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是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其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山东邹平领导的乡村建设实践,广为人知并在当时和以后的很长时间引起广泛争论。虽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存在着根本的缺陷,乡村建设实践也最终失败,但是,梁漱溟对中国问题的深入思考和乡村建设的显著成效,对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仍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今天,我们研究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而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本文由导论和正文构成,正文又分为六部分。导论部分首先介绍了本文的研究对象,即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其次说明了研究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意义;最后介绍了目前学术界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概况。正文的第一部分,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形成的条件,指出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形成发展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客观条件主要是梁漱溟所处社会时代环境、家庭的影响,同时期其他爱国人士改造乡村的活动以及国外乡村运动的影响;主观条件主要是梁漱溟对儒学思想的推崇、对中国问题的认识、柏格森生命主义的影响。主、客观条件共同作用促进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形成和实践的进行。正文第二部分,叙述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的形成过程和实践过程。本文以时间为线索,以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为划分依据,指出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形成经历了一个从萌芽、逐渐发展、成熟以及逐渐展开实践的过程。正文第三部分,研究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内容。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本文按着内容的逻辑关系依次分析了这一理论的主旨——“创造新文化,救活旧农村”,核心——“重建一新社会组织构造”,途径——“促兴农业以引发工业”,动力——“农民自觉和知识分子作用”。关于梁漱溟乡村建设的实践,本文首先介绍了实践的指挥机构——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然后依据实践的成就大小依次介绍了教育实验、经济建设和社会改良的内容及成果。正文第四部分,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特点。首先指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的性质,无论从理论内容看还是从实践成果看,都是典型的改良主义。其次指出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与当时的救国理论最大的区别就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再次指出乡村建设组织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合一的特点。最后着重分析了这一理论实践途径的独特,试图以农业引发工业,最终实现中国的工业化。正文第五部分,研究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局限。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是以儒学为指导思想的建设乡村、解决中国问题的整套政治方案,是一种极具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活动,在当时爱国运动中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了当时乡村改造运动的最高成就,是梁漱溟思想体系的逻辑归宿。但是,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其根本原因在于他对解决中国问题认识上的错误,走上了改良主义的道路;具体原因主要是没有真正发动农民以及依附军阀政权。正文第六部分,主要是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两个方面分析了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启示。理论价值方面,梁漱溟从民族复兴的高度来重视建设乡村的思想、全面建设乡村的思想、重视传统文化的思想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实践价值方面,梁漱溟在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农民主体地位,强调知识分子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做法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具体借鉴。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梁漱溟论文; 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论文; 乡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