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住院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骨密度(BMD)变化,分析T2DM合并骨质疏松症(OP)的患病率情况及其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7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48例T2DM患者,收集详细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身高、腰围、臀围及女性绝经年限等;血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胆固醇(CHOL)、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血钙、血磷、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空腹胰岛素(FINS)等;双能X线骨密度仪(DXA)测定腰椎前后位腰1至腰4(L1-L4 lumbar spine)、腰椎前后位总体(L1-4)、Ward’s三角区(Ward’s)、股骨颈(Neck)和髋部总体(Total hip,T-hip)面积BMD。所有数据输入SPSS 14.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类型的不同,分别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χ2检验及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的影响因素。P<0.05(双侧)设定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整体情况:全部受试者按照性别分为男性T2DM组(M-DM)及女性T2DM组(F-DM),两组总体比较:年龄、BMI、WHR、糖尿病病程、HbAlc、FPG、TG、CHOL、LDL、CR、血钙、血磷、FINS和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患病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M-DM组的各腰椎、股骨颈、总体髋部及Ward’s三角区BMD均较F-DM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性别中OP组与NOP组比较:无论男性或是女性,OP组较NOP组患者年龄大、BMI低、病程长、HbAlc高,各部位BMD值低;男性OP组较NOP组患者WHR高;女性OP组较NOP组患者绝经年限长。2、T2DM患者BMD随糖尿病慢性并发症、BMI及糖尿病病程分布情况。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BMD的关系:将全体受试者按照合并的糖尿病并发症的不同,分为无并发症组(NC),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组,糖尿病肾病(DN)组及同时合并两种及两种并发症以上组。男性患者中,只有糖尿病肾病(DN)组的L1骨密度值显著低于无并发症组(NC),女性患者中,只有DN组Ward’s区BMD值显著低于NC组。腰椎及髋部其他部位的BMD值,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论男性或女性患者,OP患病率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MI与BMD的关系:将全体受试者按照BMI的不同分为低体重组(BMI<18.5),正常体重组(18.5<BMI<25),肥胖组(BMI≥25),无论男性T2DM或是女性T2DM患者,不同BMI的患者年龄、病程、HbAlc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T2DM中,除L3和L1-4腰椎总体外,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L1、L2、L4、Neck、Ward’s及T-hip部位的BMD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P<0.05),女性DM中,除L1外,正常体重组和肥胖组L2、L3、L4、L1-4腰椎总体、Neck、Ward’s及T-hip部位的BMD均明显高于低体重组(P<0.05),无论男性或是女性T2DM患者,不同BMI三组之间OP发病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体重组>正常体重组>肥胖组。糖尿病病程与BMD的关系:将全部T2DM患者按年龄分为4组:年龄≤50,50<年龄≤60,60<年龄≤70,年龄>70,以各年龄组平均DM病程为分界,男性和女性都分为大于平均病程组、小于等于平均病程组;无论男性或女性,不同病程的两组患者年龄、绝经年限(女)、BMI、HbAlc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腰椎和髋部各部位BMD值比较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OP患病率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3、T2DM合并OP患者各部位BMD影响因素情况: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影响T2DM合并OP患者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的主要因素是年龄、BMI、HbAlc以及女性的绝经年限,而糖尿病病程、并发症状况均非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1、住院T2DM合并OP的患者相对无合并OP的患者年龄大,DM病程长,BMI低,糖化血红蛋白高,各部位BMD值低。2、未发现住院T2DM患者BMD及OP患病率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DN、DR、DPN)之间有关系。3、年龄、BMI、HbAlc以及女性的绝经年限是住院T2DM合并OP患者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的主要独立影响因素,而糖尿病病程、并发症状况均非腰椎及髋部各部位BMD的独立影响因素。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2010—2015年某院住院糖尿病患者情况分析[J]. 中国医院统计 2016(03)
- [2].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3)
- [3].倾听患者的声音:中国2型糖尿病患者疾病管理访谈分析[J].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9(12)
- [4].成都市社区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病耻感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J]. 医学与社会 2019(12)
- [5].对比分析α-硫辛酸、甲钻胺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治疗中的疗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30)
- [6].糖尿病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 2019(33)
- [7].内蒙古牧区蒙古族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基因学研究[J].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19(06)
- [8].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9(90)
- [9].糖化血清白蛋白检验在糖尿病中的应用价值[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研究进展[J].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2019(05)
- [11].循证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36)
- [12].生化检验在糖尿病诊断中的应用及其临床价值评估及有效性评价[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1)
- [13].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炎性指标的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14].肝功能与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关系初探[J]. 糖尿病新世界 2019(21)
- [15].促血管生成因子对糖尿病足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双足与保健 2019(22)
- [16].爆发性1型糖尿病1例并文献复习[J].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9(06)
- [17].加强医院糖尿病安全合理用药管理[J]. 中国卫生产业 2019(33)
- [18].糖尿病患者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多发的相关机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9)
- [19].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研究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6)
- [20].正念疗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98)
- [21].接纳与承诺疗法在糖尿病中的应用进展[J]. 河北医药 2019(24)
- [22].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效果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20(02)
- [23].服气辟谷防治2型糖尿病典型病案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9(12)
- [24].基于“从顺其宜”论甘味药在糖尿病中的应用[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9(12)
- [25].个性化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3)
- [26].糖尿病营养治疗与临床护理的要点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4)
- [27].糖尿病患者心理社会适应的研究进展[J]. 西南国防医药 2019(12)
- [28].糖尿病患者CA19-9水平的研究进展[J]. 江苏医药 2019(12)
- [29].黄芪葛根汤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的作用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5)
- [30].糖尿病与膀胱癌相关研究综述[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