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2013级上海杨浦200082
摘要: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各种安全事故和交通事故造成的严重创伤明显增多。创伤的急救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伤急救,救治效果有显著的差别。但不管采取任何救治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建立和建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体系,使创伤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本文对床上急救研究进行简要综述。
关键词:创伤急救;研究进展
近年来,创伤已成为社会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据估计,我国每年死于创伤者至少为十余万人,受伤人数达百万。创伤在我国城市人口死因中占第5位,在农村中占第4位。创伤的急救目前没有统一的模式,不同的医院根据自身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伤急救,救治效果有显著的差别。但不管采取任何救治模式,目的都是为了建立和建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体系,使创伤救治成功率不断提高,人民生命得到更好的保障。
一、健全医疗急救网络十分重要
对于创伤急救的重伤员能否得到及时和有效的救治,医疗网络至关重要。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赵晓刚等报告,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在休克早期不能得到有效输血或液体复苏的情况下,纳洛酮可作为早期抗休克治疗的较理想的药物。目前创伤评分对评价创伤病人的伤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解放军414医院周建峰认为,简明损伤标准(AIS)、损伤严重程度评分(ISS)对严重胸外伤合并全身多发性创伤的严重程度评价具有良好的量化作用,而ISS显著优于AIS。该院潘春英报告,根据对567例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病人的死因分析,急诊严重多发性创伤中因交通事故所致的死因占第1位(67%)。苏州市卫生局秦文斌认为,车祸现场人员缺乏急救知识和救护人员到达现场时间长是院前急救所面临的大问题。因此今后还需进一步健全医疗急救网,努力使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协调有序。
二、重视创伤救治的“时间窗”
创伤急救的“时间窗”观念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创伤后死亡有3个高峰:第1高峰是指伤后数数分钟内,约占50%,称为即刻死亡或现场死亡;第2高峰是指伤后数小时内,约占30%,称为早期死亡;第3高峰是指创伤24h后,通常在伤后1~4周内,占10%~20%。可见严重创伤后的即刻死亡和早期死亡在创伤的3个死亡高峰中占较大比例,患者生存与死亡的时间宽度很窄,稍耽搁即失去抢救时机,能否在“黄金时间”内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治疗,往往比伤情本身更影响生存率,“黄金时间”是创伤救治的关键干预阶段。创伤后的第1小时称为“黄金1小时”,“黄金时间”的最终目的是缩短患者创伤至手术时间或被送到ICU时间,实现早期确定性救治。急救“白金10分钟”是指紧急事件发生后,不论通过怎样的程序,均以患者被送到医院急诊科或相应病房抢救室的时间为起点,到医生进行紧急救治的最初10分钟为止。“白金10分钟”不仅是急救医学范畴的时间概念,更是社会范畴的时间概念,其目的在于对社会公众进行急救知识的培训和普及,加强群众性现场创伤急救知识培训,让更多的人掌握简单的现场急救方法与技能,灾难发生时能够做到自救和互救。
三、做好院前急救减少院前患者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院前急救是急诊医疗服务的最前沿,是患者未到达医院前实施的现场救治和途中监护的医疗活动,建立有组织、有效率的创伤院前急救体系能显著改善创伤患者的预后。多数欧洲国家强调“就地抢救”,利用移动的ICU,即配备专业急救人员和医疗设备、可进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除颤、生命体征监护等高级生命支持的救护车,在现场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复苏和稳定,然后转至医院。然而现场实施高级创伤急救技术会延长现场滞留时间,因此采用哪种方法应根据现场对患者创伤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判断等具体情况来决定,权衡实施高级创伤急救技术和延长院前时间的利弊。我国大部分地区目前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急救网络,但仍有一些农村和大的矿区的院前急救反应不及时,从打电话发出呼救信号到伤员被转运到相应医院的时间可能在2个小时以上,就要考虑对患者进行一定的高级监护和治疗后再转运,以保障转运过程中的安全。但不管采用何种院前救治模式,都必须保证“急”和“救”的有效实施。
四、充分利用ICU医疗资源做好院内早期治疗
院内创伤救治是降低创伤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重要环节,及时的院内救治是指患者能够尽快得到确定性治疗。因此要求复苏、评估病情和急诊手术等措施必须立即实施,从而迅速稳定患者病情,使患者能够尽快接受确定性治疗。严重的创伤以多发伤常见,因多发伤伤情危重、复杂,需要多学科协作处理。为适应现代创伤急救的需要,必须彻底改变急诊科分科就诊的局面,形成整体化、系统化、专业化的自主型创伤急救模式,不断提高创伤急救的效率。严重创伤患者进入抢救室即开始严密监护和加强监护,要充分利用ICU的医疗资源,全程进行ICU监护治疗,必要时,通过实行“移动ICU”等办法,使ICU医师走出ICU提前干预到创伤复苏阶段。确定性诊断和抢救治疗后,手术后或非手术严重创伤患者收入ICU病房,继续进行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
综上所述,建立和健全院前急救、院内救治的一体化救治体系,注重创伤救治的每一个环节,体现了创伤救治的实效性和整体性,创建有效的绿色通道将急诊手术室、ICU与院前急救相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医疗服务体系,做到院前院内急救的无缝衔接,才会使多发损伤患者在“黄金时间”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
参考文献:
[1]魏文杰,王玉敏等.综合管理办法在建立优质120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临床医师.2014,(12).
[2]王文学,孙爱菊等.对急救医疗服务网络规划和建设的探讨[J].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4,(11).
[3]张永飞,张红丽等.高速公路伤的急救医疗服务系统[J].中国现场急救医学.2014,(10).
(作者简历:文祺,男,1995年10月生,海军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在校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