作5个部分组成;技能培训模块包含专科技能培训和急救技能培训2个部分。各个部分又细分为2至9项不等的具体培训内容。该课程共包含23个学时,采取理论讲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拟演练、讨论、角色扮演、观看视频、操作技能训练等多种教学方法,考核方式包括理论考核及操作技能考核。3.两轮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75%和1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18。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第一轮函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074.93、0.260.88、40.00%93.33%、66.67%100.00%;变异系数为5.27%21.62%,Kendall协调系数为0.172(P<0.001);共有11名专家提出了40条意见,采纳32条。第二轮专家咨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405.00、0.000.83、26.67%100.00%、80.00%100.00%;变异系数为0.0018.94%,Kendall协调系数为0.240(P<0.001);1名专家提出了2条意见,全部予以采纳。预调查后进行项目分析的结果良好,未删除指标。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量表总的内容效度为0.95,各条目的内容效度为0.801.00;一级指标与指标总体的相关系数为0.8100.982,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3940.976;量表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84、各领域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290.981;量表总的折半信度为0.920、各领域的折半信度为0.8740.954。4.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第一轮专家咨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135.00、0.000.91、46.67%100.00%、86.67%100.00%;变异系数为0.0020.68%,Kendall协调系数为0.195(P<0.001);共有10名专家提出了27条意见,接受23条。第二轮函询指标的重要性均分、标准差、满分率、选择率范围分别为4.134.93、0.260.88、33.33%93.33%、73.33%100.00%,变异系数为5.27%20.61%,Kendall协调系数为0.194(P<0.001);1名专家提出了2条意见,均接受。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项目分析的结果良好,未删除指标。信效度检验结果显示,问卷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93,条目水平的内容效度指数是0.801.00;一级指标与指标总体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73、0.975,二级指标与一级指标的相关系数为0.7790.971;问卷总的Cronbach’sα系数为0.991,各领域的Cronbach’sα为0.9830.988;问卷总的折半信度为0.958,各领域的折半信度为0.9330.965。研究结论本研究综合应用多种研究方法,构建了具备科学性及可靠性的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为灾害护理人才的评价、选拔及培养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基于胜任力构建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探讨了培训课程内容、教学策略、课时及考核方式等,为系统化、规范化的灾害护理培训提供了理论参考及实践指导。
张娜[10](2018)在《海南省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文中指出【目的】了解海南省护士对各项灾害护理胜任力的重要性、需要程度及培训可行性的评价,初步确定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的框架。在这基础上,确定针对海南省护士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包括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及学时设置等,为海南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能够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教育及培训提供依据。【方法】(1)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的调查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分析和获取有关国内外护士灾害护理胜任力、胜任力框架及护理能力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中可以借鉴的经验,对国内外灾害护理能力、胜任力进行研究比较,结合海南省救援特点,提炼归纳海南省护士灾害护理胜任力条目。在此基础上对海南省各级医疗机构护士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各项灾害护理胜任力的重要性、需要程度及培训可行性评价,根据调查结果对胜任力框架进行调整和完善,形成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的初步框架。(2)应用德尔菲(Delphi)法确定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在前一部分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咨询,全面了解各相关领域专家对于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课程内容的意见,反复修改,确立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包括课程项目、培训内容、学时设置、授课方式及培训目标。【结果】在分析总结文献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海南省护士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各级医院护士对各项灾害胜任力的重要性、需要程度及培训的可行性较为认可。海南省护理人员参加灾害救援时所需要的核心能力包括3个维度,10个一级指标(灾害所需特殊能力、身心素质、急救护理能力、病人管理能力、心理护理能力、安全防护能力等),及对应的36项二级指标。通过2轮专家咨询,最终确定涉及灾害前、灾害中、灾害后3个维度,包括9个培训项目(灾害护理理论、灾前准备能力、伦理和法律实践、急救护理、病人管理、心理护理、安全防护、信息沟通与分享、灾后护理及灾后重建)及其32项培训内容,授课方式多样,有对应培训目标,总参考学时为79学时的海南省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结论】面对海南省灾害救援的特殊性,护理人员作为灾害救援中的重要组成力量,应熟悉灾害护理相关知识,并且具备进行灾害护理的各项核心胜任力,以开展有效的防灾、减灾工作,而灾害护理培训与教育是提高救援效率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确定的培训课程设置,根据灾害护理救援的特点及护理人员的需求,以灾害护理胜任力为指导,设置过程科学、严谨,培训内容全面、涉及面广,包含了灾害救援各个阶段所需的救援能力,授课形式多样,总学时安排合理。在应用过程中,可根据地域、灾害类型、培训对象及需求,适时对课程中各项内容做出调整,为海南省内各级医疗机构能够科学、规范、系统地开展灾害救援护理教育及培训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重大灾害伤员的急救护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大灾害伤员的急救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一般资料 |
1.2 应急护理管理策略的实施 |
1.2.1 立即应急响应,多点触发集结 |
1.2.2 统一工作部署,网格分组作业 |
1.2.3 设置留观病区,集中收治伤员 |
1.2.4 压实防控责任,强化全程监督 |
1.2.5 快速检伤分类,急诊高效救护 |
1.2.6成立专护小组,提供品质照护 |
1.2.7 及早心理援助,保障身心健康 |
2 结果 |
3 讨论 |
3.1 坚持平战结合是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有力保障 |
3.2 网格分组定岗定责是高效救护的正确方法 |
3.3 加强能力建设是高质量应急救援的长效机制 |
4 小结 |
(2)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建模 |
1.1 风险模型 |
1.2 基于概率与可能性的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模型 |
2 重伤员批量护理方法 |
2.1 大型海啸灾害救治流程预案启动 |
2.2 重伤员批量护理实施方法的评估指标 |
3 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应对措施 |
(1) 通过前馈控制性管理防范护理风险。 |
(2) 通过护理风险防范预案提升重伤员护理质量。 |
(3) 提升护理人员急救技能以及心理状态稳定性。 |
(4) 建立绿色通道。 |
4 实验分析 |
4.1 指标权重结果对比分析 |
4.2 风险系数与转移效率的结果分析 |
5 结论 |
(3)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心理资本调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前言 |
1.研究背景 |
2.研究意义 |
3.技术路线图 |
第一部分 问卷的编制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研究方法 |
1.3 问卷编制的步骤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半结构访谈情况 |
2.2 专家咨询情况 |
2.3 预调查情况 |
2.4 问卷条目筛选情况 |
2.5 信度检验 |
2.6 效度检验 |
3 讨论 |
3.1 编制本问卷的意义 |
3.2 编制本问卷的科学性 |
3.3 问卷信度 |
3.4 问卷效度 |
第二部分 现状调查及相关性分析 |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调查工具 |
1.3 调查方法 |
1.4 统计学方法 |
1.5 质量控制 |
2 结果 |
2.1 研究对象资料 |
2.2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现状分析 |
2.3 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现状分析 |
2.4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的相关性分析 |
2.5 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分层回归分析 |
2.6 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培训意愿 |
3 讨论 |
3.1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现状分析 |
3.2 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 |
3.3 急诊护士心理资本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呈正相关 |
3.4 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
3.5 护士培训意愿分析 |
4 结论 |
4.1 研究结论 |
4.2 研究局限性和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介 |
(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前言 |
1.1 问题提出 |
1.2 研究目的意义 |
1.3 基本概念约定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4.1 危化品事故应急救援研究现状 |
1.4.2 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研究现状 |
1.5 主要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1.5.1 主要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思路 |
1.5.3 研究方法 |
第2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相关理论分析 |
2.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及伤情分析 |
2.1.1 危化品事故发生机理分析 |
2.1.2 危化品事故响应等级分析 |
2.1.3 危化品事故伤情分析 |
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特点分析 |
2.2.1 事发突然难预测,应急响应时效强 |
2.2.2 伤病员量大集中,现场急救任务重 |
2.2.3 致伤因素较复杂,专业救治要求高 |
2.2.4 工作环境较险恶,紧急救援效率低 |
2.2.5 特殊药材需求急,药材筹措难度大 |
2.2.6 参与救援部门多,力量协同困难多 |
2.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流程分析 |
2.3.1 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勤务一般流程 |
2.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基本原则 |
2.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的关键步骤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及模块化研究 |
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与特性 |
3.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内涵 |
3.1.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的特性 |
3.2 基于应用场景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1 应用场景分析基本结构 |
3.2.2 基于条件/环境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3 基于用户需求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2.4 基于方法手段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需求分析 |
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优化设计 |
3.3.1 基于文献分析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库初步设计 |
3.3.2 基于德尔菲法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确定 |
3.3.3 面向任务的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设计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研究 |
4.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原则 |
4.1.1 依法构建 |
4.1.2 立足现有 |
4.1.3 突出应急 |
4.1.4 规模适度 |
4.1.5 系统配套 |
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方法与流程 |
4.2.1 市场调研法 |
4.2.2 文献分析法 |
4.2.3 专家咨询法 |
4.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及编配方案 |
4.3.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框架 |
4.3.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编组分析 |
4.3.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方案设计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研究 |
5.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理论基础 |
5.1.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内涵 |
5.1.2 仿真评估理论 |
5.1.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仿真评估模型 |
5.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5.2.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
5.2.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影响因素分析 |
5.2.3 典型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2.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 |
5.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指标权重确定 |
5.3.1 侦检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2 洗消装备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3 化学防护服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4 集体防护方舱/帐篷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5 化学急救箱/盒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6 化学急救车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3.7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指标体系权重 |
5.4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效能评估模型应用示例 |
5.4.1 防护服效能评估示例 |
5.4.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实战效能评估示例 |
5.5 本章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6.1 研究工作总结 |
6.2 主要创新点 |
6.3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2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体系构建专家咨询表 |
附录3 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模块化编配专家咨询表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主要简历 |
致谢 |
(5)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绪论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1.1 全球各类突发事件不断频发 |
1.1.2 我国面临突发事件严峻挑战 |
1.2 国内外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
1.2.1 国外应急管理理论研究 |
1.2.2 我国应急管理理论与实践研究 |
1.3 国外医疗应急管理体系研究 |
1.3.1 国外公共卫生处置研究 |
1.3.2 国外医院医疗应急管理研究 |
1.4 我国医疗应急管理研究及现状 |
1.4.1 我国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制现状 |
1.4.2 我国医疗机构应急管理研究现状 |
1.4.3 医疗机构应急管理能力研究现状 |
1.5 研究不足 |
1.6 理论研究基础 |
1.6.1 公共危机管理理论 |
1.6.2 风险管理理论 |
1.6.3 系统管理理论 |
1.6.4 无缝隙政府理论 |
1.7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8 研究内容 |
1.8.1 主要研究内容 |
1.8.2 几个概念 |
1.9 技术路线 |
第二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基础 |
第2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救治患者特征研究 |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病例信息质量控制 |
2.1.3 研究方法 |
2.1.3.1 文献研究法 |
2.1.3.2 贴现法 |
2.1.3.4 数据分析方法与统计软件 |
2.1.4 相关内容界定 |
2.1.4.1 住院病例伤害类别界定 |
2.1.4.2 住院病例创伤部位界定 |
2.1.4.3 住院病例损伤性质界定 |
2.2 结果 |
2.2.1 应急救治住院患者社会人口学特征 |
2.2.2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伤害特征 |
2.2.3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患者临床特征 |
2.2.4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时间分布 |
2.2.5 突发事件伤害住院费用分析 |
2.3 讨论 |
2.3.1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危害性严重 |
2.3.2 突发事件导致社会直接经济负担严重 |
2.3.3 应用事件规律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季节性防控 |
2.4 小结 |
第3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研究 |
3.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
3.1.1 研究对象 |
3.1.2 研究方法 |
3.2 结果 |
3.2.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
3.2.2 不同地区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结果 |
3.3 讨论 |
3.3.1 医务人员培训演练机会少,与现实医疗救援工作形成矛盾. |
3.3.2 医务人员医疗救援能力认知缺乏综合性 |
3.3.3 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水平不高,且存在地区差异 |
3.3.4 构建规范综合的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
3.3.5 医院针对医务人员应急管理认知不足提升医院应急管理水平 |
3.4 小结 |
第4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风险分析 |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4.1.1 研究对象 |
4.1.2 研究方法 |
4.2 结果 |
4.2.1 专家情况 |
4.2.2 新疆突发事件风险分析 |
4.2.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灾害脆弱性分析(HVA) |
4.3 讨论 |
4.3.1 借助科学方法确定新疆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优先目标. |
4.3.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明确自身脆弱性,强化灾害风险防控 |
4.4 小结 |
第三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评价 |
第5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及能力评价 |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
5.1.1 研究对象 |
5.1.2 研究方法 |
5.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情况 |
5.2.1 基本情况 |
5.2.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情况 |
5.3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应急管理能力指标体系构建 |
5.3.1 德尔菲法筛选指标 |
5.3.2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
5.4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分析 |
5.4.1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情况统计 |
5.4.2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综合分析. .. |
5.5 讨论 |
5.6 小结 |
第四部分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策略 |
第6章 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策略及建议 |
6.1 完善政府医疗救援应急管理体系 |
6.1.1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明确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组织机构职责. |
6.1.2 构建高级别合作协调联动机制 |
6.1.3 借助应急管理平台,建立风险监测预警系统 |
6.1.4 建立财政补偿机制和应急物资动态管理机制 |
6.1.5 打造地区紧急医疗救援中心,提升区域医疗救援能力 |
6.1.6 组合各类救援队伍,打造地区综合紧急医疗救援队伍 |
6.1.7 建设医疗救援学科,培养专门人才队伍 |
6.1.8 打造立体救援模式,增加高技术含量应急救援设备 |
6.1.9 加强突发事件高危行业针对性监管,从源头降低事件风险 |
6.2 发挥基层组织职能,构建社会网络医疗救援应急体系 |
6.2.1 制定基层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
6.2.2 集合和调配基层辖区内医疗救援应急资源 |
6.2.3 针对高风险行业及人群开展医疗救援应急教育和培训. . . . . . |
6.2.4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疗救援功能 |
6.2.5 组建基层医疗救援志愿者团队 |
6.3 综合提升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应急救援管理能力 |
6.3.1 医院应急管理组织层级扁平化 |
6.3.2 医院脆弱性风险防控 |
6.3.3 做好紧急医疗救援队建设 |
6.3.4 应急医疗救援队员素质和能力要求 |
6.3.5 应急预案制定修订 |
6.3.6 医院建立综合性应急培训演练体系 |
6.3.7 院前及院内应急救援流程衔接 |
6.3.8 建设医疗救援重点科室 |
6.3.9 后勤物资设备保障 |
6.3.10 信息通讯系统保障 |
6.3.11 灾后身心康复支持 |
第7章 结论与创新 |
7.1 结论 |
7.2 创新 |
7.3 研究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 |
附录2 |
附录3 |
附录4 |
附录5 |
附录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致谢 |
(6)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背景及来源 |
1.选题背景 |
2.选题来源 |
(二)研究目的与意义 |
1.研究目的 |
2.研究意义 |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
1.国外研究综述 |
2.国内研究综述 |
(四)研究内容与方法 |
1.研究内容 |
2.研究方法 |
一、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突发事件 |
2.应急医学救援 |
3.应急医学救援队伍 |
4.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 |
(二)理论基础 |
1.双因素理论 |
2.团队生产理论 |
二、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需求分析和现状调研 |
(一)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基本现状 |
1.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人才建设情况 |
2.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实战能力建设 |
3.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取得建设成效 |
(二)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需求分析 |
1.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任务特点要求 |
2.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专业能力要求 |
3.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的功能定位要求 |
(三)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现状调研分析 |
1.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环境背景调研 |
2.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问卷调查实施 |
3.陕西省卫生应急管理部门的访谈调查实施 |
(四)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现状及问题分析 |
1.人力配置尚需均衡 |
2.预案制度尚待健全 |
3.经费支持尚待增加 |
4.装备物资尚待更新 |
5.培训演练尚需训实 |
三、国内外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情况及经验借鉴 |
(一)美国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
(二)日本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
(三)国内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情况 |
(四)国内外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经验借鉴 |
1.军民一体化的全国性灾害医学系统的应急管理优势 |
2.重视法制化的应急救援主体责任及权益的合法保障 |
3.具有前瞻性的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体系战略目标 |
4.面向任务需求的专业应急医学救援队伍的组建模式 |
四、陕西省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优化方案 |
(一)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
1.配置专业救援队伍 |
2.灵活编制队伍人数 |
3.职责分工落实到人 |
(二)加强队伍体系化建设 |
1.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设 |
2.加强队伍建设制度保障 |
3.建设航空医疗救援队伍规范 |
4.增强民间救援队伍保障制度 |
(三)经费筹措渠道多样化 |
1.积极争取国家财政的支持 |
2.扩展多样化经费筹措渠道 |
3.加强对经费监督管理机制 |
(四)强化物资装备信息化 |
1.完善物资装备管理制度化 |
2.物资装备配备模块化设计 |
3.积极推进信息化系统建设 |
(五)形成培训演练常态化 |
1.有效推进联合培训演练模式 |
2.发展多样化的培训演练方式 |
3.着重加强人才队伍训练力度 |
4.制定落实训练考核评估制度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7)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 |
1.1 火灾后的一般应对步骤分析 |
(1)及时启动应急方案 |
(2)科学分组,确定职责 |
(3)划分救治区域 |
1.2 应急方案制定 |
1.3 急救流程优化 |
(1)成立急救护理创伤部门,优化急诊环境 |
(2)加强急救护理预诊和预检工作强度 |
(3)急诊高峰期间护理流程重新构建,完善资源配置和加快工作效率 |
(4)设置专科急诊及执行值班制度 |
(5)设计批量救护方案 |
(6)融合计算机技术对急救护理流程进行重组 |
2 结束语 |
(8)灾害事故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国专家共识2017(论文提纲范文)
一、灾害事故现场急救的主要特点 |
二、灾害及灾害医学的定义 |
三、灾害事故的一般分类 |
(一)自然灾害 |
(二)人为灾害 |
四、在灾害面前,人类并非束手无策 |
五、国外灾害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进展 |
(一)国际灾害现场急救的两大模式 |
(二)现代灾害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的发展趋势 |
(三)现代灾害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需要做到“急救社会化,结构网络化,抢救现场化,知识普及化” |
六、目前灾害事故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 |
(一)目前事故现场急救存在的问题 |
七、目前灾害医学主要的研究方向 |
八、灾害现场伤员抢救与自救、互救卫生应急处置的基本原则 |
(一)灾害事故现场伤员抢救原则 |
九、灾害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关键技术应用 |
(一)灾害伤与成批伤伤员发生时快捷建立应急的急救绿色通道是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的中心环节。 |
(二)灾害伤与成批伤现场应急救援的有效组织指挥是灾害伤救援有序有效的保证。 |
(三)现场组成联合救险组及专家支援平台十分重要。 |
十、灾害伤与成批伤伤员的现场急救新技术新疗法应用 |
十一、结语 |
(9)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前言 |
一、研究背景 |
二、研究意义 |
三、相关概念界定 |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二章 研究设计 |
一、研究目的 |
二、研究内容 |
三、研究方法 |
四、研究思路 |
第三章 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构建 |
一、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初步确定 |
二、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专家咨询 |
三、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权重设置 |
四、灾害护理胜任力指标体系的检验 |
第四章 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 |
一、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方案的初步构建 |
二、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专家咨询 |
三、护士灾害护理培训需求预调查 |
第五章 讨论 |
一、研究的必要性分析 |
二、研究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
三、对指标体系具体内容及权重的分析 |
四、对培训课程设置的分析及开展灾害护理培训的建议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一、主要研究结论 |
二、研究的创新性 |
三、研究的局限性 |
四、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科研情况 |
致谢 |
附录一 :第一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二 :第二轮专家咨询问卷 |
附录三 :护士灾害护理胜任力与培训需求预调查问卷 |
(10)海南省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1 研究背景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3 核心概念界定 |
4 国内外研究现状 |
4.1 灾害护理胜任力研究现状 |
4.2 灾害护理教育研究现状 |
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5.1 研究内容 |
5.2 技术路线 |
第一部分 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初步框架的建立 |
1 初步确定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条目 |
2 建立海南省灾害护理胜任力的初步框架 |
2.1 研究方法 |
2.1.1 研究对象 |
2.1.2 抽样方法 |
2.1.3 问卷设计 |
2.1.4 预调查 |
2.1.5 调查实施 |
2.1.6 统计分析 |
2.1.7 伦理审查 |
2.2 结果 |
2.2.1 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 |
2.2.2 灾害护理胜任力条目的分析结果 |
2.3 讨论 |
2.3.1 调查问卷的相关分析 |
2.3.2 调查结果的相关分析 |
3 小结 |
第二部分 确定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 |
1 研究方法 |
1.1 成立课题小组 |
1.2 专家的遴选 |
1.3 专家咨询 |
1.4 数据统计 |
1.5 指标的筛选标准 |
2 结果 |
2.1 咨询专家的一般情况 |
2.2 专家的积极系数 |
2.3 专家的权威程度 |
2.4 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 |
2.5 第一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分析 |
2.5.1 培训项目的咨询结果 |
2.5.2 培训内容的咨询结果 |
2.5.3 培训课时数、授课方式及培训目标的咨询结果 |
2.6 第二轮专家咨询结果及分析 |
2.6.1 培训项目的咨询结果 |
2.6.2 培训内容的咨询结果 |
2.6.3 培训课时数、授课方式及培训目标的咨询结果 |
2.7 基于胜任力的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结果 |
3 讨论 |
3.1 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方法的科学性及可靠性分析 |
3.2 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内容的合理性分析 |
3.3 海南省灾害护理培训课程的推广与应用 |
4 小结 |
结论 |
1 研究结论 |
2 研究创新点 |
3 研究局限性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综述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历 |
致谢 |
四、重大灾害伤员的急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 [1]依托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J]. 胡露红,汪晖,黄素芳,崔金锐,刘俊雅,刘雪晴,肖欢,戚春霞. 护理学杂志, 2021(21)
- [2]大型海啸灾害后重伤员批量护理风险建模研究[J]. 闫海英,刘亚,黄志红,凡娟莉,陈芳,邵乐乐. 灾害学, 2021(02)
- [3]急诊护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与心理资本调查研究[D]. 张晓茹.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1)
- [4]危化品事故应急医学救援装备优化配置与仿真评估研究[D]. 王亚鹏. 军事科学院, 2020
- [5]新疆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医疗救援应急管理研究[D]. 方娴. 吉林大学, 2020(08)
- [6]陕西省突发事件应急医学救援队伍建设研究[D]. 杨鸽. 长安大学, 2020(06)
- [7]特大火灾后医护人员急救护理流程优化研究[J]. 侯睿,李晖,谢青青,白蔷薇. 灾害学, 2020(01)
- [8]灾害事故现场急救与卫生应急处置中国专家共识2017[A]. 岳茂兴,王立祥,李奇林,梁华平,曹佳. 第三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灾害医学专业委员会2019年学术年会暨灾害急危重症中西医救治高端论坛会议资料集, 2019
- [9]基于胜任力的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研究[D]. 胡霞. 华中科技大学, 2019(03)
- [10]海南省护士灾害护理培训课程设置的研究[D]. 张娜. 海南医学院, 2018(07)
标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论文; 灾害救援论文; 急救论文; 应急管理体制论文; 医疗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