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研究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提高,导致了交通事故的频繁发生,其中因驾驶疲劳而导致的交通事故占有很大的比例。所以,如何及时的判别驾驶疲劳,有效地预防并阻止驾驶疲劳的发生,从而减少因此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提高道路交通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首先,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驾驶疲劳的形成原因、影响因素以及驾驶员的生理信号和驾驶疲劳的关系。根据现状驾驶疲劳的研究缺陷和生理信号的特点提出了基于驾驶员的生理信号的疲劳判别方法。其次,由于实验的安全性和局限性,驾驶实验在模拟舱中进行,然而基于生理信号的模拟舱的有效性值得研究和探讨,所以本文首先针对模拟舱进行了有效性验证。系统的设计实验方案,选取真实场景路线,路线中主要包括常见路段和特殊路段(急转弯、陡坡),并在模拟舱中搭建相同的场景。要求驾驶员在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中的驾驶速度和实验时间均相同,采集驾驶员的生理信号,选取脑电β波和心率分别作为脑电和心电信号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对真实场景和模拟场景中的生理信号分别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和统计分析,得出驾驶模拟舱的相对有效性和绝对有效性,为在模拟舱中进行的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实验奠定了基础。设计合理的驾驶疲劳实验,由于实验场景较为单一,以生理信号为指标的驾驶疲劳的相关实验在模拟舱中是有效的。要求驾驶员在模拟舱的单调环境中驾驶至疲劳,采集驾驶员的生理信号,记录实验视频,根据视频选取驾驶疲劳时间段,提取脑电指标和心电指标的有效信息,并提出了利用脑电样本熵和心电LF聚类值判别驾驶疲劳的方法,采用ROC曲线对脑电样本熵和心电LF聚类值进行阈值的划分确定,从而获取了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的判别阈值,并追加实验进行了相关验证,证明脑电样本熵阈值和心电LF聚类阈值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搭建基于生理信号的疲劳基准判别系统,综合运用脑电和心电指标对驾驶疲劳形成递阶判别模式。以生理信号疲劳基准判别系统为辅助,构建基于驾驶行为的在线疲劳判别系统,为之后的驾驶疲劳的判别应用于实际中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研究中形成了一套科学的验证模拟舱有效性的实验方案,为模拟舱的相关验证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驾驶疲劳判别阈值的确定对研究驾驶疲劳和预防驾驶疲劳的产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危险驾驶行为的相关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研究基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检测驾驶员的外部特征
  • 1.3.2 检测驾驶员的驾驶行为
  • 1.3.3 检测驾驶员的生理信号
  • 1.4 研究内容
  • 1.5 技术路线
  • 1.6 本章小结
  • 第2章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研究
  • 2.1 驾驶疲劳相关概述
  • 2.1.1 驾驶疲劳的概念
  • 2.1.2 驾驶疲劳行成过程
  • 2.1.3 驾驶疲劳影响因素
  • 2.2 驾驶员生理特征变化和驾驶疲劳的关系
  • 2.2.1 生理信号的介绍
  • 2.2.2 生理信号在驾驶疲劳状态下的特征变化
  • 2.3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的研究
  • 2.4 小结
  • 第3章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模拟舱有效性研究
  • 3.1 模拟舱有效性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 3.1.1 模拟舱有效性验证的必要性
  •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3.1.3 模拟舱有效性研究的解决方案
  • 3.2 实验设计
  • 3.2.1 实地场景实验设计
  • 3.2.2 模拟场景实验设计
  • 3.3 数据分析与处理
  • 3.3.1 脑电数据分析
  • 3.3.2 心电数据分析
  • 3.4 小结
  • 第4章 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的研究
  • 4.1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的研究方案
  • 4.2 实验设计
  • 4.2.1 实验场景设计
  • 4.2.2 被试样本
  • 4.2.3 实验流程
  • 4.3 实验指标选取
  • 4.3.1 脑电指标选取
  • 4.3.2 心电指标选取
  • 4.4 数据处理方法
  • 4.4.1 样本熵方法介绍
  • 4.4.2 聚类方法的介绍
  • 4.4.3 ROC 曲线分析方法
  • 4.5 驾驶疲劳判别阈值的确定
  • 4.5.1 脑电信号样本熵判别阈值的确定
  • 4.5.2 心电 LF 聚类判别阈值的确定
  • 4.6 驾驶疲劳判别系统的建立
  • 4.6.1 基于生理信号的疲劳基准判别系统设计
  • 4.6.2 基于驾驶行为的在线疲劳判别系统设计
  • 4.7 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论文结论
  • 5.2 论文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多种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20(04)
    • [2].基于生理信号的情绪识别腕戴设备[J]. 电子技术应用 2017(02)
    • [3].基于插值的准周期电生理信号样本构建的研究[J]. 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 2013(12)
    • [4].皮肤电在情绪识别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 健康研究 2019(01)
    • [5].基于FPGA的多通道生理信号监护仪的设计[J]. 电子技术应用 2013(11)
    • [6].基于外周生理信号的疲劳驾驶监测研究[J]. 汽车实用技术 2018(02)
    • [7].多生理信号参数检测电路设计[J].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9(06)
    • [8].疲劳应用评估技术综述[J]. 生命科学仪器 2018(Z1)
    • [9].多路医学生理信号无线监护仪设计及应用[J]. 现代电子技术 2013(05)
    • [10].基于PVDF的可穿戴生理信号监测系统[J]. 压电与声光 2020(04)
    • [11].周期性电生理信号一种融合方法的研究[J]. 中国医疗器械杂志 2010(03)
    • [12].用于情绪识别的无线生理信号采集传输系统[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 2009(05)
    • [13].基于多生理信号特征的大学生情绪测试[J]. 通讯世界 2017(21)
    • [14].基于LabVIEW的神经电生理信号实验平台的开发研究[J]. 医疗装备 2012(05)
    • [15].基于生理信号的二分类情感识别系统特征选择模型和泛化性能分析[J]. 计算机科学 2011(05)
    • [16].基于心理生理信号的个人音乐情感体验识别(英文)[J].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 Electronic Engineering 2019(07)
    • [17].动物生理信号遥测系统的国内研究进展[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4(03)
    • [18].基于自适应邻域禁忌搜索的情感生理信号特征选择研究[J]. 计算机与现代化 2013(02)
    • [19].基于混合智能优化算法的生理信号情感识别[J]. 电信科学 2010(09)
    • [20].呼吸信号的非接触式测量[J]. 计算机科学 2015(10)
    • [21].一种基于虚拟仪器的生理信号测量系统[J]. 传感器与微系统 2012(01)
    • [22].生理信号时间序列周期性和平稳性对近似熵和样本熵算法的影响分析[J].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 2012(02)
    • [23].生理信号情感识别的遗传算法研究[J].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9(02)
    • [24].基于生理信号的图书馆资源发现管理系统用户体验评价研究——以超星发现系统为例[J]. 图书情报导刊 2018(07)
    • [25].多种生理信号的采集及其在情绪分析中应用[J]. 长春大学学报 2016(06)
    • [26].基于RPPG的生理信号(心率)测量技术的探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13)
    • [27].基于USB接口的三道生理信号检测仪电路设计[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04)
    • [28].基于生理信号的观众情感状态识别模型[J].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2012(06)
    • [29].基于生理信号的照度水平对矿工影响研究[J]. 煤矿安全 2018(09)
    • [30].飞行员多生理信号主成分分析[J]. 电光与控制 2017(01)

    标签:;  ;  ;  ;  ;  

    基于生理信号的驾驶疲劳判别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