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论文题目: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构造地质学

作者: 杨明达

导师: 温长顺

关键词: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断裂,油气聚集,沉降史,构造带

文献来源: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文对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区域构造特征、构造演化史和典型探区构造带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结合油气生成、运移及时空配置关系,进行了盆地构造演化、构造带类型、构造样式等与油气聚集关系等研究。松辽盆地属中、新生代板内变形较强烈的地区,盆地演化具有挤压—伸展两种机制的更迭,经历了晚侏罗世的早期断陷,早白垩世的中期坳陷和晚白垩世—古近纪的晚期褶皱与抬升三个主要演化阶段。 松辽盆地自晚侏罗世至古近纪末期经历了多期伸展与挤压改造过程。如在伸展体制下主要包括火石岭组—营城组和登娄库组—嫩江组两个主要的伸展阶段;在挤压体制下主要包括明水组末期和古近纪末期等挤压隆升阶段。 断裂作为油气垂向运移、聚集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为油气由凹陷向盆地边缘运移提供了通道,断裂既可形成对油气遮挡,但断裂对油气聚集又起分割作用,又是油气逃逸的窗口;正反转构造有利于油气聚集,是油气成藏的重要区带之一;构造不整合面是油气聚集的主要场所之一,又是构成油气横向运移主要通道;构造活动对油气热演化具有控制作用;构造运动改善了岩石的储集性能;构造运动形成的隆升剥蚀、断裂作用对盖层具有破坏作用;向斜区在一定的条件下有利于油气聚集;继承性古隆起构造有利于油气的聚集;在单斜的大背景下,由于构造活动,也可成为重要的油气聚集场所,如鼻状构造等。最后,主要依据上述构造控制油气的基本原理,结合其它石油地质条件,对德惠断陷中的有利于油气聚集的构造进行了预测。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章 区域构造特征及盆地演化

1.1 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

1.1.1 重力场特征

1.1.2 磁场特征

1.2 莫霍面特征

1.3 层圈结构

1.4 盆地成因及构造演化阶段探讨

1.4.1 盆地成因

1.4.2 盆地构造演化阶段

第二章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基本特征

2.1 盆地结构

2.2 地层及岩浆岩

2.2.1 基底地层及岩浆岩

2.2.2 断陷期地层发育特征

2.2.3 坳陷期地层发育特征

2.3 盆地南部断裂系统

2.3.1 松辽盆地基底断裂

2.3.2 盆地南部重要区域性断裂

2.3.3 盆地南部断裂系统

2.4 晚侏罗世(火石岭组-营城组)断陷期构造分区及构造带

2.4.1 断陷期构造单元划分

2.4.2 断陷期构造样式

2.4.3 断陷期构造展布特征

2.5 白垩纪(登娄库组-嫩江组)坳陷期构造分区及构造带

2.5.1 坳陷期构造单元划分

2.5.2 坳陷期构造样式

2.5.3 坳陷期构造分布规律

2.5.4 坳陷期构造形成机制分析

2.6 盆地主要构造活动

第三章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地质特征

3.1 烃源岩特征

3.1.1 烃源岩沉积环境及分布特征

3.1.2 烃源岩有机质丰度

3.1.3 烃源岩有机质类型

3.2 油气储集层特征

3.2.1 砂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

3.2.2 砂岩储集层成岩作用

3.2.3 裂隙储集层特征

3.2.4 其它类型储集体特征

3.3 油气盖层特征

3.3.1 坳陷期盖层特征

3.3.2 断陷期盖层特征

3.4 油气生储盖组合特征

3.4.1 坳陷期生储盖组合特征

3.4.2 断陷期生储盖组合特征

3.5 油气藏特征

3.5.1 坳陷期油气藏成藏模式

3.5.2 断陷期油气藏成藏模式

第四章 松辽盆地南部油气生成、聚集与构造活动关系探讨

4.1 盆地构造对油气成藏基本要素的控制

4.1.1 构造构造对烃源岩热演化的控制

4.1.2 构造活动与油气储集层的关系

4.1.3 构造运动形成的隆升剥蚀、断裂作用破坏盖层封闭

4.2 盆地多阶段演化是油气多期成藏的决定因素

4.3 断裂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4.3.1 正反转构造与油气聚集

4.3.2 断裂与油气聚集关系

4.4 不整合面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4.5 褶皱与油气聚集的关系

4.6 构造—岩性复合型油藏

4.6.1 向斜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

4.6.2 继承性古隆起围斜构造与油气聚集关系

4.6.3 单斜背景下的构造与油藏关系

第五章 对松辽盆地东南部德惠断陷有利油气聚集构造的预测

5.1 德惠断陷基本构造特征

5.2 德惠断陷油气聚集条件评价

5.4 德惠断陷中东部有利区段的综合评价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发布时间: 2006-01-04

参考文献

  • [1].江陵凹陷构造特征形成演化及其与油气聚集的关系[D]. 杨长清.成都理工大学2005
  • [2].鄂尔多斯西缘中新生代构造体制转换与油气聚集[D]. 张义楷.西北大学2007
  • [3].冀中坳陷饶阳凹陷构造特征及油气聚集[D]. 崔树清.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4].垦东凸起及邻区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D]. 付兆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5].南堡凹陷东营组构造层序地层分析及其油气地质意义[D]. 姜华.中国地质大学2009
  • [6].冀中坳陷蠡县斜坡北段沙河街组储层分布与油气聚集[D]. 曾忠玉.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
  • [7].海拉尔盆地贝西北地区下白垩统储层预测与成藏特征[D]. 吴海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
  • [8].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三维勘探区侏罗系盐下礁体识别及目标选择[D]. 孙林.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
  • [9].东濮凹陷濮卫洼陷含盐层系沉积层序与油气聚集规律[D]. 屈红军.西北大学2003
  • [10].南贝尔凹陷断裂系统及其控藏作用研究[D]. 牟敦山.东北石油大学2013

相关论文

  • [1].松辽盆地构造演化与东吐莫地区层序地层及隐蔽圈闭研究[D]. 聂逢君.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04

标签:;  ;  ;  ;  ;  ;  

松辽盆地南部构造演化与油气聚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