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辨与现实之间—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

在思辨与现实之间—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I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和黑格尔的国家理论进行的研究是充分的,然而从比较的角度来研究他们之间异同的很少。理论上往往使人形成对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差别的关注,反而忽略了他们理论的共同之处:都在自己的罗陀斯岛上跳着舞。黑格尔揭示了“国家决定社会”,马克思却揭示了相反的结论即“社会决定国家”。他们为什么会得出相反的结论?它对当今的社会建设有何借鉴意义?本文欲从比较的视角,按照个体——群体——共同体的线索,厘析他们国家理论的异同,揭示上述问题的答案。本文首先比较了黑格尔与马克思国家理论的逻辑起点。“自由”是黑格尔国家理论的出发点。马克思也有着相同的价值诉求,但他国家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由此产生了二者在人的存在方式和人格方面的差异:一个是“自由意志”的人,一个是“实践”的人;一个是“财产人格”,一个是“社会人格”。进而论文比较了黑格尔与马克思国家理论中私有财产的不同来源及市民社会的不同认识。在私有财产的来源上,黑格尔认为它是劳动结果异化的产物;而马克思则认为它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市民社会作为财产关系的反映,黑格尔认为它起源于人的需要;而马克思则认为它起源于利益关系。在黑格尔看来,分工、竞争最终使得人占有财产数量不同,使得社会等级产生;而马克思则认为市民社会中人们占有财产的不同导致了阶级的产生。黑格尔认为等级在“绝对观念”的不断发展下向国家过渡;而马克思则认为阶级在“阶级斗争”的推动下必然表现为国家的产生。接下来,论文比较了黑格尔与马克思对现实共同体即国家的批判的超越方式:理性国家与共产主义社会。二者分别作为一种超验的存在形式是他们国家理论的终点。最后,论文对当下的公民社会理论的研究热潮进行了反思。国家与社会博弈的最好结果自然是“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然而,这种理想模式的实现不仅有赖于构建一个良好的公民社会,更重要的是实现国家自身角色的转变,坚持马克思的国家职能向社会转移的观点,按照服务型管理的要求,由在范围上的强国家过渡到能力上的强国家。如果不能实现这种转变,则“强国家—强社会”的模式只不过是空谈而已。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自由与人
  • (一) 自由观比较
  • 1. 共同的价值诉求:自由
  • 2. 自由观的差别:伦理实体的自由与集体自由
  • (二) 国家理论差异的起点:人
  • 1. 人的差别:抽象的人与现实的人
  • 2. 人存在方式的不同:自由意志与实践
  • 3. 人格差异:财产人格与社会人格
  • 二、私有财产与市民社会
  • (一) 私有财产来源的差别:劳动结果的异化与异化劳动的结果
  • 1. 黑格尔:劳动结果的异化
  • 2. 马克思:异化劳动的结果
  • (二) 市民社会的差别:需要体系与利益体系
  • 1. 黑格尔:需要的体系
  • 2. 马克思:利益的体系
  • (三) 社会矛盾的差别:等级与冲突、阶级与阶级斗争
  • 1. 等级与阶级
  • 2. 冲突与阶级斗争:向国家的过渡
  • 三、理性国家与共产主义社会
  • (一) 国家的本质不同:伦理观念的现实与阶级统治的工具
  • 1. 黑格尔:伦理观念的现实
  • 2. 马克思:阶级统治的工具
  • (二) 国家的特征不同
  • 1. 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不同:有机体论与相对独立性
  • 2. 国家最高权力归属不同:国家人格君主主权与人民主权
  • 3. 理想形态不同:法制国家与共产主义社会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抽象法阶段的自由意志及其反思——基于《法哲学原理》的视角[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20(04)
    • [2].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自由观[J]. 法制博览 2017(03)
    • [3].《法哲学原理》中劳动的政治哲学内涵研究[J]. 山东社会科学 2020(01)
    • [4].浅析黑格尔《法哲学原理》(导论)中——自由、意志和法的概念[J]. 神州 2014(12)
    • [5].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思想及其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启迪[J]. 理论月刊 2012(08)
    • [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意志与自由观浅析[J]. 现代交际 2011(09)
    • [7].黑格尔论伪善的三重形态——兼与儒家乡愿比较[J].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黑格尔法哲学工作坊暨新版《法哲学原理》中译本发布会”召开[J]. 哲学动态 2017(07)
    • [9].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J]. 才智 2015(11)
    • [10].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法治思想[J]. 法制与社会 2008(27)
    • [11].马克思论“政治解放”——基于《法哲学原理》的基本观点及其批判[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4(01)
    • [12].对公众人物理性言论的呼唤——解读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言论自由思想[J]. 法制与社会 2011(24)
    • [13].基于《法哲学原理》初探黑格尔所有权的实现[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4].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国家观[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 2016(02)
    • [15].从“先验幻相”区分《法哲学原理》的两种理性[J]. 法制与经济 2019(10)
    • [16].自由与承认——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制度化承认方案[J]. 政治思想史 2019(03)
    • [17].对《法哲学原理》中黑格尔意志的解读[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18].黑格尔法权概念的现代意义——以《法哲学原理》“导论”为例[J]. 思想战线 2016(02)
    • [19].人格与所有权:灵魂与肉体——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基本概念的解读[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20].论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对康德哲学的批判[J]. 文化学刊 2019(09)
    • [21].道德——自由意志在内心中的实现[J]. 商 2014(03)
    • [22].关心与远虑——黑格尔实践哲学中可持续性的观念[J]. 哲学分析 2017(02)
    • [23].“自由的权利”还是“自由的法”——关于霍耐特“Das Recht der Freiheit”一书的译名问题[J]. 哲学动态 2014(12)
    • [24].遥远的自由——论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的一个历史倒错[J]. 哲学研究 2018(08)
    • [25].人为主体与经验方法[J]. 青年记者 2015(28)
    • [26].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作为抽象法的自由意志历程[J]. 德国哲学 2013(00)
    • [27].黑格尔《法哲学原理》中公共舆论思想的现代性意蕴[J]. 现代妇女(下旬) 2014(08)
    • [28].主持人语[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6)
    • [29].《法哲学原理》的经验观——兼论马克思对概念的逻辑的经验性批判[J]. 学习与探索 2016(04)
    • [30].哲学的逻辑学的思辨与经验——马克思对《法哲学原理》的经验性批判[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1)

    标签:;  ;  ;  ;  

    在思辨与现实之间—马克思的国家理论与黑格尔的国家理论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