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研究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研究

论文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然而由于长期受“教师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处于被漠视的状态,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更是如此。基于此,本研究提出了对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研究的课题。首先,笔者对苏州市郊区某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现状调查,发现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自主学习策略的运用能力低。其次,在了解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自主学习能力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结合初中生学习的特点和规律,以初一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对象,进行教师教学干预培养训练。具体的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二、激发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三、加强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优化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方法。四、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家庭环境。最后,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干预培养下有显著的提高,主要表现为成绩明显上升。通过本研究发现,对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应结合他们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结合初中各学科教学的特点,注重培养策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 (一) 课题研究的目的
  • (二) 课题研究的意义
  •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核心概念
  • 三、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具体方法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一、自主学习的研究现状
  • (一) 国外的研究现状
  • (二) 国内的研究状况
  • 二、自主学习概念的界定
  •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 (一) 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
  • (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三) 社会认知理论
  • 四、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五、本课题自主学习策略理论的选择
  • 第二章 农村初中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现状
  • 一、农村初中的独特性
  • (一) 农村初中办学目标定位错误,导致教学相对落后
  • (二) 农村初中学生结构比例比较特殊
  • (三) 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薄弱
  • (四) 办学资金相对匮乏
  • 二、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特点
  • (一) 一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意识差,自我效能感低
  • (二) 有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习惯差
  • (三) 很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能力差
  • (四) 有些外来工人员子女接受不正确的家教及补课
  • 三、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主学习现状
  • (一) 调查目的和内容
  • (二) 调查对象和方法
  • (三) 现状调查情况分析
  • (四)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现状及分析
  • 第三章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策略
  • 一、转变教师教育观念,着重为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
  • (一) 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
  • (二) 正确的教师角色定位
  • (三) 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 二、激发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动机,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一) 激发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学习的好奇心,创造体验更多学习成功的机会
  • (二) 重视榜样示范作用,鼓励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尝试自主学习
  • (三) 及时科学评价,给予适当的归因反馈
  • 三、加强自主学习策略的教学,优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方法
  • (一) 循序渐进,重点突出,教授自主学习的认知策略
  • (二) 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教会学生自我调节
  • 四、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长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家庭环境
  • (一) 转变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
  • (二) 增加家庭教育资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争取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 (三) 加强家校联系,合作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自主学习能力
  • 第四章 结语
  • 一、研究的结论
  • 二、研究中的不足
  • 三、对未来研究的几点建议
  • 参考文献
  • 中文部分
  • 英文部分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用“三心”维护外来务工人员权益的实践和思考[J]. 企业与文化 2010(05)
    • [2].宁波市总工会构筑服务外来务工人员“温暖之家”[J]. 工会信息 2020(01)
    • [3].发挥社区教育优势开展外来务工人员培训[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16)
    • [4].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心理问题探析[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9(02)
    • [5].城市外来务工人员的四种公共文化需求[J]. 杭州(周刊) 2019(11)
    • [6].宁波市总工会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全程服务[J]. 工会信息 2019(03)
    • [7].上海市外来务工人员的生存状况与政策思考[J]. 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学报) 2019(04)
    • [8].是什么阻碍了外来务工人员融入城市[J]. 人民论坛 2017(31)
    • [9].市总工会助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J]. 宁波通讯 2018(04)
    • [10].基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外来务工人员住房保障意愿研究——来自广东佛山的实证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2)
    • [11].佛山市外来务工人员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认知及应对策略[J]. 公共图书馆 2018(01)
    • [12].关于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生命教育状况的调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3(03)
    • [13].杭州外来务工人员圆了大学梦[J]. 领导决策信息 2016(37)
    • [14].启动2017年外来务工人员平安返乡活动[J]. 杭州(周刊) 2017(01)
    • [15].关于和谐社会中外来务工人员管理的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 2017(17)
    • [16].新生代外来务工人员生存状况调查研究——基于广州市的实证分析[J]. 法制与社会 2016(06)
    • [17].新常态下外来务工人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研究[J]. 宁波通讯 2016(07)
    • [18].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社会适应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乐观的中介作用[J]. 教育测量与评价 2016(05)
    • [19].丽水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及对策探索[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4(13)
    • [20].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情绪现状研究——以广州市白云区东平村为例[J].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4(04)
    • [21].兰州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择校问题及对策研究[J]. 甘肃科技纵横 2015(02)
    • [22].丰富外来务工人员文化生活的几点思考[J]. 大众文艺 2015(14)
    • [23].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供给问题研究[J]. 商 2015(21)
    • [24].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小学语文阅读习惯的培养[J]. 小学生作文辅导(读写双赢) 2019(12)
    • [25].把准问题“命脉”,增强督导实效[J]. 福建教育 2019(52)
    • [26].少先队工作与务工子女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策略[J]. 天津教育 2020(16)
    • [27].家校共育,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心理健康成长[J].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20(07)
    • [28].如何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研究[J]. 教书育人 2020(04)
    • [29].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J]. 新少年 2018(10)
    • [30].做适应学生天性的教育—一所薄弱学校的蜕变与重生[J]. 中国教师 2016(24)

    标签:;  ;  ;  

    农村初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自主学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