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次分布论文-钟珊珊,李渊,张新厂

频次分布论文-钟珊珊,李渊,张新厂

导读:本文包含了频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冬季暖日频次,时空分布特征,主模态,成因分析

频次分布论文文献综述

钟珊珊,李渊,张新厂[1](2018)在《1951—2014年中国冬季暖日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英国哈德来(Hadley)中心的Had GHCND逐日近地面最高气温,定义并统计了中国冬季暖日频次(冬季高温持续6天以上的天数),分析了其变化规律及可能成因。中国冬季暖日频次有两个主模态:一个是全国一致变化型,其最大荷载区主要位于长江以北至华北地区。当中国冬季暖日频次一致增多,在东半球中—高纬为正负偶极型高度异常分布。另一个是南北反位相不对称型,其最大荷载区在青藏高原东南部坡度较大区域。当暖日频次北少南多,大气环流场呈现从极地向南排列的"+-+"高度异常分布。这种分布类似北极涛动(Arctic Oscillation,AO)型(负位相)和北太平洋西部南北反位相的西太平洋(Western Pacific,WP)型的组合。中国邻海异常暖SSTA和黑潮延伸区异常暖舌的分布与上述两个主模态有密切联系,对冬季暖日频次的季节预测具有先兆意义。此外,青藏高原地形以及冬季冷源的热力作用对于高原附近暖日频次变化有重要影响。(本文来源于《高原气象》期刊2018年06期)

王学良,张科杰,汪姿荷[2](2018)在《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随时间变化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2006年12月-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地闪电频次和雷电流幅值的年、季、月、日等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95.9%,正闪占4.1%,平均正闪电强度47.2 kA,负闪34.5 kA,总闪35.1 kA。夏季闪电最多,主要发生在白天;冬季闪电最少,主要发生在夜间。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闪电最多,12月最少,3-9月份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97.0%,7-8月为雷电高发期,6-9月白天闪电多于夜间,其他月份夜间多于白天。正闪电强度月变化大致呈"V"型,负闪电强度月变化幅度较小。闪电频次和强度日分布均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至上午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最小值出现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午后至傍晚时段。正闪电频次百分比月变化大致呈"U型",1月和12月份正闪百分比在30%以上,其他月份较低,日分布大致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在10-11时,最小值在14-15时。正闪电强度与气温高低基本呈反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空气密度有一定关系,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S19 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六届防雷减灾论坛》期刊2018-10-24)

石宁宁[3](2018)在《驾驶员事故频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内外道路交通安全形势严峻,人的因素是造成事故发生的一大重要原因。目前,交通事故的频次研究多是以“交通小区”、“行政区域”、“交叉口”等为单位来分析事故频次及影响因素,鲜有以驾驶员为单位对事故频次进行分析。据此,本文以发生负责任事故的小汽车驾驶员为研究对象,构建驾驶员事故频次的零膨胀计数模型,分析驾驶员事故频次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SMOTE算法对非平衡数据进行处理,运用机器学习方法对驾驶员事故风险识别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利用历史违章数据对驾驶员进行事故预警提供科学依据。主要工作如下:(1)驾驶员事故频次分布规律。通过对原始事故数据进行清洗与融合处理,提取了 21560个驾驶员的有效样本,运用基本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事故频次的总体分布规律及不同属性特征下的频次分布差异。结果表明性别、年龄、驾龄、车辆品牌、驾驶员前一年的违规次数和违规类型以及首次事故类型等特征变量均对驾驶员事故频次有显着性影响。(2)基于零膨胀模型的驾驶员事故频次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利用驾驶员的特征变量与其事故频次数据,构建驾驶员事故频次的零膨胀模型,揭示其事故频次的关键影响因子。模型结果表明,前一年有严重违规或首次事故为故意违法类型的驾驶员,其一年内再次发生负责任事故的可能性更高;驾龄短、驾校考核不严、前一年违章次数多的驾驶员,其发生事故的频次越高。(3)基于非平衡数据的驾驶员事故风险识别。基于SMOTE算法对事故频次的非平衡数据进行处理,运用Logistic模型、SVM分类算法及CART分类树等方法,得出特征变量的重要性排序,并识别驾驶员全年是否会发生多次事故。结果表明驾驶员前一年违规次数、违规类型、驾龄及年龄等变量重要度最高,由此论证了基于历史违章数据对驾驶员进行事故预警的合理性;识别效果方面,SVM方法最优,其准确率达79%。(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8-05-01)

汪莉[4](2018)在《基于核心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双重分布的百分位数指标改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改进现有百分位数指标在揭示期刊载文量特征方面的不足,构建基于被引频次与载文量双重分布的期刊评价指标PRC。【方法】以2016版《期刊引证报告》生物学学科的85种期刊为研究样本,通过二八定律筛选核心论文样本集,利用布拉德福区域分析法设计基于文献密度分布的载文量权重,利用百分位数建立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的引文指标,构建期刊综合影响力评价指标PRC。比较PRC与其他文献计量指标的相关性,验证指标评价效果。【结果】PRC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影响因子的内在缺陷,也能合理揭示期刊的出版规模效应,很好地均衡了相对值和绝对值两类指标,改进了百分位数指标的评价效果。【结论】PRC指标兼顾被引频次和载文量双重分布,从数量和质量两个维度衡量期刊影响力,可用于评价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杨淑香,包兴华[5](2018)在《内蒙古东北部闪电频次分布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预防雷击火灾的发生,利用呼伦贝尔市2009-2016年闪电定位资料,分析闪电频次的极性、幅值、陡度、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呼伦贝尔地闪以负地闪为主;年均闪电频次遍布全年各月,绝大多数发生在6-8月;闪电频次的日分布特征明显,多出现在14:00-19:00;正地闪的雷电流幅值、陡度均大于负地闪。在空间分布上,呼伦贝尔地闪发生频次最高区域为海拔600~700 m的地区,次高区域为海拔300~400 m的地区,纬度高值区分布在49.1°~49.6°N,经度高值区分布在121.8°~122.4°E。扎兰屯市东北部、牙克石市中部、鄂伦春自治旗西南部地区雷电密度最大。(本文来源于《森林防火》期刊2018年01期)

王学良,张科杰,余田野,汪姿荷[6](2017)在《湖北地区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随时间变化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2006年12月-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 ,对云地闪电频次和雷电流幅值的年、季、月、日等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95.9%,正闪占4.1%,平均正闪电强度47.2 kA,负闪34.5 kA,总闪35.1 kA。夏季闪电最多,主要发生在白天;冬季闪电最少,主要发生在夜间。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闪电最多,12月最少,3-9月份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97.0%,7-8月为雷电高发期,6-9月白天闪电多于夜间,其他月份夜间多于白天。正闪电强度月变化大致呈"V"型,负闪电强度月变化幅度较小。闪电频次和强度日分布均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至上午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最小值出现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午后至傍晚时段。正闪电频次百分比月变化大致呈"U"型,1月和12月份正闪百分比在30%以上,其他月份较低,日分布大致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在10-11时,最小值在14-15时。正闪电强度与气温高低呈负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空气密度有一定关系,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电瓷避雷器》期刊2017年03期)

张建宇[7](2017)在《微电网与主网电力交换频次及分布特征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就微电网与主网电力交换频次及分布特征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新能源微电网中各电源及储能项目容量配置的合理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7年02期)

刘雪立,周晶,盖双双,盛丽娜,付中静[8](2016)在《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缺陷矫正——位置指标应用于期刊评价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意义]探讨被引频次位置指标在科技期刊评价中的作用,确定合适时间窗口的最优位置指标。[方法/过程]从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选取符合条件的14种眼科期刊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计算各期刊2014年度不同位置指标,包括2年、5年、8年和10年引证时间窗口(citation time window,CTW)的h指数(h2、h5、h8和h10)、累计h指数(a-h2、a-h5、a-h8和a-h10)以及相对应的期刊2014年度被引频次百分位数位置(percentage rank position,PRP)指标(Top 1%、Top 5%、Top 10%、Top 25%Top 50%)和累计PRP指标(a-Top1%、a-Top 5%、a-Top 10%、a-Top 25%和a-Top 50%)。比较影响因子、不同CTW位置指标与期刊问卷调查评分的相关度,确定不同位置指标应用于期刊评价的效果。[结果 /结论]合理的位置指标在期刊影响力评价中优于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累计被引频次位置指标普遍优于年度指标,2年CTW的h指数优于其他CTW的h指数,5年CTW的a-h2、h2,5年和8年CTW的a-Top 50%和Top 50%与影响因子和5年影响因子相比具有更理想的期刊评价效果。(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6年09期)

俞立平,王艳[9](2016)在《学术期刊被引频次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图书馆、情报、文献学期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CSSCI(2014-2015)收录的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为例,基于中国知网数据,研究了期刊被引频次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期刊被引频次曲线有四种:直接衰减型、叁年衰减型、渐增渐减型、持续高被引型;期刊被引峰值时滞决定了被引曲线的形状特点;期刊被引曲线的形状受学科热点的时间特点、权威学术期刊的引领作用、学科差别、网络检索、期刊载文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科期刊被引曲线应该呈现多样性;期刊被引峰值特点说明影响因子作为期刊评价指标有不足之处。(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6年05期)

肖国兵,高超,苏垠平,陈俊波,牛昊巍[10](2014)在《基于放射信息系统调查某医院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利用放射信息管理系统(RIS)数据信息了解X射线诊断检查的频次分布情况。[方法]通过RIS数据库搜集201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全年某区医院接受X射线诊断检查时的编号(ID)、性别、出生日期、受检时间、检查部位等相关信息,然后利用SAS软件对数据进行清理及相应的统计处理,调查不同性别、年龄及受检部位的患者接受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及依据患者年龄、受检部位统计2012年患者重复接受CT检查的情况。[结果]该医院共有11台医用诊断X射线机,2012年全年共进行416 947人次X射线诊断检查。其中,接受计算机X射线摄影/数字化X射线摄影(CR/DR)检查最高,为328 484人次;其次为计算机断层扫描(CT)79 897人次;牙科摄影为7 303人次。在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中,胸部摄影所占比例最高,约为40.2%;其次为四肢及关节摄影,为27.0%;再次为头部CT检查,约为6.4%。在接受儿童CT扫描的患者中,头部CT检查比例占70.3%。CT重复检查的比例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0~15岁受检者重复检查的比例约占7.0%;16~40岁占14.4%;40岁以上占22.3%。[结论]利用RIS系统可获取详细的X射线诊断照射信息,方法科学且经济可行。除CR/DR以外,CT检查人次数占所有X射线诊断检查人次数的比重较高,其中,头部CT较常见,尤其是儿童。(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4年09期)

频次分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随时间变化特征,为雷电防护工程设计和雷电灾害防御工作提供依据。根据湖北省2006年12月-2013年雷电定位系统(Lightning Location System,LLS)监测的相关资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云地闪电频次和雷电流幅值的年、季、月、日等时间分布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负闪电频次占95.9%,正闪占4.1%,平均正闪电强度47.2 kA,负闪34.5 kA,总闪35.1 kA。夏季闪电最多,主要发生在白天;冬季闪电最少,主要发生在夜间。闪电频次月变化呈单峰型,7月闪电最多,12月最少,3-9月份闪电次数占全年闪电97.0%,7-8月为雷电高发期,6-9月白天闪电多于夜间,其他月份夜间多于白天。正闪电强度月变化大致呈"V"型,负闪电强度月变化幅度较小。闪电频次和强度日分布均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一般出现在清晨至上午气温相对较低的时段,最小值出现在气温相对较高的午后至傍晚时段。正闪电频次百分比月变化大致呈"U型",1月和12月份正闪百分比在30%以上,其他月份较低,日分布大致呈单峰单谷型,最大值在10-11时,最小值在14-15时。正闪电强度与气温高低基本呈反相关关系。其主要原因可能与空气密度有一定关系,具体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频次分布论文参考文献

[1].钟珊珊,李渊,张新厂.1951—2014年中国冬季暖日频次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高原气象.2018

[2].王学良,张科杰,汪姿荷.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C].第35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9雷电物理和防雷新技术——第十六届防雷减灾论坛.2018

[3].石宁宁.驾驶员事故频次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北京交通大学.2018

[4].汪莉.基于核心论文数量和被引频次双重分布的百分位数指标改进研究[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8

[5].杨淑香,包兴华.内蒙古东北部闪电频次分布特征分析[J].森林防火.2018

[6].王学良,张科杰,余田野,汪姿荷.湖北地区云地闪电频次及雷电流幅值时间分布特征[J].电瓷避雷器.2017

[7].张建宇.微电网与主网电力交换频次及分布特征浅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7

[8].刘雪立,周晶,盖双双,盛丽娜,付中静.基于被引频次分布特征的影响因子缺陷矫正——位置指标应用于期刊评价的实证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

[9].俞立平,王艳.学术期刊被引频次的时间分布规律研究――以图书馆、情报、文献学期刊为例[J].情报科学.2016

[10].肖国兵,高超,苏垠平,陈俊波,牛昊巍.基于放射信息系统调查某医院不同X射线诊断检查类型的频次分布[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4

标签:;  ;  ;  ;  

频次分布论文-钟珊珊,李渊,张新厂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