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篮球运动的迅猛发展,对运动员体能的要求越来越高。篮球运动员体能的提高包括许多方面,除了科学训练之外,营养支持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不足、缺乏理论支撑和实证研究,营养支持在篮球界一直未得到很好的应用。本研究利用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对我国青年篮球运动员的营养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系统分析,提出了营养支持的基本理论;在此基础上,采用营养干预试验,深入研究了营养干预对青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的影响。第一部分,通过对体能在竞技体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运动营养与体能的关系等问题的分析,说明了运动营养在体能中的重要作用、篮球运动对营养的需求和进行营养补充的特点,总结了当前针对提高体能开展运动营养学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篮球运动项目营养学研究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篮球运动营养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第二部分,从理论上探讨了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营养支持的途径,结合篮球项目体能的特点,对篮球运动项目与营养的关系,篮球运动员在各营养素的营养方法、营养机理和补充原则等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它们在提高体能中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通过对我国青年男子篮球运动员营养状况跟队调研情况的分析,揭示了我国青年篮球运动员运动营养知识缺乏、不良饮食习惯的积累、以及运动队科学监控手段的缺失等问题,提出研究针对篮球的项目特点的运动饮料已刻不容缓等的合理化建议。第四、五部分,结合理论分析高强度篮球训练对篮球运动员生化指标的综合影响试验,经过反复试验验证,提出了篮球运动员专用营养液配制方案。通过我国青年男子篮球队的营养干预试验,对青年篮球运动员血液Hb、LDH、CK、免疫球蛋白、血清睾酮、皮质醇的变化等分析的结果表明,科学配制的营养液可有效支撑体能和对抗躯体疲劳和损伤,并且,营养液的补充在升高T的同时,降低了C的水平,使T/C比值增大,反映了营养液可以降低运动员的躯体应激反应。第六部分,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训练期间铁状态的观测和铁干预试验,观察运动员铁状态指标以及对运动训练的反应。结果表明,篮球运动员均未发现有贫血指征,但训练过程中铁供应相对不足,SI降低;训练期间补铁营养液不显著影响间歇时的RBC指标和SI,但可有效预防训练期间铁供应相对不足。第七部分,通过总结与建议,提出了针对性营养支持的研究将为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寻求关键突破口、建立篮球运动项目的体能训练—营养支持与恢复—医务监督循环链的评价体系等建议。结论,篮球运动员体能需要针对性的营养支持;我国篮球运动队营养现状总体上不容乐观,对营养支持缺乏应有的重视;营养干预可以有效对抗篮球训练期间血糖、血清铁降低;通过对篮球运动员营养干预,可有效对抗疲劳和损伤、提高免疫力、增加能量和改善内分泌功能;篮球运动员营养干预可以通过降低皮质激素分泌对运动的反应,改善应激反应。本研究首次提出并阐述了篮球项目针对性营养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可行性;利用自行设计的营养配方,对我国青年篮球运动员进行了营养干预试验,验证了营养干预有助于提高篮球运动员体能的观点;提出大量摄入碳酸饮料会引起篮球运动员的钙流失,从而导致篮球运动员非对抗性骨折的发生率上升。这些开创性研究的结果,无论对我国篮球运动员体能的科学化训练,还是篮球学科的理论建设,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研究[J]. 运动 2017(06)
- [2].高水平龙舟运动员体能训练方法与手段研究[J]. 高考 2020(15)
- [3].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模型的构建[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2017(03)
- [4].业余青少年举重运动员体能特点与训练[J]. 当代体育科技 2016(31)
- [5].我国男子曲棍球运动员体能特点及训练方法现状初探[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07)
- [6].基于马尔可夫模型的运动员体能训练效果评估方法[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7].集约化视域下的足球运动员体能综述[J]. 湖北体育科技 2015(06)
- [8].我国冬季两项女子运动员体能监测体系的构建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03)
- [9].足球运动员体能特征研究[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S2)
- [10].我国沙滩足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特征及其对策研究[J].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08(03)
- [11].茶多酚对足球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功效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8)
- [12].足球比赛中对运动员体能的影响因素[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15)
- [13].高校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策略探讨[J]. 科技资讯 2017(14)
- [14].影响运动员体能系统的因素的分析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08(02)
- [15].我国优秀女子空手道组手运动员体能特征[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3)
- [16].国家男篮运动员体能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16(04)
- [17].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研究现状[J].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9(03)
- [18].男子十项全能运动员体能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04)
- [19].运动员体能与技战术发挥的关系[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8(10)
- [20].我国优秀女子橄榄球运动员体能特征与评价体系的构建[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3(01)
- [21].我国女子高水平太极拳套路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的研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1(03)
- [22].篮球运动员体能的主导因素及其训练要点分析[J].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3)
- [23].我国高校龙舟优秀运动员体能特征及其评价模型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8(10)
- [24].游泳运动员体能及核心力量训练新思路[J]. 青少年体育 2015(06)
- [25].我国男子南拳一级运动员体能结构特征研究[J]. 凯里学院学报 2010(03)
- [26].影响我国垒球运动员体能状况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34)
- [27].对阜阳师范学院田径跳跃运动员体能及其训练调查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6(07)
- [28].绿茶对运动员体能恢复的功效研究[J]. 福建茶叶 2016(09)
- [29].浅谈中学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原则[J]. 中国校外教育 2011(17)
- [30].按摩对运动员体能恢复的重要性[J]. 今日科苑 20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