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通常,师生相互理解被认为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顺利展开教育教学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实践中,老师往往以为他们能够或者说已经准确地把握了学生及师生相互关系,而学生也往往以为他们能够或者说已经准确地把握了老师及师生相互关系。事实上,大量现象表明,师生之间相互认知存在很大差异。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对两所中职学校师生相互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并对认知差异出现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就如何促进师生之间相互认知给出了一些建议。研究结果证实了师生相互认知差异的存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他们对自己能力和态度的评价明显要高于对对方能力和态度的评价,而且差异还相当大。在师生关系方面,教师的评价比学生的评价积极。在师生沟通愿望方面,虽然两者的愿望都不是很强,但教师的愿望还是比学生的愿望强烈。师生相互认知存在差异,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内部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外部因素主要有制度因素。为了将认知差异降到最低,教师和学生必须共同努力,正确地认知自我、认知他人。这一目标对师生双方都是挑战,首先要求双方意识到师生相互认知差异是一种客观现象;其次要通过制度建设,给师生相互沟通创造良好条件;另外,还有必要进行心理训练,避免一些心理效应的负面的作用。受研究精力和经费的限制,本文所调查的样本还不是很大;在认知差异形成的原因方面,本文尽管也进行了一些个别追踪访谈,但不是很系统,猜测的成分多,实证的成分少了些。这是本文进一步研究要着力解决的两个环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等职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路径再择与前景展望[J]. 中国建设教育 2008(12)
- [2].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及教育对策[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12)
- [3].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2)
- [4].探讨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问题[J]. 中国农村教育 2020(03)
- [5].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创新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20(08)
- [6].《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对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与意义[J]. 职业 2020(10)
- [7].浅谈中等职业学校农艺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J]. 安徽农学通报 2019(04)
- [8].当前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旬刊) 2019(05)
- [9].校长课程领导力及其提升路径——以中等职业学校的校长为例[J]. 教育探索 2019(05)
- [10].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规模发展研究[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01)
- [11].浅析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J]. 教育现代化 2018(39)
- [1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调查与分析[J]. 运动 2018(14)
- [13].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抑郁程度调查及对策研究[J]. 才智 2018(31)
- [1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生的学生管理[J]. 中国新通信 2016(23)
- [15].学《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以培养工匠精神[J]. 职业教育(中旬刊) 2017(02)
- [16].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能力培养及教学对策[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7(12)
- [17].中等职业学校一体化课程班级的管理方式分析[J]. 才智 2017(13)
- [18].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中应注重的四个追求[J]. 职业技术 2017(08)
- [19].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探讨[J]. 西部素质教育 2016(09)
- [20].浅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的新思路[J]. 电子世界 2014(16)
- [21].加强中等职业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思考与探讨[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9)
- [22].临沧市成功举办2019年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J]. 云南教育(视界时政版) 2019(11)
- [23].在沈阳招生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报考索引[J]. 招生考试通讯(中考版) 2019(07)
- [24].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基建融资对策研究[J]. 经济管理文摘 2020(03)
- [25].《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践行路径探究[J]. 基础教育论坛 2020(12)
- [26].订单培养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发展的影响[J]. 文理导航(中旬) 2020(10)
- [27].巧借文本瑕疵 掘进解读深度[J]. 语文教学之友 2017(07)
- [28].我对中职情趣语文教学构建与生成的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1)
- [29].以情动人,曲高不再合寡——中职公共音乐课程创新浅谈[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22)
- [30].浅谈中等职业学校音乐欣赏课[J]. 课程教育研究 201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