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

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

论文摘要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区域化的发展,世界各国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反恐等问题上都需要相互理解,相互沟通。作为与东南亚国家相邻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就更需要与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东南亚国家进行沟通与合作。显然,这就需要很多既会东南亚语言,又了解东南亚国情的复合型人才。因此,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在全国尤其是在广西受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小语种”热持续升温。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最早可追溯到我国明朝时期专门翻译边疆少数民族及邻近国家语言文字的机构四夷馆。此后,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史,一直到现在呈现了繁荣的发展景象。无论在体制上还是教学内容与方法上都在逐步进行一些变革。论述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在中国的始源及其发展进程,不仅有助于我国当代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研究,也有利于我们总结历史经验,促进我国当今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论文引言部分介绍过去的研究状况及本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等。论文从明朝设立四夷馆起,分析其产生的必然性。将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分为明清时期、民国时期及建国以来几个历史阶段,并分别从师资、教材、语种、教学管理及创办者等方面论述他们在各个历史阶段开展的情况和对当时的社会进程所起的特殊作用。接着对人才培养的背景、办学模式、语种选择、师资变化等方面对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的历史特点作简单总结。最后,分析东南亚各国语言的人才培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目前我国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提供经验和教训,以便各高校根据我国与东盟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需要培养复合型人才。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现状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现状
  • 1.2 研究内容、理论和方法
  • 1.2.1 研究内容
  • 1.2.2 研究理论和方法
  • 1.2.3 需要说明的问题
  • 1.3 本选题的意义
  • 2 明清时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
  • 2.1 明清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 2.2 学校以及培养翻译人才的政策
  • 2.2.1 明朝时期的四夷馆
  • 2.2.2 清朝时期的四译馆
  • 2.3 师资
  • 2.4 学生
  • 2.5 教学内容
  • 2.6 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所起的作用
  • 3 民国时期的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
  • 3.1 民国时期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 3.2 学校以及培养翻译人才的政策
  • 3.3 师资
  • 3.4 学生
  • 3.5 教学与科研
  • 3.6 培养目标及毕业生所起的作用
  • 3.6.1 培养目标
  • 3.6.2 毕业生所起的作用
  • 4 1949 年至今东南亚语种人才的培养
  • 4.1 现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
  • 4.2 学校以及培养翻译人才的政策
  • 4.2.1 北京大学
  • 4.2.2 北京外国语大学
  • 4.2.3 广西民族大学
  • 4.2.4 其他学校
  • 4.3 师资
  • 4.3.1 蓬勃兴起时期(1949 年-1966 年)
  • 4.3.2 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 年-1976 年)
  • 4.3.3 恢复发展新时期
  • 4.3.4 开拓创新发展时期
  • 4.4 学生
  • 4.5 教学与科研
  • 4.5.1 科研
  • 4.5.2 培养模式
  • 4.5.3 课程设置
  • 4.6 培养目标以及毕业学生所起的作用
  • 5 东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
  • 5.1 学生
  • 5.2 教师
  • 5.3 教学与科研
  • 5.3.1 教学
  • 5.3.2 科研
  • 6 结语
  • 后记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明朝以来培养东南亚语种人才的道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