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 ——以金圣叹评点为中心的现代阐释

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 ——以金圣叹评点为中心的现代阐释

论文摘要

本文以解释学、叙事学、文本学等当代学术理论为参照框架,对古代叙事文本评点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力图从看似零散的评点中发掘其内在的思想精华,使之明朗化、体系化。鉴于叙事文本评点量多面广、研究时间有限的实际情况,本文采取了以金圣叹的叙事文本评点为中心、就相关问题向其他评点家辐射的研究思路。就评点对象而言,包括小说、戏剧、史传等在内的不同文体的叙事文本都是评点的对象,它们被评点家统称为“文”;依据今人的眼光来看,评点家是按照审美的、文学的标准来评点这些不同文体的叙事文本,因而本文也是从文学的角度研究叙事文本评点的。论文以叙事文本为中心,从文本的“文心”创作、文本的审美边界、文本的本体构成、文本的解释与阅读四个维度上确立研究框架。第一章考察了评点兴起的文化传统,揭示了评点形态形成与评点精神发展的过程。文学评点在经学注疏、选学和文章学传统中兴起,并逐渐形成了它特有的外部形态;不同时期评点家文学观念、思想观念的演变,形成了叙事文本评点的文学视域与思想视域,开辟了不同于经学解释的另一路向。第二章考察了评点家的文学自觉意识。在评点家看来,“才子”是在一种审美自由的创作心态中经营构造文本的,评点家所讲的“以文为戏”在叙事评点中的本质内涵就是审美自由。评点家从“文心”出发追问“文”之“不得不然”的本质特征,强调了“文心”在“文”之经营构造中的重要作用;但是“文”并非总是控制于“文心”,“文”也有着自身内在的生命驱动力,以至于“文心”有时不得不顺从文势之力,不自知为文而成就“绝世奇文”。实际上,这是“心”与“文”融合为一体的高度自由境界。第三章探讨的是叙事文本的审美边界问题。在后现代历史叙事语境中,考察了金圣叹史传叙事文评点中的文学话语:金圣叹强调了“文”作为文学话语在史传叙事中作用,肯定了文人通过“文”参与历史评价、揭示历史规律的主体精神。从文本虚构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评述了评点家的不同观点,指出了金圣叹虚构观的精华成分,即文本世界往往预示了人类生活的前景。依据当代“形式”理论和解释学理论评述了金圣叹形式美追求的倾向,对他形式追求中的矛盾思想进行了深入分析。第四章分析了评点家对叙事文本各构成层次的评点。评点家从文本之间的“家族相似性”出发,归纳出了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金圣叹对“文”与“事”的划分标志者对叙事文本概念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评点家对叙事语言的多重意义、言—意关系中的意蕴生成、语言的反讽效应,语言的对话特征等几个方面都有着较为深刻的理解。关于叙事结构,本文主要解读了评点家对结构经营内在规则的认识。评点家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叙事结构,从内在“神理”讲,他们认为对天道与人道的理解往往是作者确立叙事结构的内在哲理依据;从整体构造讲,叙事结构是完整统一的,是富有生命特征的;从微观层面讲,细小叙事单位的划分以及叙事序列的组合显示出叙事结构的内在运行机制;叙事结构中的“活法”经营显示出形式中的“意味”。关于叙事文本的意义层面,主要从叙事“文法”、叙事“意象”与叙事“隐笔”三个角度谈了评点家如何揭示叙事文本的审美意义,其中“文法”是指叙事文本的审美形式,“意象”指叙事文本的形象世界,“隐笔”指隐含之义的表达方式。第五章依据哲学解释学理论对评点中的文本解释问题作了较深入的研究。本文从作者—文本—读者的关系维度考察了评点家的文本解释思想。追问作者意图的“知音”意识表达了评点家寻求理解的良好愿望;评点中的古今融合意识表明,文本解释的实质是将文本的意义引向读者的现实生活,并永远地延伸向未来的读者;文本对评点家具有一种强烈的影响力,但同时它也存在于评点家的解释之中,并因评点家的解释而得以经典化。评点中的意义解释也是一种“自我理解”活动,评点家的真知灼见总是能够启发读者理解、反思人生意义与现实生活。第六章依据当代文学阅读理论考察了评点中的审美阅读活动。评点家对阅读活动的强调表明了读者与文本之间审美关系的确立:阅读是一种审美解释活动,文本的意味世界是读者在文字的、互文本的、心理的解释活动中生成的;阅读是一种审美体验活动,评点家描述了从阅读期待到阅读共鸣的审美体验过程,揭示了审美阅读对于更新读者经验、提升人生境界的意义。总起来说,本文立足于当代学术研究成果,对以金圣叹为中心的古代叙事文本评点作了较深入的考察,大体勾勒出了蕴含在评点家只言片语中的理论框架,在深入透视评点所达到的深度与广度的同时,也期望它融入到今天文本学、叙事学、解释学等学术视野中,实现古今的沟通、融合与对话,在今天的研究视野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引言
  • 一、评点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二、本文研究的对象与思路
  • 三、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
  • 四、本文研究的创新与拓展
  • 第一章 文学评点的文化传统
  • 第一节 经学注疏传统
  • 一、经学注疏体式与评点形态的形成
  • 二、注疏释义要求与评点的意义解释
  • 三、注疏释义方式与评点的解释循环
  • 第二节 选学与文章学传统
  • 一、“选学”传统与评点的文学自觉
  • 二、文章学传统与评点的“文法”论
  • 第三节 叙事文本的评点视域
  • 一、叙事文本评点的文学视域
  • 二、叙事文本评点的思想视域
  • 第二章 叙事文本与审美自由
  • 第一节 以文为戏:叙事文本与文人的审美自由
  • 一、“以文为戏”内涵的历史演变
  • 二、“以文为戏”上升为审美自由
  • 三、“以文为戏”与“发愤著书”
  • 第二节 才子文心:叙事文本的文学性探源
  • 一、才子文心意在于“文”
  • 二、从文心到“文”的生命形态
  • 第三章 叙事文本的审美边界
  • 第一节 后现代历史叙事与史传叙事文评点
  • 一、以“文”统“事”:史传叙事中的文学话语
  • 二、以“意”驭“文”:借世间杂事抒满胸天机
  • 三、“实录”精神与文学精神:史传叙事文评点的意义
  • 第二节 文学叙事中的文本世界与生活世界
  • 一、评点家对虚构与真实关系的认识
  • 二、金圣叹的“文心捏造”与生活构想
  • 第三节、审美经验中的“形式”与“内容”
  • 一、“伸其神理”与“略其形迹”:审美区分的主观倾向
  • 二、“旁托古人生死离合之事”:审美经验中的文本世界
  • 三、走向完整的文本世界:对金圣叹形式美追求的评价
  • 第四章 叙事文本的本体构成
  • 第一节 叙事文本的观念形成
  • 一、评点家的叙事文本意识
  • 二、叙事文本观念的逻辑起点
  • 第二节 叙事语言的审美特征
  • 一、叙事语言的多重意蕴
  • 二、叙事语言的意蕴生成
  • 三、叙事语言的反讽效应
  • 四、叙事语言的对话特征
  • 第三节 叙事结构的经营构造
  • 一、“天地之数”:叙事结构的内在神理
  • 二、“宛然共成”:叙事结构的有机统一
  • 三、“起于极微”:叙事结构的运行机制
  • 四、“文无定格”:叙事结构的活法经营
  • 第四节 叙事意义的显示方式
  • 一、叙事“文法”与意义显示
  • 二、叙事“意象”与意义显示
  • 三、叙事“隐笔”与意义显示
  • 第五章 叙事文本的意义解释
  • 第一节 作为关系维度中的意义解释
  • 一、“闻弦赏音”与作者意图追问
  • 二、“暂有之我”与古今融合意识
  • 三、“勾魂摄魄”与文本意义关联
  • 第二节 作为自我理解的意义解释
  • 一、“圣叹文字”与理解视域
  • 二、“读者精神”与生活引导
  • 三、自我理解与评点家的局限
  • 第六章 叙事文本的审美阅读
  • 第一节 作为审美解释的阅读
  • 一、阅读的审美解释特征
  • 二、阅读的审美解释方式
  • 第二节 作为审美经验的阅读
  • 一、阅读期待
  • 二、阅读共鸣
  • 结语:走向经典的叙事文本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编写的著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挖掘叙事文本特色,发展学生语文素养[J]. 教书育人 2019(25)
    • [2].叙事文本教学范式探析[J]. 成才之路 2012(28)
    • [3].多媒体叙事文本模式在网络思政教育中的应用[J]. 文学教育(上) 2018(12)
    • [4].教育生活叙事文本撰写的逻辑探究[J]. 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7(05)
    • [5].新叙事·新空间——叙事文本与建筑空间的比较阅读[J]. 新建筑 2011(02)
    • [6].电影《找到你》的叙事文本分析[J]. 电影文学 2019(14)
    • [7].论叙事文本中的抒情因素——以《驿站长》为中心[J].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4)
    • [8].论毕飞宇儿童视角叙事文本的价值内涵[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08(09)
    • [9].叙事文本写作教学双边活动效果研究[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 2012(10)
    • [10].一座空城 几番算计——“空城计”诸叙事文本的军事学解读[J]. 中华文化论坛 2013(01)
    • [11].漫溯文本深处,适度解读叙事类文本[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18(09)
    • [12].明清叙事文本中悍妻妒妇现象的成因[J]. 文化学刊 2018(06)
    • [13].探索外在形式 解读内在意象——解读叙事文本的新视角[J]. 语文天地 2014(14)
    • [14].诗歌叙事学的认知研究[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8)
    • [15].西方小说叙事与描述元素与实践——增损中的余、裕、缺[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4)
    • [16].从叙事文本碎片化叙事看诗歌叙事学碎片化叙事模式的构建[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1)
    • [17].论叙事交流的语义真值[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8].例谈叙事文本的补白性解读[J]. 中学语文教学 2015(05)
    • [19].云南少数民族叙事文本中的洪水神话、“方舟”与原罪意识[J]. 语文学刊 2015(04)
    • [20].影视剧和电子游戏的叙事伦理比较[J]. 电影新作 2011(02)
    • [21].浅析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取向——以《谢天谢地,你来啦》为叙事文本[J]. 中国报业 2014(08)
    • [22].符号矩阵与小说空间点:文学叙事文本的符号学分析研究[J]. 俄罗斯文艺 2013(01)
    • [23].论教育叙事文本的创作[J]. 吉林化工学院学报 2013(02)
    • [24].中考满分作文之叙事文本[J]. 作文新天地(初中版) 2008(11)
    • [25].电影《紫颜色》的叙事文本解读[J]. 电影文学 2020(14)
    • [26].主持人语[J]. 江西社会科学 2009(10)
    • [27].元杂剧家庭伦理叙事文本中的几个关键词[J]. 理论月刊 2008(06)
    • [28].从不确定性到确定性[J]. 文学教育(中) 2013(08)
    • [29].媒介IP催生跨媒介叙事文本初探[J]. 民族艺术研究 2015(06)
    • [30].“中国式”小说叙事文本本土文化渊源释读[J]. 滁州学院学报 2016(01)

    标签:;  ;  ;  ;  ;  

    中国古代叙事文本评点理论研究 ——以金圣叹评点为中心的现代阐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