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化,客户需求呈现个性化,市场走向多元化。为了响应市场和环境的变化,生产模式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在这种背景下,理解顾客需求并生产出顾客满意的个性化产品就成为制造企业生产模式选择决策的重要内容。准确而快速地理解顾客需求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顾客参与,学者们基于顾客参与的制造实践提出了顾客订单耦合点(Customer-Order-Coupling-Point,简称CODP)的概念。在制造战略层次,基于不同的CODP就形成了不同的生产模式,制造企业为了在满足顾客需求的同时也使自身的制造系统功能最大化,就产生了不同生产模式下的制造战略决策问题。自从Skinner1969年提出制造战略的概念以来,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的关系就作为制造战略决策过程的重要一环而一直被制造战略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所重视。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的关系被认为是反映外向的市场环境与反映内向的制造系统之间关系的体现,即制造战略的内部一致性。高一致性的制造战略可以为企业提供竞争力,而一致性水平差的制造战略将无法实现企业的竞争目标。本文的目的正是为了研究在基于CODP的不同生产模式背景下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关系,以期对于不同生产模式下的制造战略决策提供依据,从而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本文首先阐述了基于CODP的生产模式分类、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关系以及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关系理论。同时,对于CODP、生产模式、竞争优先权以及制造目标的概念进行界定;对于基于CODP的不同生产模式分类进行了分析,将其分为备货生产(Make-To-Stock,简称MTS )、按订单装配( Assemble-To-Order ,简称ATO )、按订单生产(Make-To-Order,简称MTO)和按订单设计(Design-To-Order,简称DTO)生产模式四类。基于相关的文献和理论分析,对于四种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特征、制造目标特征以及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关系特征提出假设。据此,构建本文的理论模型。本文的实证研究数据来自于国际制造业战略调查(International Manufacturing Strategy Survey,简称IMSS)2005年的调查数据库,该数据库样本来自全世界的23个国家和地区的709家企业。基于这个数据库,运用均值分析、相关分析、验证性因子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对于论文提出的理论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于整体样本按照生产模式进行分类,对于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特征与制造目标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四种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主要反映的特征是竞争优先权要素之间关系的变化,在MTS和DTO生产模式下,制造企业竞争优先权部分要素体现出了相互促进的关系;而在ATO和MTO生产模式下,制造企业部分竞争优先权要素则体现出了权衡的关系。制造目标的特征则根据生产模式的不同分为单一运作模式下的制造目标特征和混合运作模式下的制造目标特征,其中混合运作模式下的制造目标特征则依据理论分析与数据计算拆分为上游制造目标和下游制造目标,体现出不同生产模式下的制造目标特征。该结果对于制造战略决策过程中的生产模式转移决策以及竞争优先权、制造目标指标的测量均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对于不同生产模式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于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不同生产模式下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关系被分为单一运作模式下与混合运作模式下的不同关系模式。在单一运作模式下,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除了拥有一致性的关系,还拥有其他复杂性的关系;在混合运作模式下,竞争优先权同时影响上游制造目标和下游制造目标,同时上游制造目标又反向影响下游制造目标,这是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关系的新模式。这个研究结果是对于制造战略决策过程的竞争优先权与制造目标之间关系模式的新拓展,同时也对于制造企业的制造战略决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根据以上分析,本文总结出基于CODP的不同生产模式转移决策过程模型,并分析了从MTS到ATO、从ATO到MTO、从MTO到DTO的生产模式转移决策过程,认为其遵循“市场——产品——制造过程”的流程,并与“竞争优先权——制造目标”这个环节相对应。在此基础上,从竞争优先权变化、制造目标变化、实施路径等三个方面分析了这三个生产模式转移过程中的不同变化。该决策模型是对于不同生产模式转移决策过程的总结,对于不同生产模式转移过程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校车应享受“优先权”[J]. 青岛画报 2012(02)
- [2].核实外国优先权时“首次申请”判断需注意的情形[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9(S2)
- [3].质疑税收优先权[J]. 财税法论丛 2010(00)
- [4].对我国税收优先权理论与实践的反思[J]. 光华法学 2013(00)
- [5].我国未来立法中民事优先权顺位的本土化制度设计[J]. 学术交流 2012(10)
- [6].购房人优先权的价值理念与解释路径[J]. 法律适用 2020(11)
- [7].基于优先权排队的顾客均衡行为[J]. 经济研究导刊 2018(08)
- [8].税收优先权的效力边界[J]. 财税法论丛 2015(02)
- [9].论我国税收优先权与担保物权的冲突[J]. 法制博览(中旬刊) 2014(01)
- [10].关于本国优先权中在先申请享有优先权的生效时机的研究[J]. 中国市场 2013(41)
- [11].关于两种优先权判断理论的比较研究[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2(01)
- [12].论我国税收优先权的缺陷及完善[J]. 黑龙江对外经贸 2010(12)
- [13].论民事优先权的概念[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5)
- [14].谈优先权成立的核实[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9(10)
- [15].按订单设计生产模式下制造企业竞争优先权特征研究[J]. 上海管理科学 2015(06)
- [16].检索前主动核实优先权内容的应用[J]. 中国发明与专利 2013(08)
- [17].论我国税收优先权立法的完善[J].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 [18].制造竞争优先权的国际差异与比较[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01)
- [19].税收优先权浅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9)
- [20].论留置权与税收优先权的竞合及其处理[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21].论民事优先权的性质[J]. 中财法律评论 2013(00)
- [22].面向制造业务国际化的竞争优先权转移研究[J]. 管理评论 2011(09)
- [23].核实优先权的一般性探讨[J]. 专利代理 2017(03)
- [24].工资优先权的物权属性探究——基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视角[J]. 人民论坛 2010(23)
- [25].税收优先权的法律位序分析[J]. 税务研究 2008(03)
- [26].浅议税收优先权[J]. 法制与社会 2008(02)
- [27].我国税收优先权的制度设计[J]. 法制与社会 2008(03)
- [28].论在先授权的实用新型与要求本国优先权的在后发明申请相关问题的处理[J]. 电子知识产权 2015(08)
- [29].税收优先权法理基础辨析[J]. 法制与社会 2013(21)
- [30].浅议我国税收优先权的行使规则[J]. 生产力研究 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