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腺苷化现象的研究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腺苷化现象的研究

论文摘要

L-谷氨酰胺是一种具有高附加值的化合物。酶法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方法是对生产L-谷氨酰胺新的探索,具有理论研究和实际生产双重意义。本论文对酶法生产谷氨酰胺的关键酶-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的谷氨酰胺合成酶(简称GS)进行研究,探索了GS与组氨酸标签(His-tag)融合表达情况;探索了GS在E .coli中增加可溶表达的策略;纯化了GS,研究了其酶学性质;研究了GS的腺苷化以及腺苷化位点定点突变对GS性质的影响。首先考察了GS与组氨酸标签(His-tag)融合对其表达的影响。相比野生GS,N端His-tag对GS可溶表达及酶活影响不大;C端His-tag导致GS完全不可溶表达。生物信息学的分析推测C端His-tag引起GS完全不可溶表达可能是其影响了GS的折叠的动力学过程,而非引起其热力学构象的变化。另外,凝胶过滤色谱表明谷氨酸棒杆菌GS的四级结构存在6聚体和12聚体两种形式。利用T7系统在E. coli中表达野生或N端融合His-tag的GS部分可溶,但大部分以包涵体形式存在。本文随后探索了麦芽糖结合蛋白(MBP)融合、减弱启动子强度和更换宿主细胞对增加GS表达可溶性的影响。结果表明MBP与GS融合表达显著增加了可溶性,但GS酶活完全丧失;Tac启动子使GS可溶组分和包涵体均大幅降低;宿主细胞的改变对GS可溶表达影响不大。利用固定化金属螯合亲和色谱纯化出了N端融合重组His-tag的可溶GS,纯度达90%以上。随后研究了pH、温度、金属离子对GS的影响。发现了GS与底物ATP有相互作用引起OD340吸收,这导致了酶动力学常数无法测量。最后研究了GS腺苷化现象。结果发现,E. coli诱导表达GS过程中外源添加不同浓度的谷氨酰胺对腺苷化程度变化影响不大,均有25%被腺苷化。通过Tyr405Phe定点突变去除了GS腺苷化位点,但野生和突变GS性质对比发现突变引起活性下降已超过了25%腺苷化的影响。同源模型分析表明,Tyr405不仅是腺苷化位点,也位于GS催化中心。定点突变导致活性中心出口的一个柔性环不能有效闭合,引起GS催化活性降低。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文献综述
  • 1.1 谷氨酰胺的性质和生产状况
  • 1.1.1 L-谷氨酰胺的基本理化性质
  • 1.1.2 谷氨酰胺的市场状况
  • 1.2 L-谷氨酰胺的生产方法
  • 1.2.1 化学法
  • 1.2.2 发酵法
  • 1.2.3 酶法
  • 1.2.4 基因工程在谷氨酰胺生产中的应用
  • 1.3 谷氨酰胺合成酶
  • 1.3.1 典型细菌的谷氨酰胺合成酶(GSI)结构
  • 1.3.2 细菌 GS 酶催化机理
  • 1.3.3 细菌 GS 酶活性调控
  • 1.3.4 谷氨酸棒杆菌中的谷氨酰胺合成酶
  • 1.4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1.4.1 概述
  • 1.4.2 大肠杆菌表达载体的构成
  • 1.4.3 大肠杆菌表达系统
  • 1.5 代谢工程
  • 1.6 本论文的意义和目的
  • 第2章 GS 酶与6×His 融合表达
  • 2.1 引言
  • 2.2 材料与方法
  • 2.2.1 实验材料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分子生物学构建过程
  • 2.3.2 带有不同位置His-tag 的重组GS 的表达
  • 2.3.3 C 端His-tag 导致重组GS 酶完全不可溶表达的机理分析
  • 2.3.4 GS 包涵体复性初步研究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促进重组GS 酶可溶性表达的探索
  • 3.1 引言
  • 3.2 材料与方法
  • 3.2.1 实验材料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重组质粒和菌株构建策略及构建过程
  • 3.3.2 目标蛋白的表达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重组GS 酶的纯化与酶学性质研究
  • 4.1 引言
  • 4.2 材料与方法
  • 4.2.1 表达菌株
  • 4.2.2 仪器和试剂
  • 4.2.3 培养基
  • 4.2.4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诱导重组大肠杆菌表达GS 条件的优化
  • 4.3.2 带有 His-tag 的重组GS 的纯化
  • 4.3.3 重组 GS 酶学性质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第5章 GS 的腺苷化现象研究
  • 5.1 引言
  • 5.2 材料与方法
  • 5.2.1 表达菌株
  • 5.2.2 仪器和试剂
  • 5.2.3 培养基
  • 5.2.4 实验方法
  • 5.3 结果与讨论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结论和展望
  • 6.1 结论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A 仪器与设备
  • 附录B 常用生化试剂
  • 附录C 培养基和缓冲液配制
  • 附录D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
  • 附录E 酶切与连接
  • 附录F 琼脂糖凝胶电泳
  • 附录G E. coli 感受态细胞的转化
  • 附录H 菌株的培养及表达
  • 附录I 考马斯亮蓝法(Bradford 法)测定蛋白浓度
  • 附录J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测定方法
  • 附录K SDS-PAGE 蛋白质电泳
  • 附录L E. coli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附录M 凝胶层析(Gel-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操作步骤
  • 附录N 固定化金属离子螯合亲和层析色谱(IMAC)
  • 个人简历和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缬氨酸生产菌株的定向改造及发酵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9(05)
    • [2].诱变法筛选高转化率谷氨酸棒杆菌[J]. 发酵科技通讯 2011(02)
    • [3].搅拌对谷氨酸棒杆菌絮凝的影响[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1(09)
    • [4].谷氨酸棒杆菌苏氨酸脱氨酶基因敲除及对L-亮氨酸发酵的影响[J]. 中国食品学报 2010(02)
    • [5].遗传改造细菌基因组的策略:基因定点突变、基因失活和基因过表达(英文)[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2016(02)
    • [6].不同原料生产赖氨酸的研究进展[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3(10)
    • [7].谷氨酸棒杆菌耐高温驯化及发酵条件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1(08)
    • [8].谷氨酸棒杆菌串联生产氨基酸和有机酸的发酵工艺[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9].过量表达苏氨酸脱水酶对谷氨酸棒杆菌合成L–异亮氨酸的影响[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1(03)
    • [10].谷氨酸棒杆菌中氨基酸分泌转运蛋白及其代谢改造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11)
    • [11].谷氨酸棒杆菌生产缬氨酸的代谢工程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2(03)
    • [12].谷氨酸棒杆菌合成生物絮凝剂分批发酵过程的动力学模拟[J]. 化工学报 2009(12)
    • [13].谷氨酸棒杆菌基因编辑的研究进展[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5)
    • [14].谷氨酸棒杆菌过氧化氢酶的异源表达、纯化以及酶学性质[J]. 生物工程学报 2020(08)
    • [15].赖氨酸工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 生物产业技术 2019(01)
    • [16].谷氨酸棒杆菌SYPS-062合成L-丝氨酸的代谢通量分析[J]. 生物工程学报 2010(10)
    • [17].枯草芽胞杆菌谷氨酰胺转氨酶在谷氨酸棒杆菌中的分泌表达及诱导条件的优化[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6(06)
    • [18].谷氨酸脱氢酶发酵工艺的正交试验设计[J]. 化工时刊 2010(01)
    • [19].利用谷氨酸棒杆菌CRISPRi系统构建L-缬氨酸高产菌株[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7)
    • [20].代谢工程改造微生物高产氨基酸的策略[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5(03)
    • [21].稀土元素镧对Corynebacterium pekinense发酵赖氨酸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0)
    • [22].细菌苏氨酸脱水酶受L-异亮氨酸反馈抑制的关键在于其调控结构域[J]. 工业微生物 2014(05)
    • [23].谷氨酸棒杆菌发酵生产1,5–戊二胺的代谢流分析[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5(01)
    • [24].谷氨酸棒杆菌产L-色氨酸重组菌株的构建[J]. 现代食品科技 2014(04)
    • [25].谷氨酸棒杆菌argG基因缺失菌株的构建[J].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6)
    • [26].代谢木糖重组谷氨酸棒杆菌的构建[J]. 生物加工过程 2014(02)
    • [27].支链氨基酸生物合成及其代谢工程育种研究进展[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4(02)
    • [28].生物转化法生产琥珀酸进展与展望[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3(05)
    • [29].产L-丝氨酸谷氨酸棒杆菌的代谢工程改造和代谢流分析[J].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2012(04)
    • [30].谷氨酸棒杆菌H~+-ATPase基因失活提高谷氨酸产生量[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1(01)

    标签:;  ;  ;  ;  ;  

    谷氨酰胺合成酶的表达、纯化、酶学性质及腺苷化现象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