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

论文摘要

位于西南地区的安岳石窟年代之久远,内容之丰富,造像之精美,是我国又一伟大石窟艺术瑰宝,同时也是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归纳安岳石窟为“古、多、精、美”四大特点,在中国的石窟艺术中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由于各种原因,安岳石窟还不为世人所熟知,迄今为止对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系统研究相对薄弱,从造像艺术形式上研究尚未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亦未能全面、深入的揭示其精神内涵和审美意蕴。本文通过多次对安岳石窟造像进行实地考察,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典籍资料,综合运用艺术学、美学,以及社会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生态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融入到对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研究中。论文从四个方面构建研究体系,对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形成背景、审美历史流变、造像本体艺术形式、形式美感及审美意蕴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较为深入的探讨与论证,并以此为研究路径,深度挖掘其多重价值。安岳石窟造像在神性中融入人性,世俗化特征明显,具有丰富的审美文化内涵,从而使它成为民族化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不论从美学、艺术学角度,还是历史、社会学角度,充分体现其较高的研究价值。本课题将着重对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进行研究,安岳石窟汲取了前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影响,在遵从佛教造像仪轨的基础上,于造像题材、造型特点、发展分期、艺术风格方面都具有相对独特的形式美感,从传神之美、意象之美、人性之美三方面对石窟造像艺术进行诠释与解读,以阐明传统审美意蕴及人文精神对安岳石窟造像的影响和传达出对人的教化核心意义。提出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措施与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以弘扬中华传统石窟艺术精髓。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绪论
  • 1.1 论文选题的缘由
  • 1.2 课题的学术性和现实意义
  • 1.2.1 研究的学术意义
  • 1.2.2 研究的现实意义
  • 1.3 国内外现状综述
  • 1.4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4.2 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6 论文的可行性论证
  • 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成的文化生态基础
  • 2.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自然地理环境
  • 2.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社会历史渊源
  • 2.3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宗教文化底蕴
  • 3 安岳石窟造像的本体艺术形式研究
  • 3.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审美历史流变
  • 3.1.1 “引入与传摹”的诞生期
  • 3.1.2 “雍容与华美”的形成期
  • 3.1.3 “世俗与雅丽”的繁荣期
  • 3.1.4 “分离与边缘”的衰落期
  • 3.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丰富的题材
  • 3.3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本体阐释
  • 3.3.1 安岳石窟造像的姿态
  • 3.3.2 安岳石窟造像的服饰
  • 3.3.3 安岳石窟造像的手印
  • 3.3.4 安岳石窟造像手持的器物
  • 4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美感及审美意蕴
  • 4.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美感
  • 4.1.1 “涅磐变”造像强烈对比的气势之美
  • 4.1.2 圆觉洞飞天曼妙飘逸的诗意之美
  • 4.1.3 华严洞造像融合线条的韵律之美
  • 4.1.4 毗卢洞紫竹观音融浪漫现实的世俗之美
  • 4.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审美意蕴
  • 4.2.1 形与神——传神之美
  • 4.2.2 精神与情感——意象之美
  • 4.2.3 至善至美——人性之美
  • 5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多重价值体现
  • 5.1 安岳石窟造像体现了多元文化的交融性
  • 5.2 安岳石窟造像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巧妙结合
  • 5.3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体现的历史社会价值
  • 6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与审美文化的传承
  • 6.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的保护
  • 6.1.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保护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 6.1.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保护的措施
  • 6.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审美文化的传承与推广
  • 6.2.1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审美文化的传承性
  • 6.2.2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传承与推广的建议
  • 7 结语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C. 安岳石窟造像图样采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刍议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美学风貌[J]. 戏剧之家 2015(24)
    • [2].鲁南石窟造像的特点[J]. 北方文学 2016(26)
    • [3].北朝石窟造像研究[J]. 陶瓷研究 2020(05)
    • [4].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的空间审美特征[J]. 戏剧之家 2015(24)
    • [5].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J]. 戏剧之家 2016(10)
    • [6].论龙门石窟造像中唐朝服饰的文化体现[J]. 现代国企研究 2015(02)
    • [7].宋代佛教石窟造像的世俗化[J]. 艺术生活-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2(05)
    • [8].赖鹏举《敦煌石窟造像思想研究》出版[J]. 敦煌研究 2009(05)
    • [9].北朝山西乡村佛教石刻造像考——以《山右石刻丛编》为中心[J]. 文物世界 2017(05)
    • [10].杭州佛教石窟造像考[J]. 美术观察 2015(05)
    • [11].巴中石窟造像中的服饰世俗化[J]. 西部皮革 2017(16)
    • [12].通过龙门石窟造像浅谈唐代审美取向[J]. 神州 2012(14)
    • [13].江南地区魏晋南北朝石窟造像研究与3D复原[J]. 艺术研究 2013(02)
    • [14].巴蜀佛教石窟造像的保护与开发研究——以安岳石窟为例[J]. 艺术教育 2019(01)
    • [15].巴中石窟造像世俗化研究[J]. 大众文艺 2016(05)
    • [16].中国佛教石窟造像题材的演变[J]. 美与时代(上半月) 2008(04)
    • [17].从石窟造像中探寻唐代舞蹈风貌——以大足石刻为例[J]. 当代音乐 2020(08)
    • [18].临海西郊大岭石窟元代造像题名记所见人物考——兼商榷大岭石窟造像的始建年代[J]. 西夏学 2017(01)
    • [19].北魏时期石窟造像中国式服饰初探[J]. 西北美术 2014(02)
    • [20].靖远县区石窟造像艺术考证与诠释分析[J]. 大舞台 2013(01)
    • [21].简谈云冈石窟造像特征[J]. 科教导刊(中旬刊) 2012(07)
    • [22].洛阳龙门石窟造像对唐三彩造型设计的启示[J].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5(01)
    • [23].关于云冈石窟造像中的色彩语言分析[J]. 艺术品鉴 2016(12)
    • [24].贵州摩崖造像源流述论[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4)
    • [25].中国佛教石窟造像的本土化特征探析[J]. 雕塑 2015(05)
    • [26].凉州石窟模式对云冈石窟造像的影响[J]. 法音 2019(02)
    • [27].新角度、新材料、新问题与新写法:关于北魏石窟造像艺术研究的反思[J]. 齐鲁艺苑 2019(02)
    • [28].西湖石窟造像考[J]. 新美术 2011(01)
    • [29].延安地区的宋代佛教石窟造像艺术[J]. 文艺研究 2010(08)
    • [30].论西沃石窟造像的审美观念[J].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标签:;  ;  ;  ;  

    安岳石窟造像艺术形式与美学意蕴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