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水务局江苏邳州221300
摘要:水利工程一般建设规模比较大、周期比较长、施工技术复杂、通常在自然环境下进行施工、对自然环境改造比较大,因此非常容易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在我国不断推进,我们已经认识到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重要性。水土保持工作是建设生态水利工程的核心。工程师应在水利工程设计中融入水土应用理念,这有助于出降低生态破坏预防水土流失同时保护附近耕地生产力。因此积极研究水土保持理念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探讨了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情况,以供参阅。
关键词: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
引言
建设水利枢纽工程作为人类对自然界实施改造的一种积极手段,通过对水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实现其在空间与时间层面上的重新规整与分配,以此服务于国民经济。当工程建成并投入运营后,能够为社会带来较为丰厚、多元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如:旅游、航运、发电、防洪与水库养殖等。但在开发与建设水利工程时,必然会干扰或破坏原有的植被与地貌,损坏土地,产生大量石渣弃土,进而造成严重性的水土流失,如若未能及时防治,不仅会对区域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会威胁到下游的各方面安全。至此,需结合现实状况,开展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方案设计工作,对水土流失施加有效防治。
1水利工程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采集大量的土料、石料和砂砾料,这些材料被用来填筑大坝、建设堤防,这正是我国每年大量需要国土资源的原因之一。然而在取料过程中,对地表的植被难免会造成较大程度的破坏,并且减薄了土壤层,遇到暴雨天气,植被难以保护土层,就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景观。并且这种破坏长期难以复原,由于气候原因,会持续造成水土流失。建设水利工程设施,本身就会破坏原本自然和谐的景观,临时占地区域的料场、渣场、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永久占地区域裸露的大坝坝肩、生硬的混凝土或浆砌石护坡等,都将对原地貌产生较大的破坏,导致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原地表的水土保持功能减弱,破坏地表,加剧水土流失。
2水利工程设计中应用水土保持理念的积极意义
随着生态破坏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各种危害逐渐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态保护工作。由于水土流失在我国发生范围广、比较频繁,直接影响我国居民的正常生产生活,对其防止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对预防当地的水土流失发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水利工程由于牵涉区域面积大、对环境改动大,因此在其设计中应用水土保持理念将对防治水土流失产生重大作用:①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预防滑坡、泥石流产生,从而有效保障了水利工程的安全;②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减少山塘、水库泥沙淤积,有效提高山塘、水库的库容量,提高水利工程的效益;③做好水土保持工作,能有效减少汇入河流当中的泥沙量,确保河道行洪通畅,降低洪涝灾害的发生;④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充分发挥土壤涵养水源的功能,在枯水季节可以有效补充地表径流,使水资源得到合理分配和利用,在汛期,又能积极吸收过多的雨水,减轻防洪设施的压力;⑤通过水土保持工作可以提高水环境的质量。因此将水土保持理念应用到水利工程设计中就可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有效预防水土流失,有效促进当地经济持久、健康发展。
3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加强水土保持设计的措施
(1)保障生物多样性。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的核心实际上就是生物多样性设计,主要是通过使用相当数量的地方物种来形成生物群落,用以当地生态环境的维护。生物多样性往往体现在生物系统的多样性、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生物遗传基因的多样性这三个方面。从某种程度上说保护生物多样性其实就是为了保护生态系统与生态五种的多样新。(2)加强乡土化设计。乡土植物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下产生的,因此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极强的环境性,也能够突出表现当期的植被特色。因此在生态恢复设计中选用乡土植物用以生态环境的回复,不但可以立即见效,而且对于降低成本也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选出真正适合当期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相协调的植被树种,并进一步合理选择、搭配,充分发挥出乡土化设计的优势及生态效益。(3)应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积极采用新型生态修复技术,提高生态恢复效果。受选址及地形地貌影响,水利工程多位于地势陡峭的高山峡谷地区,土层瘠薄,降雨量小、蒸发量大,土壤和水分成为影响施工区生态恢复的两个重要限制性因素,因此,在设计中,应强调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材料的应用,以提高水土流失防治及生态恢复效果。(4)体现生态优先。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保持设计必须要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放到第一位。尤其是近年来社会的发展进步,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不仅要满足最基本的固持水土的作用,还应该要起到美化环境、改善修复生态环境的作用,不仅如此,使用生态措施替代传统的防护措施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改善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植树种草是当前恢复生态环境的有效措施,有研究发现,在同等降水的条件下,有植被覆盖的地面同裸露的地面相比冲刷两减小了80%左右,有植被地面载水量同裸露地面相比高出了60%。因此,水利工程水土保持设计应该着重考虑植物的固土保水作用,但是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这对于控制水利工程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与预防具有重要的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尤其是近年来人们文化素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明显增强,人们已经改变过去对水利工程建设仅考虑经济效益的思维方式,而转变为水利工程建设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范世俊,章龙飞.水利工程中水土保持设计研讨[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8(07)
[2]张艳军.水利建设项目水土保持设计措施分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8(03)
[3]张小丰.水利工程设计中的水土保持设计[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