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的灾难恢复系统的分析和建设

中国人寿的灾难恢复系统的分析和建设

论文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越来越依赖于信息化数据处理来完成它的商业行为,保证它在业界的竞争力。信息建设的安全性和高可用性越来越成为关键。如何给信息建设上保险,提高企业弹性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而企业弹性、信息安全性、信息技术高可用性都涉及到一个核心—灾难恢复系统。随着业务和数据的不断集中,企业的运营对IT系统的依赖越来越强,IT系统故障造成的损失也就越来越大。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目前已完成了财务系统、核心业务系统在总部及上海的物理集中。如果总部或上海因灾难导致IT应用停顿,那么公司大半的保险业务都将停顿,无疑会对公司的信誉、品牌形象等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必须建立相应规模的容灾备份系统,去除单故障点,保证公司的信息安全性、高可用性,提高公司运营的弹性。灾难恢复是指利用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关资源,确保已有的关键数据和关键业务在灾难发生后,在确定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和继续运营的过程。按照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的要求,企业信息系统灾难恢复工作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抵御灾难和重大事故的能力,减少灾难打击和重大事故造成的损失,确保企业信息系统的数据安全和作业持续性,保证市场和社会经济的稳定。本文主要针对以下内容进行讨论:1、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的必要性(背景,现状),分析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的基本需求,提出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RTO和RPO的目标。2、企业级灾难恢复技术,讨论当今各项灾难恢复技术的优缺点。3、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建设方案,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的阶段战略,详细讨论各阶段灾难恢复系统的建设方案及实施情况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
  • 1.3 论文期间的工作
  • 1.4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二章 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分析
  • 2.1 灾难恢复系统研究的基本内容
  • 2.1.1 灾难恢复系统研究的对象
  • 2.1.2 灾难恢复系统的关键衡量指标RTO和RPO
  • 2.1.3 灾难备份和灾难恢复的层次
  • 2.2 灾难恢复的模式
  • 2.2.1 数据级灾难备份和应用级灾难备份
  • 2.2.2 两中心模式与三中心模式
  • 2.3 中国人寿的网络架构
  • 2.4 中国人寿的IT系统应用现状
  • 2.5 中国人寿IT系统的备份状况
  • 2.5.1 备份设备现状
  • 2.5.2 备份系统现状分析
  • 2.6 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建设的两阶段战略
  • 2.6.1 过渡阶段
  • 2.6.2 灾备中心阶段
  • 第三章 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方案设计
  • 3.1 灾难恢复系统设计的依据
  • 3.1.1 业务连续运行
  • 3.1.2 业务影响分析
  • 3.2 典型的数据复制技术
  • 3.2.1 基于主机的数据复制——Symentac VVR
  • 3.2.2 基于存储的数据复制——EMC SRDF
  • 3.2.3 基于存储的支持异构平台的数据复制——EMC RecoverPoint
  • 3.2.4 基于数据库的数据复制——Informix HDR
  • 3.2.5 带内(In-band)数据复制——IPstore
  • 3.2.6 复制技术比较
  • 3.3 过渡阶段灾难恢复系统方案设计
  • 3.3.1 目标
  • 3.3.2 灾难恢复系统方案
  • 3.3.3 方案概述
  • 3.4 灾备中心阶段灾难恢复系统方案设计
  • 3.4.1 目标
  • 3.4.2 灾难恢复系统方案
  • 3.5 灾难恢复计划
  • 第四章 中国人寿灾难恢复系统实现
  • 4.1 过渡阶段的灾难恢复系统实现
  • 4.1.1 实施流程
  • 4.1.2 实施步骤
  • 4.1.3 压力测试情况
  • 4.1.4 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 4.1.5 实施小结
  • 4.2 灾备中心的工程建设状况
  • 4.2.1 灾备中心建设的原则
  • 4.2.2 灾备中心的基础设施
  • 4.2.3 灾备中心的网络连接
  • 4.2.4 灾备中心的机房
  • 4.2.5 灾难恢复系统的测试和演练
  • 4.3 灾难恢复的发展趋势
  • 第五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附录 名词解释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中国人寿的灾难恢复系统的分析和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