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论文摘要

气候变化问题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是一个极其复杂而长期的全球性问题,关系到世界各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为了减缓和适应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各国开展了广泛的国际气候合作。如何协调贸易与环境问题,如何设计排放权交易制度,则是国际气候合作过程中的焦点。基于以上事实和理由,本文围绕着以下逻辑顺序逐步深入展开论述。首先是提出问题,即指出解决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严峻性以及国际社会加强气候合作(和相关学术研究)的紧迫性。其次是分析问题,即运用博弈论分析国际气候合作中各国的利益关系,从理论上探索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回顾和评价各种排放权交易理论,分析《京都议定书》国际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框架。最后是解决问题,结合各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和排放权交易的实践,提出了完善《京都议定书》的综合解决方案,指出了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并就我国如何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并设计国内排放权交易制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从博弈论的角度看,国际气候合作是各国在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的集体决策和博弈过程,具有全方位的和战略性的影响,其实质就是从保护全球气候的国际合作的角度确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在文献综述之后,本文综合运用博弈理论和国际合作理论,以六种基本的博弈图式为例,深入分析了国际气候合作中各国的收益结构和博弈策略,进而揭示出其中的博弈机理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国家利益冲突和气候合作形态,为我国积极参与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思路和框架。由于国际气候合作是国际环境合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不失一般性,接下来本文分析了贸易与环境问题。一般认为,贸易与环境之间并不存在无法调和的矛盾,两者是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然而,理论和现实之间的明显差距使两者的国际协调面临着困境。本文借鉴了将贸易与环境捆绑解决的思路,运用博弈工具,分析了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各方在自利行为激励下的策略选择,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基于国际贸易协议的环境污染控制方法,从而从理论上有效地证明了:将环境问题纳入贸易自由化谈判,是解决贸易与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方法。然后,考察了欧盟和NAFTA推进区域环境合作的实施途径。最后,从法理分析和案例研究的角度,探讨MEAs和WTO之间潜在冲突的原因及对策。本文认为,要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应遵守平等原则、累积原则、相互尊重和“劳动分工”原则、司法中立原则等国际法原则;可以采取的措施有:在两者之间建立长效对话机制,MEAs应主动地协调自身与WTO的关系,急需设计更加全面的、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案,加强两者共性方面的基础性工作等。目前,国际气候合作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如何采取集体行动以克服和解决囚徒困境问题并实现共同利益的最优供给和最优配置?由于国际制度安排(集体行动规则)最终决定了博弈的收益结构,进而决定了博弈的均衡结果,因此,创建一种理想的、最稳定的、最有效率的国际制度安排,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之策。《京都议定书》就是这样一种国际制度安排,它的签署及生效是国际气候合作所取得的最重要成果,其创立的“京都三机制”和全球排放权交易制度框架为世界各国加强国际气候合作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为世界各国推进国际经贸合作开辟了新的领域。但是,在《京都议定书》第一履约期(2008~2012年)到来之前,如何真正建立和完善排放权交易制度,仍然是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一个紧迫问题。这样,本文的论述重点就转向排放权交易制度的理论、政策解析和实践。在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方面,首先概括了排放权交易的主要理论流派,包括外部性理论、公地悲剧、稀缺资源论、所有权学派与科斯定理、自由市场环境主义等。其次,借鉴能源论坛模型和成本有效污染控制一般数学模型,论证了排放权交易的成本效应。再次,分析了排放权交易的法律问题。最后,比较排放权交易和其他环境经济手段的环境管理成本和管理效果。在排放权交易的政策解析方面,深入地分析了全球排放权交易制度框架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难题,并提出了将科斯手段、庇古手段和PAMs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综合解决方案。在排放权交易的实践方面,简要地介绍了美国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交易计划,欧盟“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日本二氧化碳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和中国排放权交易的试点情况。全文的最后部分是解决问题,即政策建议部分。首先,结合当前国际气候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其次,指出了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应采取的策略和原则。最后,就我国国内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问题,从法律的角度提出了对策和建议。本文认为,为了实行排放权交易、建立国内排放权转让市场,我国法律必须创造如下基本条件:确认排放权;确认排放减少量或排放减少信用;确立抵消政策;确立气泡政策;确立排污银行政策;确立排放权交易的法定程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1.3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 1.3.1 选题的新颖性
  • 1.3.2 对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分析
  • 1.3.3 对贸易与环境关系的研究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框架
  • 1.4.1 绪论和文献综述
  • 1.4.2 国际气候合作的理论、政策和实践
  • 1.4.3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政策和实践
  • 1.4.4 前景展望和政策建议
  • 2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
  • 2.1 环境经济问题的理论基础
  • 2.1.1 财产权问题和环境产权论
  • 2.1.2 可持续性问题和持续发展论
  • 2.1.3 资源环境价值评估和环境价值论
  • 2.1.4 环境数量模型
  • 2.1.5 跨境污染
  • 2.1.6 贸易与环境
  • 2.1.7 环境非政府组织
  • 2.1.8 利益相关者行为
  • 2.2 国际气候合作研究述评
  • 2.2.1 国际气候合作对资本流动的影响
  • 2.2.2 国际气候合作与世界贸易规则的冲突
  • 2.2.3 国际气候合作的政治经济影响
  • 2.2.4 国际气候合作的数量模型研究
  • 2.3 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
  • 2.3.1 国内外对环境经济政策的研究
  • 2.3.2 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述评
  • 3 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分析
  • 3.1 国际气候合作的历史回顾和基本原则
  • 3.1.1 气候变化问题的产生
  • 3.1.2 国际气候合作的历史回顾
  • 3.1.3 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原则
  • 3.2 国际气候合作的博弈性质
  • 3.2.1 国际合作中的博弈
  • 3.2.2 国际气候合作中的博弈
  • 3.3 博弈分析的基本框架
  • 3.3.1 六种基本的博弈图式
  • 3.3.2 个体理性与集体理性的矛盾
  • 3.4 六种基本博弈图式的分析
  • 3.4.1 囚徒困境博弈
  • 3.4.2 智猪博弈
  • 3.4.3 斗鸡博弈
  • 3.4.4 捕鹿博弈
  • 3.4.5 性别战博弈
  • 3.4.6 盟主博弈
  • 4 国际气候合作中的贸易与环境问题
  • 4.1 贸易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与现实困难
  • 4.1.1 贸易与环境协调的理论基础
  • 4.1.2 贸易与环境协调的现实困难
  • 4.1.3 协调南北贸易与环境问题必须解决的几个问题
  • 4.2 区域环境合作
  • 4.2.1 区域环境合作的理论探索
  • 4.2.2 区域环境合作的实践
  • 4.3 MEAS 与WTO 的潜在冲突
  • 4.3.1 MEAs 与WTO 之间潜在冲突的根本原因
  • 4.3.2 《多哈部长宣言》和多哈回合的缺陷与不足
  • 4.3.3 协调MEAs 与WTO 关系的解决方案及国际法原则
  • 4.3.4 小结
  • 5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5.1 排放权交易的理论流派
  • 5.1.1 外部性理论
  • 5.1.2 公地悲剧
  • 5.1.3 稀缺资源论
  • 5.1.4 所有权学派与科斯定理
  • 5.1.5 自由市场环境主义
  • 5.2 排放权交易的成本效应
  • 5.2.1 成本有效污染控制的一般数学模型
  • 5.2.2 排放权交易的成本效果模型
  • 5.3 排放权交易的法律问题
  • 5.3.1 排放权交易的实施前提
  • 5.3.2 排放权交易的保障条件
  • 5.4 排放权交易与其他环境经济手段的比较
  • 5.4.1 与“命令——控制型”手段的比较
  • 5.4.2 与排污收费的比较
  • 6 《京都议定书》排放权交易的政策解析
  • 6.1 《京都议定书》的主要架构
  • 6.1.1 排放目标的设定
  • 6.1.2 有区别地向附件一所列缔约方分配减排配额
  • 6.1.3 排放量的计算
  • 6.1.4 所包括的温室气体种类
  • 6.1.5 可跨承诺期的排放量储存与结转
  • 6.1.6 源与汇的可转让性和可交易性
  • 6.1.7 京都三机制
  • 6.2 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面临的政治经济技术难题
  • 6.2.1 经济技术难题
  • 6.2.2 政治难题
  • 6.3 完善国际排放权交易体系的综合解决方案
  • 6.3.1 三种减排手段及其比较
  • 6.3.2 选择综合方案的理论依据
  • 6.3.3 综合方案在国际排放权交易中的应用
  • 6.4 国际排放权交易的数量模型
  • 6.4.1 国际排放权交易的市场结构
  • 6.4.2 模型的构建
  • 6.4.3 模型的分析
  • 7 国内外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实践
  • 7.1 美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指标交易计划
  • 7.1.1 美国实施排放权交易的基本思路
  • 7.1.2 美国实施排放权交易的发展历程
  • 7.1.3 美国实施排放权交易的效果
  • 7.2 欧盟的“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
  • 7.2.1 排放权交易绿皮书
  • 7.2.2 排放权交易指令
  • 7.2.3 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
  • 7.2.4 “废气排放权交易体系”遭遇寒冬
  • 7.3 日本的二氧化碳国内排放权交易市场
  • 7.3.1 日本的主要环境政策
  • 7.3.2 日本减排温室气体的总体战略
  • 7.3.3 日本的二氧化碳排放交易市场
  • 7.3.4 民间大公司的排放权交易实践
  • 7.4 中国的排放权交易试点
  • 7.4.1 我国面临的国际压力
  • 7.4.2 我国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发展历程
  • 7.4.3 我国排放权交易面临的困境
  • 8 前景展望和政策建议
  • 8.1 国际气候合作的发展趋势
  • 8.1.1 当前国际气候合作中存在的问题
  • 8.1.2 当前国际气候合作的基本特征
  • 8.1.3 对国际气候合作前景的基本估计
  • 8.2 我国参与国际气候合作的策略
  • 8.2.1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
  • 8.2.2 坚持把“人均排放二氧化碳”指标作为公平标准
  • 8.2.3 减排目标的设定要兼顾公平与效率原则
  • 8.2.4 建立公平有效的配额分配与补偿及排放权交易机制
  • 8.2.5 对“无悔行动”建立奖励机制
  • 8.2.6 对CDM 应设定体现公平原则的前提条件
  • 8.2.7 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之前不承诺减排义务
  • 8.2.8 加强国际制度的作用
  • 8.3 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计
  • 8.3.1 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设置原则
  • 8.3.2 设计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应该注意的问题
  • 8.3.3 我国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本架构
  • 8.3.4 建立我国的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本市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情况的报告——2013年12月27日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上[J].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公报 2013(05)
    • [2].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招聘简章[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4)
    • [3].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处罚规则与履约风险规制路径[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4].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变迁的逻辑——兼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5].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研发创新的影响[J]. 财会学习 2020(09)
    • [6].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法律制度的完善[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1)
    • [7].中国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低碳技术创新机制的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2)
    • [8].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可以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自然实验[J]. 金融研究 2020(01)
    • [9].基于国际比较视角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处理新规解读[J]. 商业会计 2020(06)
    • [10].碳排放权交易税务处理探析[J]. 西部财会 2020(03)
    • [11].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研发投资的影响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11)
    • [12].碳排放权交易的监管主体之比较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 2020(02)
    • [13].不同监管强度下碳排放权交易违约行为的实验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20(03)
    • [14].用能权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的协同与应用[J]. 中国电力企业管理 2020(16)
    • [15].辽宁省碳排放权交易现状研究[J]. 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 2020(05)
    • [16].碳排放权交易体系政策效果的评估方法[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0(05)
    • [17].碳排放权交易会计核算探析[J]. 中国林业经济 2020(05)
    • [18].碳排放权交易价格影响因素文献综述[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7)
    • [19].复合的碳税和碳排放权交易政策:欧盟的经验与启示[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4)
    • [20].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会计 2020(07)
    • [21].对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有关会计处理的思考[J]. 商业会计 2020(17)
    • [22].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 招聘简章[J]. 环境经济研究 2018(04)
    • [23].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能提高企业价值吗[J]. 财贸经济 2019(01)
    • [24].美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述评及对我国的启示[J]. 法制博览 2019(06)
    • [25].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招聘简章[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1)
    • [26].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 招聘简章[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2)
    • [27].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对电力行业发展的影响[J]. 财经界(学术版) 2019(20)
    • [28].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招聘简章[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3)
    • [29].碳排放权交易机制风险及法制对策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28)
    • [30].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风险挑战及其法律应对[J].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8(04)

    标签:;  ;  ;  ;  ;  

    国际气候合作与排放权交易制度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