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开花植物中,细胞质雄性不育(CMS)是一种普遍现象。这种由线粒体基因突变所导致的不育性状通常能够被细胞核内的恢复基因所抑制,从而使植株育性恢复正常。本研究对玉米(Zea mays L)S型细胞质雄性不育(CMS-S)中胞质不育候选基因的转录产物在核恢复基因的作用下被降解并引起育性恢复的生物学机理进行了探讨。 玉米主要有T、C、S三种CMS类型,其中S型CMS属于配子体雄性不育,其花粉的败育被认为与线粒体基因组内R区的表达相关。R区内含有两个紧密相邻的开放阅读框orf355和orf77,在S型CMS线粒体基因组内含有三个不同的拷贝。其中两个含有完整R区的BamHI片断已被克隆测序,结果表明在这两个片断中cox1和cox2分别位于R区上游,但与之位于不同的极性单链上。本研究发现: (1) cox1和cox2的转录没有受到R区转录的影响; (2) 两个拷贝的R区在在不育花粉中高丰度表达,其转录本大小分别为1.6kb和2.8kb;而在育性恢复的花粉中,这两个转录本的丰度被大大降低,进一步分析表明这一结果是通过mRNA分子的降解途径来实现的,此降解过程发生在单核花粉期; (3) 在不育花粉中,1.6kb转录本的5′末端具有一段可形成茎环结构的迴文对称序列,而在可育花粉中,其5′末端短缺了9个碱基; (4) 在不育花粉和育性恢复的花粉中,R区转录本的加尾位点都集中位于一个3′茎环结构之后; (5) 不管是在不育花粉还是育性恢复的花粉中,orf77区域内均在第52位和100位核苷酸处发生了不同频率的C向U的编辑,从而形成UGA终止密码; (6) 不管是orf55-orf77的成熟转录本还是转录前体分子,都已被加上了Poly(A)尾巴,表明已进入降解途径; 在以上实验结果的基础上,本研究对S型CMS花粉育性的恢复机理进行了如下推测:在不育花粉和育性恢复的花粉中,orf77区域内均发生了终止编辑,即由RNA编辑产生了提前终止密码子。这种提前终止密码子被细胞内一种被称为NMD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辣椒育性恢复相关基因消减文库的质量分析[J]. 华北农学报 2009(06)
- [2].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0(31)
- [3].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的研究进展[J]. 福建稻麦科技 2013(01)
- [4].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植物生理学报 2018(01)
- [5].不同类型恢复系对不同胞质六千辛A的育性恢复性研究[J]. 杂交水稻 2009(01)
- [6].辣椒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6(04)
- [7].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其育性恢复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讯 2008(03)
- [8].玉米CMS-C同质异核不育系育性恢复的遗传研究[J]. 遗传 2018(05)
- [9].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机理的研究进展[J]. 生物技术通报 2015(09)
- [10].科技信息[J]. 粮食科技与经济 2012(02)
- [11].全基因组小麦PPR基因家族鉴定及表达分析[J]. 生物技术通报 2019(08)
- [12].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及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植物科学学报 2017(06)
- [13].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统中的核质互作研究进展[J]. 山东农业科学 2008(06)
- [14].甘蓝型油菜polCMS育性恢复位点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7(05)
- [15].棉花胞质不育育性恢复候选基因载体构建及其功能初步分析[J]. 棉花学报 2016(05)
- [16].植物细胞质雄性不育和育性恢复基因调控机制研究进展[J]. 农学学报 2018(07)
- [1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科技 2010(07)
- [18].水稻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遗传和定位研究进展[J]. 江西农业学报 2011(07)
- [19].云南地方老品种水稻中恢复基因位点遗传差异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12(21)
- [20].利用抑制消减杂交技术分离辣椒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相关EST[J]. 园艺学报 2009(10)
- [21].棉花新恢复系64R的选育及遗传研究[J]. 山西农业科学 2014(05)
- [22].小麦K型(Ae.kotschi)雄性不育性育性恢复的遗传分析[J]. 中国农学通报 2008(09)
- [23].大豆RN型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抑制基因Rf-I的遗传分析与定位[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0(05)
- [24].水稻雄性不育与杂种优势的利用[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3(01)
- [25].棉花恢复系中含有26S rRNA序列的GH18Rorf392基因克隆[J]. 棉花学报 2008(05)
- [26].棉花质核互作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及利用现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1(03)
- [27].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2010(01)
- [28].1BL/1RS小麦的分子和细胞学鉴定及黏类CMS育性恢复区域分布的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 2010(14)
- [29].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研究与利用[J]. 江西农业学报 2008(09)
- [30].辣椒雄性不育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辣椒杂志 20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