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应用5-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聚乳酸(Polylactic acid,PLA)载药微球对荷瘤裸鼠进行局部化疗的缓释性,减毒增效的作用以及对胃癌细胞MGC-803增殖和凋亡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MGC-803胃癌细胞系制备局部胃癌荷瘤模型,选择肿瘤生长良好的32只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Sever Combined Immunodeficient Mice,SCIDMice),随机分为5-Fu纯药组(T)、5-Fulμm治疗组(T1)、5-Fu5μm治疗组(T5)以及生理盐水对照组(C)4组,每组8只,按组分别局部注入5-Fu纯药、5-Fu1μm微球、5-Fu 5μm微球及生理盐水。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5-Fu微球在体内的分布情况及缓释性;按预先设计的时间点观察荷瘤裸鼠及肿瘤的生长状况,评价药物的疗效;应用免疫组化的方法,评价药物对肿瘤组织凋亡和增殖的影响。结果:1.成功建立局部胃癌荷瘤模型,应用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观察局部注射5-Fu微球即时及18小时后药物聚集在注射部位,提示药物自微球持续缓释,全身几乎无吸收。2.接种MGC-803人胃癌移植瘤1周后,C组自行觅食、觅水较正常裸鼠明显减少,体重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T组裸鼠经治疗后肿瘤直径明显减少,抑瘤率为35.80%,但是裸鼠的一般情况较差,且半数以上于两周内死亡。T5组治疗后情况与T1组相似,裸鼠行动正常,体毛光滑,自行觅食、觅水较正常,体重无明显下降趋势。一直存活至实验结束,两组在治疗初期肿瘤体积呈下降趋势,后期(4-5周)由于微球释放的药物浓度逐渐变低使肿瘤组织再次生长,但与对照组相比对肿瘤的生长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T1组和T5组抑瘤率分别为19.24%和19.75%;且T1、T5组平均肿瘤质量与C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96,11.24,均P<0.05),但T1与T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q值为0.28,P≥0.05)。3.实验6周后将小鼠处死,取瘤体组织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T1组及T5组可见肿瘤坏死,细胞溶解,细胞核呈碎片状,可见一些带有凋亡形态特征的肿瘤细胞,即细胞核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有的呈新月体样,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TUNEL染色阳性细胞,即凋亡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其细胞为绿色荧光,位于胞核,呈小圆形、环行或颗粒状。在T1组及T5组可见阳性细胞均匀散在分布,而在C组中阳性细胞明显减少;染色观察TUNEL阳性细胞呈棕黄色,主要位于胞核内,且多有胞核形态改变,体积变小、呈新月体样。与C组凋亡指数(2.86±0.52)%相比,T1组及T5组凋亡指数分别为(29.93±2.86)%和(31.27±2.01)%,与C组相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组及T5组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ki-67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增殖情况,C组ki-6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颗粒呈棕黄色,定位于胃癌细胞核,背景干净,核界清晰,T1组及T5组可见ki-67免疫组化染色阳性颗粒明显减少与空白对照组增殖指数(51.39±2.15)%相比,T1组及T5组增殖指数分别为(26.59±1.66)%和(27.96±2.21)%,与C组相比,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1组及T5组凋亡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Fu微球浓集于局部作用于肿瘤组织,全身几乎无扩散吸收,故可明显降低扩散吸收造成的全身毒副作用。而且5-Fu聚乳酸缓释微球在局部肿瘤组织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C组肿瘤组织呈持续增长,T组肿瘤增长在前2周虽然得到明显抑制,但全身毒副作用大,该组半数以上裸鼠均于第2周内死亡,更体现出5-Fu的毒性作用,然而T1、T5组肿瘤组织在局部注药后4~5周内得到持续抑制,且全身毒副作用较小荷瘤裸鼠全部生存至实验结束;胃癌细胞在体内自发凋亡率较低,5-Fu聚乳酸载药微球局部化疗可以明显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发生;C组胃癌ki-67阳性细胞弥漫分布,T1、T5组ki-67指数显著下降,提示5-Fu聚乳酸载药微球局部化疗对胃癌细胞增殖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食用醛应用于壳聚糖载药微球的研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3(33)
- [2].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研究进展[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7(11)
- [3].壳聚糖-固态分散体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功能材料 2012(13)
- [4].壳聚糖聚乙烯醇复合载药微球的制备[J]. 广州化工 2010(02)
- [5].壳聚糖载药微球的制备和体外释放研究[J]. 河南科学 2011(01)
- [6].利福平丝素蛋白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研究[J]. 西北药学杂志 2020(01)
- [7].原位纳米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载药微球的制备及释放性能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08)
- [8].纳米羟基磷灰石/聚氨酯载药微球的制备及性能[J].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2017(08)
- [9].海藻酸钙/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温度响应释药行为研究[J]. 化学工程 2016(08)
- [10].透明质酸基普鲁兰糖载药微球制备与体内外评价[J].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11].多柔比星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药师 2018(04)
- [12].乳化交联法在载药微球制备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9(01)
- [13].2017年载药微球化疗栓塞治疗肝癌临床研究进展[J]. 循证医学 2018(01)
- [14].壳聚糖-明胶载药微球的制备及释放性能[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08(03)
- [15].香草醛交联壳聚糖载药微球的性能及其成球机理分析[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08(09)
- [16].载药微球治疗恶性肝脏肿瘤的全程管理[J]. 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 2019(01)
- [17].壳聚糖载布洛芬载药微球制备工艺条件的研究[J]. 化工管理 2017(35)
- [18].载药微球与空白微球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对比分析研究[J].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7(06)
- [19].聚丙烯酸酯负载毒死蜱载药微球及其缓释性能[J]. 广东农业科学 2014(23)
- [20].头孢替唑钠壳聚糖载药微球制备的研究[J]. 佳木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3)
- [21].载药微球-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应用[J]. 肝癌电子杂志 2018(01)
- [22].磁性靶向载药微球的制备[J]. 化工管理 2014(11)
- [23].替米考星β-CDP载药微球的制备及释药性能研究[J]. 化学与生物工程 2013(01)
- [24].SiO_2载药微球的研究及应用[J]. 材料导报 2012(S1)
- [25].磁性靶向载药微球研究进展[J]. 医药导报 2008(08)
- [26].载药微球与空白微球联合表阿霉素治疗肝细胞癌的临床对比研究[J].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04)
- [27].介孔SBA-16负载毒死蜱载药微球的制备及其表征[J]. 化工新型材料 2016(12)
- [28].载药微球加载贝伐珠单抗治疗难治性实体瘤4例[J]. 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9(01)
- [29].CalliSpheres载药微球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效果观察[J]. 河南医学研究 2018(12)
- [30].PVC梳状接枝共聚物载药微球的制备与表征[J]. 聚氯乙烯 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