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存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汉语,越南语,存现句,语法特征
存现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阮雪梅[1](2019)在《汉越存现句语法结构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学习和训练是语言学习的重要环节之一。在学习一种语言时,如果掌握不好语法就不能恰当地用词,不能正确地说话、写文章,容易让别人误会。就语言类型的角度来说,越南语和汉语有许多共同点:越南语和汉语都属于独立语,在语法上有共性,如词本身没有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重要的语法手段。这些都是汉越两种语言在语法上的共性。但越南语和汉语在语法上仍有许多不同点。比如在语序方面越语中的状语多放在中心与之后,定语也放在中心语之后。然而,在汉语中状语放在中心语之前,定语也放在中心语之前。在汉语和越南语中都有表示存在类型的句子,存现句是表示何处或何时存在、出现、消失何人或何物的句子,这类句子在汉语学中称为存现句,而在越南语学中称为存在句。虽然语言学界研究界已经对存现句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的研究,但是可以这么说,到现在为止,关于汉语存现句和越南语存现句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各研究学者对存现句的意见有非常多的不统一。根据前辈研究者的研究成果,结合研究汉语、越南语存现句的相关文章,本文对汉越存现句的语法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和对比。首先,本文粗略地概述了汉越存现句目前的研究现状。其次分别对汉越存现句的句首,句中和句末的语法结构以及其构成的成分进行综合分析描述,通过分析例子找出越南语和汉语存现句在语法结构上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本文旨在通过对越南语和汉语存现句的对比分析,让汉语和越南语学习者对这类特殊句式的语法结构特点认识更加清晰,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帮助。(本文来源于《天津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尹洪山,国辉,杨萍萍[2](2018)在《英语存现结构习得中的非宾格制约——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存现句的习得中,动词的非宾格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定量方法对120名国内大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的非宾格制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低两个水平组均能识别内置型存现句中的非宾格条件,拒绝接受含有非作格动词的内置型存现句。研究同时发现,在涉及非作格动词的外置型存现句可接受性判断中,高水平组能够识别句法结构对动词语义的映射作用,低水平组在识别句法语义的这种互动关系时存在较大困难。(本文来源于《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邓林[3](2018)在《英、汉存现结构非宾格性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英、汉语存现动词非宾格性进行全面对比分析,发现英、汉存现结构中的动词都包括原型非宾格动词和衍生非宾格动词,存现动词都具有非宾格性。根据"语链传递格位假说",英语存现结构中there和方位性名词组都获得主格,并将通过语迹语链格位传递给动词后的名词组;汉语存现结构中的方位名词组也获得主格,并通过语迹语链将格位传递给动词后的名词组。(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王璠[4](2017)在《事件结构视角下的英汉存现动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英汉语言中,允许进入存现结构的动词除了非宾格动词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非作格动词,甚至及物动词。在事件结构的框架中,事件语义与句法结构处于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之中。句法结构在很大程度由事件结构派生而来,语义与句法在事件结构的框架中得以统一。英语存现动词为非宾格形式,其非作格存现动词本身蕴含结果性次事件,在存现结构中亦体现非宾格性质。而汉语存现动词的句法特征与其后补语的出现与否存在直接关系:当补语缺失存现动词单独充当谓词时,不产生结果性次事件,动词呈现出非作格动词性质;而当补语出现,与存现动词共同充当谓词时,则产生结果性次事件,动词呈现非宾格性质。(本文来源于《海外英语》期刊2017年18期)
陈建文[5](2017)在《“There存现句”结构融于语义教学的环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here存现句作为语言点对英语专业大叁的学生并不陌生,但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完全清楚理解它的来龙去脉,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这个知识点的教学应该放在语义学这个章节来教授,因为在学好了前面的句法学后再来学这些对学生来说比较好理解,这个知识点有一定的代表性,结合这个知识点正好来验证句法和语义在生活中的运用,做到有的放矢。(本文来源于《湖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张达球[6](2015)在《二语习得中句法-语义的可学性——以非宾格动词存现结构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英语中使成-非宾格转换类动词(AU)、不可转换类非宾格动词(NAU)和非作格动词(UE)叁类动词在There-存现结构中的句法表现,结合其对应的"有"字存现句,合并存现句和移位非宾格句叁类汉语结构,进行英汉匹配优先选择问卷调查,检验中国英语学习者在非宾格结构句法-语义的可学性以及母语迁移影响。结果发现中国英语学习者在可转换类非宾格动词和非作格动词及对应的汉语结构匹配选择上有明显差异,这为母语迁移影响提供了有力支持,同时英语这两类动词的There-结构的语法判断高错误率也揭示了语言可学性上存在的困难。不可转换类非宾格动词及其结构的习得相对是成功的,这是先天语言机制和后天输入刺激双重作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外语与翻译》期刊2015年03期)
姚婷,王繁[7](2015)在《汉英中介语中There be存现句结构错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存现句There be结构是英语学习者的书面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型。本文通过对青岛工学院非英语专业的大一和大二学生进行汉英中介语结构调查,来研究其中介语中There be存现句结构的各种错误类型,并试析其成因,以期为今后的ESL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7期)
马志刚[8](2015)在《汉-英中介语语法中英语存现义虚指结构的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英语虚指结构所涉及的语法现象的二语习得程度是检验中介语语法中能否建立层级性句法依存关系的指示器。本研究基于前人的观点进一步实证调查了与英语虚指词相关的句法结构的二语习得状况。结果显示:中国英语学习者普遍能够掌握标记性较低的英语虚指结构,但在识别动词非宾格属性的来源等方面,二语学习者还有一定的困难。此外,所接受的二语输入性质迥异的两组被试对虚指被动结构和具有长距离一致关系的虚指结构的判断结果也呈现显着不同。本研究的启示在于:构建中介语语法理论时不仅要考虑母语和二语语言本体的结构差异,还应该考虑二语输入的数量和频率等外在因素。(本文来源于《外文研究》期刊2015年02期)
熊苇渡[9](2014)在《事件语义学视角下的存现句二重结构分析——以中日“出现”句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存现结构是一种在各国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具有普遍性的句法结构,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传统的研究关注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特征,将该句法格式分为NP1(处所词)、V(存现谓词)、NP2(存在事物)叁部分进行研究,同时深入探讨各段的语义类型、语义特征、原型句式等。随着国际交流的深化,跨语言的具有类型学意义的存现句研究也陆续出现,要想从类型学的角度出发,探寻各语言中具有语言共性的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演化过程中的特征,就需要在"事件语义学"的框架下,通过引入"事件"这一要素,将针对存现句的句法结构研究与词汇语义研究统一在一个理论框架下进行研究,以得出统一的解释。在基于语料库的统计下,本文对中日"出现"类谓词为核心构建的存现句进行事件结构描写,得出存现句本身具有二重事件结构特征,静态存现句与动态存现句能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4年09期)
徐博闻[10](2014)在《非典型存现结构中动词的存现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非宾格理论的研究成果下(Burzio1986;Perlmutter1978),生成语法学家普遍认为存现结构中的动词属于非宾格动词,存现结构甚至被看作是检验动词非宾格性的试金石(unaccusativity diagnostics)(Alexiadou and Sch fer2011,Bresnan and Kanerva1989, Coopmans1989, Culicover and Levine2001, Hoekstraand Mulder1990)。但是通过对真实中英文语料的考察,可以发现除了非宾格动词外,英语存现结构中还可以允许非作格动词的出现,而中文存现结构中甚至允许及物动词的出现(Levin and Rappaport1995,隋娜王广成2009,杨素英1999)。因而,含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存现结构的为何合法和这样的结构是怎样生成的这两个问题必须得到合理的解释。许多文献都试图解释上述两个问题(Levin and Rapport1995, Bresnan andKanerva1989, Hoekstra and Mulder1990, Mateu2002, Mendikoetxea2006,唐玉柱2005)。其中就包括了meaning-shift分析法(Levin and Rappaport1995),小句分析法(Hoekstra&Mulder1990)等。这些理论实际上都认为存现结构中的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被“非宾格化”(unaccusativization)了。被“非宾格化”了的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表现出非宾格动词的特征,因而在理论可以出现在存现结构中。然而“非宾格化”理论,无论是小句分析法还是“meaning-shift”分析法,都没有达到理想的解释效果。每种理论分析方法都有自身的缺陷和共同的不足。在考察了前人研究的不足之处后,笔者将在本文中提出含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存现结构中存在一个语义轻动词EXIST,存现结构中的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通过和轻动词EXIST合并被轻动词EXIST“存现化”。语义轻动词EXIST的提出是基于存现结构的核心语义特征和含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存现结构的特殊语义特征这两点上提出的。被轻动词EXIST “存现化”后的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在语义和句法特征上都发生了改变。这种改变使得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在存现结构中的出现合法,从而也含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的存现结构的生成也得到了解释。语义轻动词EXIST和“存现化”理论的提出,既适用于英文含非作格动词和及物动词被动语态形式的存现结构,又适用中文含及物动词的存现结构。语义轻动词EXIST和“存现化”理论的提出同时还能解决存现结构中虚指词there和介词投射PP的语义属性和句法地位等存现结构中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因此我们认为语义轻动词EXIST和“存现化”理论的提出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期刊2014-04-15)
存现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存现句的习得中,动词的非宾格性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采用定量方法对120名国内大学生习得英语存现句的非宾格制约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高低两个水平组均能识别内置型存现句中的非宾格条件,拒绝接受含有非作格动词的内置型存现句。研究同时发现,在涉及非作格动词的外置型存现句可接受性判断中,高水平组能够识别句法结构对动词语义的映射作用,低水平组在识别句法语义的这种互动关系时存在较大困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存现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阮雪梅.汉越存现句语法结构对比分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9
[2].尹洪山,国辉,杨萍萍.英语存现结构习得中的非宾格制约——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
[3].邓林.英、汉存现结构非宾格性对比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
[4].王璠.事件结构视角下的英汉存现动词[J].海外英语.2017
[5].陈建文.“There存现句”结构融于语义教学的环节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7
[6].张达球.二语习得中句法-语义的可学性——以非宾格动词存现结构为例[J].外语与翻译.2015
[7].姚婷,王繁.汉英中介语中Therebe存现句结构错误分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
[8].马志刚.汉-英中介语语法中英语存现义虚指结构的实证研究[J].外文研究.2015
[9].熊苇渡.事件语义学视角下的存现句二重结构分析——以中日“出现”句为例[J].理论月刊.2014
[10].徐博闻.非典型存现结构中动词的存现化[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