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观察

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观察

江山市人民医院外三骨三科浙江江山324100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观察。方法: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甲乳外科治疗的25例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经彩超证实有甲状腺及乳腺占位,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25例患者中,以甲状腺癌首发的8例(32%),之后1年内出现乳腺癌3例(37.5%),以乳腺癌首发的15例(60%),之后1年内出现甲状腺癌7例(46.67%),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发现2例(8%);病理类型分类,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乳腺癌中,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雌激素受体(ER)共同阳性12例、ER共同阴性7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彩超在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作用,临床对于原发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应同时检查乳腺及甲状腺,尤其对ER阳性者应重视对另一腺体的检查。

关键词: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临床特征;观察研究

多原发癌是指在同一或不同器官上先后发生2种或2种以上原发性恶性肿瘤,临床以成对器官或同一系统器官最为多见。按照出现时间的先后可分为同时性和异时性多原发癌,临床以胃肠道多原发癌发生率最高,其他组织器官发生率较低[1]。临床一般认为甲状腺癌和乳腺癌之间无确切关联,对于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发病机制、相互关联尚无定论,但临床实际中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发病并不少见[2]。本研究分析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现具体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13年1月-2017年1月在我院甲乳外科治疗的25例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均为女性,年龄36-75岁,平均年龄(53.1±7.8)岁;所有患者均符合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诊断标准,均经彩超证实有甲状腺及乳腺占位,经穿刺病理活检确诊;25例患者中,以甲状腺癌首发的8例(32%),之后1年内出现乳腺癌3例(37.5%),以乳腺癌首发的15例(60%),之后1年内出现甲状腺癌7例(46.67%),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发现2例(8%);根据国际抗癌协会TNM分期,甲状腺癌Ⅰ期18例、Ⅱ期5例、Ⅲ期1例、Ⅳ期0例,乳腺癌Ⅰ期8例、Ⅱ期13例、Ⅲ期4例、Ⅳ期0例。

1.2检查方法:先取得先发癌的病理诊断,至第二癌获得病理诊断的时间确定间隔时间。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间隔时间3个月-1.5年,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间隔时间6个月-2年。甲状腺癌患者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均行甲状腺功能检查,检查指标包括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TPO-Ab),并行病理检查和ER等免疫组化检查。乳腺癌行穿刺活检及ER免疫组化检查,浸润性导管癌18例、导管内癌4例、导管内乳头状癌1例、浸润性导管癌合并导管内癌1例。

1.3治疗方法:2例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发现,采用联合手术或序贯手术,术后行放疗及内分泌治疗;8例甲状腺癌首发患者,采用甲状腺手术治疗,术后辅助131I治疗、甲状腺激素抑制及替代治疗;15例乳腺癌首发患者,3例先行TAC方案新辅助化疗2-3个周期,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其余12例先行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放射治疗,部分联合放疗及内分泌治疗。

1.4预后:25例患者中,2例乳腺癌再发甲状腺癌的患者术后1年复发;1例甲状腺癌再发乳腺癌患者1年内发现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其余22例术后定期复查未见复发和转移征象。

1.5统计学分析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9.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P<0.05表示。

2.结果

2.1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中甲状腺癌ER与乳腺癌ER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免疫组化检查显示,ER共同阳性12例、ER共同阴性7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

3.讨论

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均是临床围绝经期女性常见恶性肿瘤,临床常有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同时或先后发生于同一患者的现象,说明两者之间存在一定内在联系,两者或许在病因或影响因素方面有一定相近或一致性[3]。甲状腺和乳腺均属于内分泌器官,两者发病均与内分泌功能变化密切相关,目前有研究显示,甲状腺功能亢进是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而甲状腺功能低下可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这进一步证实了甲状腺癌与乳腺癌有相似性,这些相关性可能与ER和细胞增殖周期调控蛋白、钠碘转运体、TTF的表达、DKK基因表达等有关[4]。本研究表明,46.67%的乳腺癌患者在1年内发生甲状腺癌,而37.5%的甲状腺癌患者在1年内发生乳腺癌。这可能与乳腺癌进展较快、容易被发现,而甲状腺癌进展相对缓慢,起病较为隐匿有关。

本研究病理类型显示,甲状腺癌均为甲状腺乳头状癌,与普通人群的甲状腺癌的病理分类一致。而乳腺癌的病理以浸润性乳头状癌为主,也与普通人群相近。国外研究表明,甲状腺滤泡癌患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最高,年龄低于40岁的女性滤泡癌患者是普通人员罹患乳腺癌风险的10倍[5]。

甲状腺及乳腺疾病的相关共同通路为钠碘转运体,碘是甲状腺激素合成的重要原料,而哺乳期乳腺对碘的吸收量增加,使得吸收碘的乳腺发生癌变的几率升高。而缺碘可损伤细胞DNA,也可引发甲状腺癌及乳腺癌的发生。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自身抗体也可作用于乳腺肿瘤受体,促进乳腺癌的发生[6]。本研究免疫组化中ER结果显示,ER共同阳性12例、ER共同阴性7例,ER在甲状腺癌和乳腺癌表达中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乳腺癌和甲状腺癌在雌激素依赖方面水平相当,对于雌激素依赖的乳腺癌患者应常规检查甲状腺,雌激素在甲状腺癌的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临床研究BRAF基因的突变表明,甲状腺癌及乳腺癌有相同的致癌基因,BRAF基因突变与甲状腺癌及乳腺癌发生发展有关。

综上所述,甲状腺癌和乳腺癌多原发肿瘤的发病可能存在共同的通路和致病因素,临床对甲状腺癌患者应建议排查乳腺癌,乳腺癌患者也应检查甲状腺,尤其是ER阳性者应注意检查另一腺体,以提高临床早期检出率,提升早期治疗率。

参考文献:

[1]鞠卫东,崔楠楠,李文远等.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3):32-33

[2]赖兴建,张波,姜玉新等.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临床及超声特征[J].协和医学杂志,2014,5(1):22-25

[3]申健,杨红梅,王亚红.乳腺及甲状腺多原发癌2例临床病理分析[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1,32(7):777,802

[4]殷德涛,唐艺峰,王勇飞等.甲状腺及乳腺多原发癌的临床分析[J].中华内分泌外科杂志,2014,8(2):109-111

[5]帖晓静.首发为乳腺癌的相关多原发癌23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6):164,171

[6]周卫华,刘桂红,苏国英等.乳腺和甲状腺多原发癌13例临床分析[J].疑难病杂志,2009,8(6):361-362

作者简介:张春春(1989-01-01),女,浙江省衢州市,住院医师,本科,主要从事甲乳外科、肛肠外科方向的研究。

标签:;  ;  ;  

甲状腺与乳腺多原发肿瘤的临床特征观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