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九寨沟,大熊猫主食竹,取食利用,种群特征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论文文献综述
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1](2019)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熊猫栖息地的质量是维持大熊猫种群持续性的关键因素,大熊猫主食竹种群的特征是大熊猫栖息地质量的关键。2017年6月与2018年4月,针对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内发现大熊猫取食痕迹的主食竹种群进行了调查,以得到区内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调查发现九寨沟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为华西箭竹,取食主食竹的基径平均值约为6.3 mm,对主食竹基径的选择利用范围主要集中在约5.9 mm~6.7 mm,其中最大基径为9.62 mm,最小基径为3.30 mm。大熊猫取食的主食竹所在种群的竹秆平均基径约为4.9 mm,其95%置信区间为4.7 mm~5.1 mm,其中最大基径为16.20 mm,最小基径为1.70 mm;平均种群密度约为35株·m~(-2);被大熊猫选择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种群高度集中在约110 cm~125 cm。(本文来源于《四川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5期)
江丽君,祝红梅,田秀华,张跃[2](2019)在《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在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以九寨沟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环境监测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技术手段,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分支,监测的对象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包括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两部分。该文结合国内外案例,就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做简要探析。(本文来源于《科技资讯》期刊2019年23期)
赵玮[3](2019)在《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森林在维持陆地生态平衡中发挥至关重要作用的同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前提和基础。而要实现森林资源的保护,首当其冲便是抓好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是保护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促进林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高价值的有效手段。森林火灾的发生易受到生态环境和天气条件的影响,结合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森林防火现状,探讨了该地区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策略。(本文来源于《林业科技情报》期刊2019年02期)
李孝永,杜国明,匡文慧[4](2019)在《九寨沟地震次生灾害风险及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四川省九寨沟地震次生灾害及其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进行评估,为灾区生态环境恢复重建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基于土地利用、地形、植被覆盖、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分布等数据,分析九寨沟地震区域的自然生态环境状况,评估震区的次生灾害风险等级,重点分析自然保护区与遗产地内的次生灾害风险状况。[结果]灾区地震烈度较高的地区主要位于海拔3 000 m以上的区域,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和草地为主,平均植被覆盖度达到58%;次生灾害高风险区面积占30%左右,主要分布在距断裂带较近和坡度较陡的区域;中部和南部的自然保护区处于次生灾害高风险区,西部及北部则处于低风险区;自然遗产地主要分布在极高风险区,增加了景区和自然遗产地的生态风险。[结论]地震使九寨沟自然遗产地、林草植被和动物栖息地遭受不同程度破坏,对九寨沟景区旅游业造成严重影响。建议对九寨沟旅游景区和世界自然遗产地实施优先恢复重建,并加强生态保护和风险防范力度。(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通报》期刊2019年02期)
赖元长,张凡[5](2018)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森林植被类型、人员活动密集程度、海拔、坡向、坡度作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评价因子,基于专家评分法确定火险因子权重和等级分值,借助Arc GIS地理信息软件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森林火险指数,构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图。结果表明:保护区火险等级较高,高火险区占19. 70%,中火险区占46. 67%,通过森林火险等级分区,可为保护区森林防火规划和治理提供分级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四川林勘设计》期刊2018年04期)
李裕冬,罗艳,赵海涛,王程亮,杜杰[6](2018)在《基于MaxEnt模型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是我国特有的灵长类重点保护物种,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其分布区之一。利用MaxEnt模型对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生境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 MaxEnt模型的预测准确度极高,训练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达到0. 981±0. 011;(2)保护区内川金丝猴的适宜生境面积为7 519. 68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1. 7%,主要分布在北部的林地中;(3)根据贡献率、置换重要值和Jackknife检验,影响川金丝猴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和距公路距离,植被型、坡向和距步道距离的影响次之,其他环境因子的影响较小;(4)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的海拔为2 100~3 500 m,距公路和步道距离分别为700~5 000 m和150~3 500 m,位于南坡、西南坡、西坡和西北坡的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落叶阔叶林中。根据分析结果,建议减少人类活动对川金丝猴的干扰,加强对保护区边缘地域的生境保护,确保川金丝猴适宜生境与周边地区的连通性。(本文来源于《四川动物》期刊2018年05期)
李刚[7](2018)在《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了生态旅游的开发能够保证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有效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生态安全的保障,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生态旅游开发的典型代表,对九寨沟这一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当地目前生态旅游开发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为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更多有效策略。(本文来源于《绿色科技》期刊2018年11期)
李刚[8](2018)在《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地理环境复杂,资源丰富,人口流动性大,与社区交接环节多。虽然九寨沟保护区社区在众多保护区中总体发展较好的,但目前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剖析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本文来源于《科技经济导刊》期刊2018年16期)
杨青霞[9](2018)在《浅析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扎如沟生态旅游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梳理扎如沟旅游资源,就扎如沟生态旅游开发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实现九寨沟景区托景扩容、提档升级,促进九寨沟的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广东蚕业》期刊2018年04期)
徐荣林,吴昱芳,石金莲[10](2017)在《基于旅游感知视角的居民主观福祉影响因素研究——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提高居民主观福祉对于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是可持续旅游研究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典型生态旅游目的地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对其区内外7个行政村的236位居民进行访问调查。首先,基于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体系,建构了包含5个维度的主观福祉的测量模型;其次,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探索了旅游的社会及经济影响感知和社会人口特征对基于5个维度建构的主观福祉的影响。结果表明:居民对旅游发展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影响感知对提升他们的主观福祉有着显着的积极影响;此外,性别、家庭收入、居住时间等因素对居民主观福祉的影响存在着显着差异,而受教育程度、民族属性和居住地到景区的距离对居民主观福祉无显着影响。(本文来源于《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4期)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生态环境监测是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技术手段,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测试,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生态环境监测是环境监测的一个分支,监测的对象是以生态系统为中心的生态环境,包括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两部分。该文结合国内外案例,就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的作用做简要探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论文参考文献
[1].雷开明,程胡椒,旷培刚,冉江洪,孙鸿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取食利用的主食竹特征[J].四川林业科技.2019
[2].江丽君,祝红梅,田秀华,张跃.浅谈生态环境监测在自然保护区的作用——以九寨沟为例[J].科技资讯.2019
[3].赵玮.森林防火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九寨沟自然保护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19
[4].李孝永,杜国明,匡文慧.九寨沟地震次生灾害风险及对自然保护区和自然遗产地的影响[J].水土保持通报.2019
[5].赖元长,张凡.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火险等级区划研究[J].四川林勘设计.2018
[6].李裕冬,罗艳,赵海涛,王程亮,杜杰.基于MaxEnt模型的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适宜生境研究[J].四川动物.2018
[7].李刚.九寨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绿色科技.2018
[8].李刚.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融合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8
[9].杨青霞.浅析九寨沟自然保护区扎如沟生态旅游开发[J].广东蚕业.2018
[10].徐荣林,吴昱芳,石金莲.基于旅游感知视角的居民主观福祉影响因素研究——以九寨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