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光波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光学器件,超对称光学,绝热耦合,光波导
光波导结构论文文献综述
陈欣,孟伟,楼慈波[1](2019)在《绝热耦合超对称光波导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超对称的概念,在超对称光学波导对的基础上设计出超对称叁波导结构,并引入斜波导作为绝热耦合中间介质,以解决超对称波导器件的定向模式耦合问题。通过束传播方法模拟了耦合过程,讨论了斜波导倾斜角对耦合效率的影响,并得出了最佳的耦合条件。最后设计了一种基于超对称波导结构的叁通道模分复用器,为高速短程光复用/解复用交互技术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陈琛[2](2018)在《离子辐照对几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调制及光波导结构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集成光路是高度集成化的光学系统,将微型光源、光开关、分支器、定向耦合器、调制器和微型探测器等元件整合到同一块光学芯片上,以实现光信号的收发、传输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光学系统,集成光路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造价更低廉、性能更稳定。光波导是集成光路的基本元件,由折射率较低区域环绕折射率较高区域而形成,具有可与光波长相比拟的微米或亚微米量级的尺寸和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基于全反射原理,光场被封闭在波导中,只能沿着特定的方向传输。波导区域的空间极其狭小,因而其内部光场的功率密度容易达到很高的水平。某些基底材料原有的光学特性,诸如非线性、激光特性,在波导中将会有更优异的表现。波导的品质关系到整个集成光路的性能和表现,因此高质量波导的制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制备波导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光学和物理、化学性质,如高通透性、高损伤阈值、耐高温、抗腐蚀、不易潮解。常用的材料种类包括单晶晶体、透明陶瓷、玻璃、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其次,波导的制备技术必须适用于所选择的基底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波导结构。制备波导的原理,是在基底材料中引起折射率的变化,使波导区域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的环境。目前,相对成熟的制备技术有:薄膜沉积、外延生长、金属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注入与离子辐照、脉冲激光写入等等。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不仅适用的材料种类齐全,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然而,二者形成波导的机理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离子注入对基底材料折射率的改变,主要依靠离子在射程末端与目标材料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所造成的结构性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造成局部折射率下降,形成光位垒。波导位于位垒与样品表面之间。离子辐照所采用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6,能量≥1 MeV/amu,这种情况下,入射能量主要通过离子与目标材料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沉积到材料中,引起电子损伤并导致材料折射率的改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对多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改造。通过选择适当种类、能量、剂量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形成了平面光波导;再结合其它表面加工工艺,如飞秒激光烧蚀和金刚石切割技术,进一步得到了二维脊形波导和叁维分支波导。分别表征了波导的导波特性,如传输模式和传输损耗,以及与基底材料有关的功能特性,如荧光特性、上转换发射、非线性频率转化等。根据离子注入、离子辐照过程中的能量沉积情况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折射率的分布;模拟了光场在波导中的传输,并与测量结果作了对照。我们探索了一种调制铌酸锂晶体折射率的新方法,即通过氩离子辐照过程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在可变深度下制造光位垒。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厚度不等的表面型波导和埋入型夹层波导。实验中,我们利用非线性晶体的二阶非线性极化效应,通过不同的相位匹配方式,包括双折射相位匹配、非临界相位匹配,在连续波和脉冲激光两种机制下,实现了波导中二次谐波的有效输出。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在Nd:SLG及Nd:SGG无序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金刚石切割处理,得到了侧壁相对光滑的脊型波导。测量了从633纳米可见光到4微米中红外波段的波导模式以及传输损耗,证明了波导良好的光场限制能力和出色的导波特性。此外,我们发现钕离子的荧光性能在波导中以较大程度保留了下来,为波导激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表面,使用飞秒激光烧蚀结合15 MeV碳离子辐照,制造了宽度不等的脊形光波导结构。分别测量了 633和1064纳米波段的模式分布和传输损耗;并根据碳离子辐照的情况,构造了样品表面的折射率分布。在980纳米激光的激励下,实现了脊形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中绿光和红光的上转换发射。在磷酸氧钛钾(KTP)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精密金刚石切割工艺,制造了高质量(侧壁粗糙度约为2纳米)、低损耗(传输损耗约为1dB·cm-1)的脊形光波导。测量了 532和1064纳米波段的波导模式,重建了脊形波导的折射率分布。通过拉曼散射光谱的比对分析了碳离子辐照对KTP晶体非线性的影响。以Ⅱ类双折射相位匹配的方式,实现了波导中倍频绿光的有效输出。在1064纳米脉冲激光泵浦下,最大二次谐波输出功率和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 110.9 W和12.4%。在砷酸氧钛钾(KTA)非线性晶体中,使用15 MeV氧离子注入结合飞秒激光烧蚀技术,制备了不同规格的脊型波导和Y分支型波导分束器。研究了波导在633和808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发现波导的出射光功率,随入射光偏振方向而变化;波导分束器的功率分配比例,由光束入射位置所决定。经过逐步的退火处理,波导的传输损耗显着降低,导波性能得到改善。利用氩(Ar)离子辐照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实现了对铌酸锂(LiNbO3)晶体折射率的调制,通过改变离子的入射能量,获得了不同规格的表面型波导;并采用多能量辐照构建了埋藏于表面以下的夹层波导。研究了波导在1064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和非临界相位匹配条件下的倍频性能,并根据电子阻止能力随深度的变化,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寻常光和非常光的折射率分布。(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01)
吴晓婷,田晋平,杨荣草[3](2018)在《基于石墨烯的光波导结构中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两种新型的基于石墨烯的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GSPW),结构由单层石墨烯直波导与侧耦合的石墨烯环形谐振腔和条形谐振腔构成,利用有限元法(finite element method,FEM)对GSPW中呈现出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plasmon induced transparency,PIT)现象及其慢光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传输谱中出现的PIT透明窗口峰值传输率可达到80%以上,而其两侧的传输谷值接近于0,并且PIT峰值附近的最大群折射率在112左右,具有很好的滤波特性与慢光特性。透明窗口在不改变几何结构的情况下还可通过石墨烯化学势的改变而动态调制,因此,该结构在今后基于石墨烯的高密度集成表面等离子体光波导器件的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量子光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杨兆基[4](2017)在《光波导结构中无序包层微腔随机激光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散射是自然界中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尤其是在光波导中,它在光波导中具有两面性,一方面会引起额外损耗,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有益的作用,如在具有增益的波导中利用散射提供反馈形成随机激光。随机激光是一种新型的激光,它是依靠光的散射提供反馈并形成反馈回路,实现激光激射。与传统激光器相比,它具有结构简单、不需要高精度的谐振腔、控制自由度高等优点,在医疗、生物和成像等领域中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本论文基于圆柱形波导结构提出了一种新型微腔随机激光器,并对获得的随机激光进行调控。提出的随机激光器是在一种圆柱形的准光纤波导结构中实现,即通过在石英毛细管的内层中涂覆无序纳米颗粒层,并使用激光染料作为增益介质填充于纤芯。这种设计有利于降低随机激光阈值、输出具有可调谐性,且结构中散射层与激光染料分离,与传统的随机激光无法分离散射介质以及激光染料相比,更加稳定且可重复利用。具体内容如下所述:首先是针对光纤结构的数值仿真:利用冷腔分析(增益介质的增益系数为零),在结构中引入电偶极子作为光源并改变散射颗粒数目,得到散射颗粒对输出光谱等特性的影响规律;从冷腔光谱中观察到了部分模式最终形成激光激射,对应的电场分布图在不同区域呈现明亮的散斑,即产生了光子局域化效应;在此基础上,引入增益介质(增益介质系数不为零),进一步探究结构的输出模式。然后,我们在增益介质结构中引入了单个银纳米点,旨在实现对于随机激光的调控。发现银纳米点对于系统光子局域化造成的干扰会导致激光模式的消失或者其它模式的出现,输出模式、强度等对于纳米颗粒的位置非常敏感,证明了银纳米点的加入可以实现对于随机激光很好的调控,反之通过随机激光输出频谱的变化也可对纳米点的位置进行定位。最后,实验制作了上述随机激光样品,并通过改变增益介质折射率以及散射介质颗粒半径等手段,分析了随机激光输出的模式强度、波长偏移等特性的变化规律。(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4-15)
董小伟,权炜,刘文楷[5](2015)在《耦合腔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单线缺陷结构中引入两个附加的相邻介质柱,构成一种新型的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结构.通过平面波展开法对波导结构的的慢光特性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了平移线缺陷上下两侧介质柱,以及改变腔体的长度对器件色散特性和群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平移缺陷上下两侧介质柱相比,通过改变腔体的长度,不仅可将光群速度低到0.03c(c为真空下的光速),而且器件的有效波长范围接近20nm.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法得到波导结构的传输场分布图,研究波长的选取对入射激励光在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中传输场的影响,发现结构参量优化后的光子晶体耦合腔波导仍然具有良好的传输特性.(本文来源于《光子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任莹莹[6](2013)在《晶体光波导结构中的波导激光与倍频》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波导是由折射率较低的介质包裹折射率较高的介质而形成的结构,这种结构能够将光波限制在微米量级的区域内进行传输,是连接集成光路中各种器件的基本元件和重要组成部分。集成光路类似于集成电路,但具有更高的信息处理与传播速率,在现代通信领域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波导器件包括无源光波导器件和有源光波导器件,无源光波导器件对光波呈静态特性,能用作光开关、分波器、合波器以及耦合器等;有源光波导器件能够对光进行调制,得到不同功能的光学器件。体材料中存在的许多光学现象都能够在光波导中实现,如激光振荡,频率转换等,从而形成波导激光器、波导频率转换器等。由于波导腔内光密度很高,波导中的光学现象得到加强,如激光泵浦闽值更低、非线性响应速度更快,这对于波导器件以及集成光路的应用是非常有益的。高分子化合物、半导体材料、玻璃、晶体材料、透明陶瓷(多晶)等是常用的制备光波导的基质材料,其中,光学晶体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以及光学特性,是很多光学器件的核心部分。迄今为止,人们已经利用多种方法在晶体材料上制备了波导结构,例如,利用离子注入或快重离子辐照的方法制备平面波导。在离子注入与快重离子辐照过程中,离子与靶材料的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原子核或电子相互碰撞,致使靶材料的晶格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折射率随之改变。这两种方法最显着的优势在于广泛的材料适用性;它们与一定的微加工技术,如光刻显影技术相结合,能够制备条形波导结构。近年来,飞秒激光写入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条形波导的制备。在激光写入的过程中,激光焦点处较高的光能量通过非线性的多光子吸收沉积在衬底中,使得写入处材料结构发生变化,折射率的改变就是这种材料改性的结果之一。飞秒激光写入能够在多种材料中直接写入埋入型叁维结构且不需要超净环境,因此这种方法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本论文利用上述方法在激光晶体、透明陶瓷以及非线性晶体等多种材料上制备光波导结构,并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测试评估波导质量,包括波导的暗模特性、折射率分布、导波模式、传输损耗、微荧光或微拉曼光谱等性质,在此基础上,进行波导激光泵浦或频率转换,分析波导的实际应用价值。按照波导制备方法的不同,可以将本论文的研究工作及结果归纳如下: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在钕掺杂钆镓石榴石(Nd:GGG)晶体以及钕掺杂硅酸钾镧(Nd:LGS)晶体上制备了平面或条形光波导。实验表明,所制备波导的折射率分布均为“势阱”+“位垒”型,条形光波导的传输损耗均小于2dB/cm。通过对Nd:LGS条形光波导微荧光谱的研究发现,波导区材料的荧光特性得到很好的保留,这对于波导的应用是非常有利的。更为重要的是,在多能量H+离子注入的Nd:GGG平面光波导中,实现了低阈值的波导激光振荡(阈值功率为49.3mW),其斜效率为30%。利用快重离子辐照技术,在钕掺杂钇铝石榴石(Nd:YAG)晶体,钕掺杂硼酸钙氧盐(Nd:GdCB、Nd:YCOB)晶体中制备了平面光波导。对于Nd:YAG晶体光波导的制备,分别采用能量为60MeV、剂量为2×1012ions/cm2的Ar4+离子和能量为20MeV、剂量为2×1014ions/cm2的N3+离子对样品进行辐照。实验表明,在离子剂量较大时,存在累积效应,辐照过程中材料晶格破坏程度较大,能够引起较大的折射率变化。在上述两种波导中都实现了激光振荡,且激光性能相类似。利用能量为17MeV、剂量为2×1014ions/cm2的C’+离子辐照Nd:GdCOB晶体形成了平面光波导,在波导中通过I类相位匹配实现了由1064nm至532nm的频率转换,在脉冲激光激励下,得到最大倍频光功率为0.72mW,频率转换效率为6.8%W-1。利用能量为170MeV、剂量为2×1014ions/cm2的Ar8+离子辐照Nd:YCOB晶体制备了平面光波导,实现了1061.2nm的连续激光输出,斜效率高达67.9%,利用1064nm脉冲激光器,在波导中通过倍频实现频率转换,效率为0.12%,通过810nm激光激励,在波导中实现了自倍频,得到36μW的绿光激光输出。利用飞秒激光写入技术,在Nd:LGS, Nd:YCOB晶体以及Tm:YAG陶瓷中制备了包层结构的光波导,在钕掺杂钒酸镥(Nd:LuVO4)晶体中制备了双线型光波导。Nd:LGS包层波导的直径为50μm与120μm,二者都能够很好地限制近红外激光的传输且具有较低的损耗,对波导进行激光泵浦,实验发现在50μm波导中激光振荡阈值较低(54mW)而在120μm波导中激光斜效率较高(24.2%)。在Nd:YCOB晶体包层光波导中也实现了低阈值的近红外激光输出,更为重要的是,波导中通过自倍频实现了频率转换,得到531nm绿光,其功率为O.1mW,是迄今为止波导自倍频绿光输出功率的最大值。在Tm:YAG陶瓷中,制备了能够对近红外到中红外波段进行限制传输的埋层波导结构,并实现了波长为2μm的多模或单模激光,其中多模激光具有较高斜效率(27%),而单模激光在较低入射泵浦功率下即可实现(阈值功率为l00mW)。利用石墨烯薄层制作可饱和吸收镜,在Tm:YAG陶瓷单模包层光波导中实现了调Q锁模脉冲激光输出,获得了684kHz的调Q脉冲包络以及7.8GHz的锁模脉冲序列。对Nd:LuVO4双线型条形波导的研究结果表明,波导区具有保留较为完好的荧光特性,进而实现了波导激光振荡,其阈值功率与斜效率分别为98mW与14%。(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17)
丁丽娟,黎永前,郭海文,王宁博[7](2011)在《热光效应的微流体光波导结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基于微流控芯片由热光效应引起的微流体光波导结构。光波导芯层及覆层材料均为微通道中同种不同温度的液体。在微通道的上下面分别设计金属铜电极,在电极两端施加电压,对通道内液体加热。通过液体热传导,使得接近沟道壁边缘层与沟道中间层之间产生由高到低的温度分布。根据液体热光效应,液体在不同温度下折射率不同,沿着通道壁边缘层到通道中间层之间折射率由低到高,实现折射率渐变型平面光波导。电极两端所施加的电压大小及加热时间长短控制微沟道内温度高低,温度的高低决定了液体折射率分布,从而调节光波导实现单/多模传输。这种可调谐光波导结构可望在微流控光学器件中得到应用。(本文来源于《微纳电子技术》期刊2011年05期)
张立平,任一涛,黄寅,李勇旗,王超燕[8](2010)在《光波导结构对其极化电光效应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热极化技术在掺锗玻璃条形光波导中诱导出非线性光学效应,并通过变化光波导结构改变极化内电场的大小,研究热极化条件对诱导出的电光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最佳极化时间内,加入薄SiON层的光波导结构经极化后电光效应积累快,相同极化条件下诱导出的电光系数比原有的条形光波导增大约22%,同时极化光波导还存在一个较低的极化阈值电压。实验结果表明加入光波导结构中的薄SiON层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极化光波导内的电荷分布,实现强化其内部电场增大光波导内的非线性光学效应或电光效应的目的。(本文来源于《激光杂志》期刊2010年05期)
陈峰[9](2010)在《离子注入激光材料形成光波导结构的微荧光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成光子学的基本结构,光波导结构利用光在折射率不同的两种物质的界面上的全反射原理,将光波限制在微米量级的薄膜结构内传输,即使在较低的总功率下可以达到很高的光密度,从而引起衬底材料在波导结构中相关性能的增强(如激光激发、非线性倍频、光折变二波混频等)。离子注入作为一种常用的半导体、金属表面材料改性技术,被广泛的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特种金属材料表面的制备等领域中。对于绝缘体光电功能材料,注入离子通过损伤、缺陷机制,诱导特定区域的折射率发生变化,可以在表面形成光波导结构。由于离子注入不依赖于材料与离子的化学性质,适用性广泛,用这种方法理论上可对注入区域折射率分布和波导维度进行精确控制,而且制备过程不受温度限制,使得在大多数具有优良光学特性的绝缘体材料中制备高质量的波导器件的实现成为可能,对加速器技术在集成光子学、光通讯等领域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6-30)
任莹莹,陈峰,路庆明,马宏骥[10](2010)在《Nd:GGG平面和条形光波导结构的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固体激光器工作物质,Nd:GGG晶体具有良好的热导率,对于Nd离子的分凝系数高,可以更多、更均匀地掺入钕离子,同时Nd:GGG晶体生长过程中没有Nd:YAG晶体特有的生长缺陷。近年来,Nd:GGG晶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已成为固体热容激光器首选的工作物质。(本文来源于《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0-06-30)
光波导结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集成光路是高度集成化的光学系统,将微型光源、光开关、分支器、定向耦合器、调制器和微型探测器等元件整合到同一块光学芯片上,以实现光信号的收发、传输和处理。相比于传统的光学系统,集成光路的体积更小、重量更轻、造价更低廉、性能更稳定。光波导是集成光路的基本元件,由折射率较低区域环绕折射率较高区域而形成,具有可与光波长相比拟的微米或亚微米量级的尺寸和多种多样的形态结构。基于全反射原理,光场被封闭在波导中,只能沿着特定的方向传输。波导区域的空间极其狭小,因而其内部光场的功率密度容易达到很高的水平。某些基底材料原有的光学特性,诸如非线性、激光特性,在波导中将会有更优异的表现。波导的品质关系到整个集成光路的性能和表现,因此高质量波导的制备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制备波导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基底材料,这些材料需要具备良好的光学和物理、化学性质,如高通透性、高损伤阈值、耐高温、抗腐蚀、不易潮解。常用的材料种类包括单晶晶体、透明陶瓷、玻璃、半导体和有机聚合物。其次,波导的制备技术必须适用于所选择的基底材料,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理想的波导结构。制备波导的原理,是在基底材料中引起折射率的变化,使波导区域的折射率大于周围的环境。目前,相对成熟的制备技术有:薄膜沉积、外延生长、金属离子扩散、离子交换、离子注入与离子辐照、脉冲激光写入等等。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不仅适用的材料种类齐全,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可控性。然而,二者形成波导的机理却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离子注入对基底材料折射率的改变,主要依靠离子在射程末端与目标材料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所造成的结构性损伤。这种损伤通常会造成局部折射率下降,形成光位垒。波导位于位垒与样品表面之间。离子辐照所采用的离子,相对原子质量≥6,能量≥1 MeV/amu,这种情况下,入射能量主要通过离子与目标材料电子之间的非弹性碰撞沉积到材料中,引起电子损伤并导致材料折射率的改变。本论文主要研究了离子注入和离子辐照对多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改造。通过选择适当种类、能量、剂量的离子轰击样品表面,形成了平面光波导;再结合其它表面加工工艺,如飞秒激光烧蚀和金刚石切割技术,进一步得到了二维脊形波导和叁维分支波导。分别表征了波导的导波特性,如传输模式和传输损耗,以及与基底材料有关的功能特性,如荧光特性、上转换发射、非线性频率转化等。根据离子注入、离子辐照过程中的能量沉积情况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折射率的分布;模拟了光场在波导中的传输,并与测量结果作了对照。我们探索了一种调制铌酸锂晶体折射率的新方法,即通过氩离子辐照过程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在可变深度下制造光位垒。在此基础上,得到了厚度不等的表面型波导和埋入型夹层波导。实验中,我们利用非线性晶体的二阶非线性极化效应,通过不同的相位匹配方式,包括双折射相位匹配、非临界相位匹配,在连续波和脉冲激光两种机制下,实现了波导中二次谐波的有效输出。本论文的具体内容包括:在Nd:SLG及Nd:SGG无序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金刚石切割处理,得到了侧壁相对光滑的脊型波导。测量了从633纳米可见光到4微米中红外波段的波导模式以及传输损耗,证明了波导良好的光场限制能力和出色的导波特性。此外,我们发现钕离子的荧光性能在波导中以较大程度保留了下来,为波导激光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在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表面,使用飞秒激光烧蚀结合15 MeV碳离子辐照,制造了宽度不等的脊形光波导结构。分别测量了 633和1064纳米波段的模式分布和传输损耗;并根据碳离子辐照的情况,构造了样品表面的折射率分布。在980纳米激光的激励下,实现了脊形铒镱共掺杂磷酸盐玻璃波导中绿光和红光的上转换发射。在磷酸氧钛钾(KTP)非线性光学晶体表面,使用15 MeV碳离子辐照结合精密金刚石切割工艺,制造了高质量(侧壁粗糙度约为2纳米)、低损耗(传输损耗约为1dB·cm-1)的脊形光波导。测量了 532和1064纳米波段的波导模式,重建了脊形波导的折射率分布。通过拉曼散射光谱的比对分析了碳离子辐照对KTP晶体非线性的影响。以Ⅱ类双折射相位匹配的方式,实现了波导中倍频绿光的有效输出。在1064纳米脉冲激光泵浦下,最大二次谐波输出功率和光转换效率,分别达到了 110.9 W和12.4%。在砷酸氧钛钾(KTA)非线性晶体中,使用15 MeV氧离子注入结合飞秒激光烧蚀技术,制备了不同规格的脊型波导和Y分支型波导分束器。研究了波导在633和808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发现波导的出射光功率,随入射光偏振方向而变化;波导分束器的功率分配比例,由光束入射位置所决定。经过逐步的退火处理,波导的传输损耗显着降低,导波性能得到改善。利用氩(Ar)离子辐照中的电子能量沉积作用,实现了对铌酸锂(LiNbO3)晶体折射率的调制,通过改变离子的入射能量,获得了不同规格的表面型波导;并采用多能量辐照构建了埋藏于表面以下的夹层波导。研究了波导在1064纳米波段的传输特性和非临界相位匹配条件下的倍频性能,并根据电子阻止能力随深度的变化,合理地重建了波导中寻常光和非常光的折射率分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光波导结构论文参考文献
[1].陈欣,孟伟,楼慈波.绝热耦合超对称光波导结构[J].光学学报.2019
[2].陈琛.离子辐照对几种光学材料折射率的调制及光波导结构的制备[D].山东大学.2018
[3].吴晓婷,田晋平,杨荣草.基于石墨烯的光波导结构中的等离子体诱导透明研究[J].量子光学学报.2018
[4].杨兆基.光波导结构中无序包层微腔随机激光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7
[5].董小伟,权炜,刘文楷.耦合腔光子晶体慢光波导结构[J].光子学报.2015
[6].任莹莹.晶体光波导结构中的波导激光与倍频[D].山东大学.2013
[7].丁丽娟,黎永前,郭海文,王宁博.热光效应的微流体光波导结构分析[J].微纳电子技术.2011
[8].张立平,任一涛,黄寅,李勇旗,王超燕.光波导结构对其极化电光效应的影响[J].激光杂志.2010
[9].陈峰.离子注入激光材料形成光波导结构的微荧光特性[C].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
[10].任莹莹,陈峰,路庆明,马宏骥.Nd:GGG平面和条形光波导结构的制备[C].2010全国荷电粒子源、粒子束学术会议论文集.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