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宜性评价论文-杨骥,张佳,李祚

多宜性评价论文-杨骥,张佳,李祚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鞍山市,未利用地,多宜性评价,利用方向

多宜性评价论文文献综述

杨骥,张佳,李祚[1](2016)在《辽宁省鞍山市未利用地多宜性评价及其利用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运用多因素综合评定法、特尔菲法、加权指数和法等,对鞍山市未利用地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进行多宜性评价,在此基础上得出潜力以及开发方向,即西北部开发为多种平原开发区,中东部开发为城镇发展建设区,中西部开发为平原农林果开发区,南部山地丘陵开发为生态保育区,从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提出保障耕地、改善水利、防止污染、综合开发等建议,为合理开发利用未利用地资源规划做出指导。(本文来源于《农业与技术》期刊2016年15期)

杨骥,张佳[2](2016)在《鞍山市未利用地多宜性评价及其利用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十叁五"规划的逐渐推进,东北地区也将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工业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水平。然而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的供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地开展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解决突出的人地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鞍山市作为东北产粮大市,同时也是重工业园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制约着粮食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鞍山市未利用地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建(本文来源于《国土资源》期刊2016年07期)

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3](2015)在《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多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合理评价后备土地资源适宜性是有效进行后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农业结构调整的前提。以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为例,以区域自然与人为因子对其进行初步筛选,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生态位适宜度理论构建多宜性评价模型,运用加权平均模型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后备土地资源评价单元耕地、园地和林地3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生态适宜度及限制性生态因子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繁昌县59.38%的后备土地资源不能进行开发,能够开发且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小的后备土地资源为387.03hm2;(2)繁昌县生境环境较为良好,对各土地利用类型的适宜性较强;单一土地利用类型评价中后备土地资源生态位适宜度值最大值为0.966 5。其中,耕地适宜性最高,林地次之,园地最低;(3)多宜性评价表明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中耕地适宜性面积最大,林地次之,园地最小;(4)限制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因子主要为:排水条件、pH值、障碍层深度。为改善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生境条件,今后应重视土地质量管理,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使其适合开发利用的需要。(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5年05期)

乐丽红,赵小敏,霍建明,涂子华,江峻峰[4](2009)在《基于GIS和NFM的园地多宜性评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省鄱阳湖经济区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以及克里格插值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各评价单元的柑橘和雪梨2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柑橘、雪梨以2、3级为主,分别占84.52%、78.26%;综合评价中柑橘的适宜性种植面积最广,达到63.98%,不适宜占1.69%。为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叶琼,郭熙,刘伟[5](2008)在《生态位适宜度法在园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西省鄱阳湖及周边经济区的园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模型对各评价单元的茶叶和雪梨两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进行了定量分析。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园地的合理开发利用与管理。(本文来源于《资源开发与市场》期刊2008年11期)

于婧,聂艳,周勇,何佑勇[6](2006)在《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基于GIS的耕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4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值及限制因子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最大值达0.958,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评价结果以1、2级为主,所占面积达75%;水稻的适宜性面积在该区最大,达65.54%,小麦次之;限制该地区耕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速效磷、CEC和道路通达度。该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本文来源于《土壤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聂艳,陈平[7](2006)在《基于GIS和NFM的耕地多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位适宜度是对经典生态位理论和方法的深化与发展,在合理优化利用环境资源,发挥作物、环境最大共生效应,及工农业布局和指导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江汉平原后湖地区耕地为研究对象,将生态位适宜度模型引入到多宜性评价研究中,采用加权平均和限制因子模型对各评价单元水稻、油菜、小麦和棉花4种作物的生态位适宜度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位适宜度值整体较高,生境条件基本能满足作物的需求;部分地块的生境条件需要改善;限制该地区土地生产潜力的生态因子主要为:CEC,速效磷和全氮。研究结果能直接指导农业生产实践,促进耕地的合理利用与管理。(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学报》期刊2006年02期)

于婧,周勇,周清波,任意[8](2005)在《基于G 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土地多宜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指导下,以湖北省潜江市后湖农场流塘分场为研究对象,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了最大生产潜力和最高经济效益两种方案下的土地评价系统。系统中针对不同方案、不同作物分别确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指标分级标准,采用标准化函数的方法对分级标准及评价指标值进行标准化,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和GIS技术确定各评价单元的适宜性等级并绘制土地多宜性评价专题图。结果表明:流塘分场的大部分地区在两种方案下多宜性均较好,该结果符合当地实际,客观可行。(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05年S1期)

尹君,许嗥,林培,褚达华[9](1998)在《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多宜性评价为土地利用规划和决策提供多种可能利用方式的信息,它是对每一种不同的利用方式,就选择一套相应的评价标准,它选择的评价对象多,评价的结果准确度高。本文在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帮助下,建立了土地空间位置图件数据库、土地属性数据库、作物生长要求生理生态知识库和评价指标模型库,对徐水县6种作物进行了多宜性评价的探索。结果显示:在计算机和GIS的帮助下,土地评价的工作效率和定量化水平的显着提高,6种作物多宜性评价的结果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8年01期)

尹君,褚达华,林培[10](1997)在《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持续利用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是实现土地持续利用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土地利用规划的发展趋势;土地多宜性评价是实现多目标土地利用规划的基础。本文提出了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并在河北省徐水县进行了探索。共建立了7类评价标准系统,进行了17种组合类利用方式的土地多宜性评价。结果表明:土地多宜性评价提高了土地评价结果的应用价值,使土地利用规划的可操作性和科学性增强。(本文来源于《河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97年03期)

多宜性评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十叁五"规划的逐渐推进,东北地区也将发展新型农业,促进工业转型,保护生态环境,改善生活水平。然而一切的发展都离不开土地的供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如何高效地开展未利用地的综合开发利用规划、解决突出的人地矛盾,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鞍山市作为东北产粮大市,同时也是重工业园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制约着粮食的生产和经济的发展。通过对鞍山市未利用地的研究,一方面,可以拓展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宜性评价论文参考文献

[1].杨骥,张佳,李祚.辽宁省鞍山市未利用地多宜性评价及其利用方向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

[2].杨骥,张佳.鞍山市未利用地多宜性评价及其利用方向研究[J].国土资源.2016

[3].方婷婷,程久苗,费罗成.繁昌县后备土地资源多宜性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

[4].乐丽红,赵小敏,霍建明,涂子华,江峻峰.基于GIS和NFM的园地多宜性评价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9

[5].叶琼,郭熙,刘伟.生态位适宜度法在园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

[6].于婧,聂艳,周勇,何佑勇.生态位适宜度方法在基于GIS的耕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土壤学报.2006

[7].聂艳,陈平.基于GIS和NFM的耕地多宜性评价方法与应用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2006

[8].于婧,周勇,周清波,任意.基于GIS和模糊数学方法的多方案下农用土地多宜性评价[J].农业工程学报.2005

[9].尹君,许嗥,林培,褚达华.地理信息系统在土地多宜性评价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8

[10].尹君,褚达华,林培.土地多宜性评价方法的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

标签:;  ;  ;  ;  

多宜性评价论文-杨骥,张佳,李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