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体表达文库论文-李尤简,张国奇,郭吉星,陈新凯,豆晓霞

抗体表达文库论文-李尤简,张国奇,郭吉星,陈新凯,豆晓霞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体表达文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纳米抗体,噬菌体展示文库

抗体表达文库论文文献综述

李尤简,张国奇,郭吉星,陈新凯,豆晓霞[1](2014)在《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原核表达及其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克隆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并在大肠杆菌中诱导表达,纯化重组蛋白免疫健康的双峰驼(Bactrian camel),分离其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RNA,利用RT-PCR扩增骆驼重链抗体IgG2、IgG3的可变区(VHH)基因片段,将VHH片段与pCANTAB5E连接后电转入大肠杆菌TG1构建纳米抗体文库。结果显示,纳米抗体文库容量为9.5×10~5,挑取部分克隆进行测序分析,所获得的纳米抗体文库具有良好的多态性,为进一步筛选绵羊MSTN的高特异性纳米抗体片段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肖红冉[2](2013)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rns)/E2的原核表达及噬菌体展示anti-BVDV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业发达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奶牛和种牛,将本病传入我国,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发达国家针对感染牛群多采取大量淘汰或屠杀,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对BVDV进行预防,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防治BVDV的途径,以便更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自杂交瘤细胞技术问世,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抗体来自于有机体,使用过程中无毒性,在人们看来抗体用于治疗疾病似乎具有无限的潜力。然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依然存在各种缺陷,比如:体积大、稳定性差、制备工艺繁琐、耗资高、必须人源化等。驼科动物和鲨鱼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这种重链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具有体积小、容易获得、高水溶性和稳定性、能够识别沟槽或缝隙间的抗原表位及结合活性好等优点,被称作是单域抗体,又称纳米抗体。鉴于单域抗体的这些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本项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BVDV-NADL株E~(rns)(E0)、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pACNR/NADL质粒中扩增E~(rns)、E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rns)、pET-32a-E2,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用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接种长满单层的MDBK细胞,接种72h后,收取病毒液。将全病毒灭活,免疫双峰驼。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重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噬菌体展示载体,经过多次连接转化TG1感受态细胞,构建初始文库。利用M13KO7辅助性噬菌体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展示anti-BVDV纳米抗体文库。本试验成功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rns)、E2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分别为45KD、64KD左右,经Ni-NTA蛋白纯化仪纯化蛋白,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Westernblot试验表明目的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以cDNA为模板,扩增驼源重链抗体可变区序列,构建库容量为4.32×105初始文库。辅助噬菌体救援后,获得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滴度达1.3×10~(11)。为后续利用BVDV的囊膜蛋白E~(rns)、E2作为抗原筛选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BVDV的纳米抗体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3-06-01)

刘斌[3](2007)在《成人急非淋M_2型患者AML1/ETO mRNA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scFv单链抗体文库构建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形成的AML1/ETO(AE)融合基因编码产物是一种多功能蛋白质,可通过影响细胞内许多信号传导系统和靶分子而参与细胞的分化与增值,细胞凋亡以及自我更新等过程。因此,AE融合蛋白被认为是引起t(8;21)(q22;q22)染色体易位阳性的成人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即急非淋,特别是ANLL-M_2型患者发病的关键因素,也是靶向治疗该类患者一个潜在的靶分子,而高效、特异性靶向传递药物抑制或干扰AE的表达是靶向治疗AE融合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关键。近期发现,单链抗体可变区片段(scFv)即单链抗体能够高效、特异性传递药物到达靶细胞。为此,本研究在分析了AE融合基因mRNA在ANLL-M_2型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初步构建了AE融合基因表达阳性患者的scFv单链抗体文库。第一章ANLL-M2型患者AE基因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目的:分析ANLL-M_2型患者AE融合基因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表现,疗效的关系以及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ANLL-M_2患者AE融合基因mRNA表达,根据AE融合基因表达结果将患者分成AE融合基因表达阳性组(A)和AE融合基因表达阴性组(B)。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白细胞计数及骨髓原始细胞数等进行比较分析,并比较其治疗缓解率。通过8个月随访,评价其在预后判断中的意义。结果:在23例ANLL-M_2患者中,12例可检测到AE融合基因mRNA表达,占所检测患者的52.2%。其中,11例为M_(2a),1例为M_(2b)。与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阴性患者比较,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平均年龄较轻,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低,临床上易出现发热,出血。经治疗后,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缓解率为75%,而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阴性患者为36%。经8个月随访发现,1例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阴性患者在缓解后第4个月复发并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而死亡,另1例在缓解后第7个月复发,而AE融合基因mRNA阳性患者在8个月随访中无复发。结论:在ANLL-M_2患者中50%左右表达AE融合基因mRNA,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更易出现发热,出血倾向,但是他们的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第二章AE基因表达阳性患者scFv单链抗体文库构建的初步研究目的:构建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scFv单链抗体文库。方法:通过RT-PCR分别扩增全套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切胶回收目的片段,用连接肽(Linker)将VH、VL连接成VH-Linker和VL-Linker。结果:通过67种PCR扩增,从AE融合基因mRNA阳性M_2型患者骨髓淋巴细胞中扩增出全套人抗体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基因并得到6种VH家族基因,11种VL家族基因(5种Vκ和6种Vλ)。同时通过连Linker将VH、Vκ和Vλ拼接成6种VH-Linker、5种Vκ-Linker和6种Vλ-Linker。结论:通过大量的PCR扩增,成功地从AE融合基因mRNA表达阳性患者骨髓淋巴细胞中扩增出人全套重链(VH)和轻链(VL)可变区,并通过连接肽(Linker)拼接成VH-Linker和VL-Linker,为下一步构建scFv单链抗体库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期刊2007-05-01)

尹芳,时永全,陈彩平,乔泰东,陈宝军[4](2003)在《胃癌耐药相关抗体MGr1筛选文库获得的基因MGr1-A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研究肿瘤的多药耐药现象,应用胃癌耐药相关的单克隆抗体MGr1筛选肿瘤耐药细胞表达文库获得的一个稳定阳性克隆的cDNA片段MGr1-Ag1,检测MGr1-Ag1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及表达水平.方法:利用原位杂交技术,对MGr1-Ag1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分布进行了检测,以了解其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结果:MGr1-Ag1mRNA定位在胃腺体细胞的胞质中,为蓝色小颗粒,呈弥漫性分布.MGr1-Ag1mRNA在SGC7901/VCR阳性信号明显高于SGC7901,胃癌与癌旁组织相比,MGr1-Ag1mRNA的阳性表达率均有显着差异(P<0.05).MGr1-Ag1mRNA在胃癌(50.00%)、癌旁组织(71.42%)、高分化腺癌(68.75%)和中分化腺癌组织(57.14%)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着差别,但高分化组和中分化组都与低分化腺癌组织(10.00%)差别显着(P<0.05).此外,MGr1-Ag1mRNA还分布于小肠及大肠腺体内,因例数偏少,未做统计.结论:MGr1-Ag1与胃癌的分化程度有关,随着组织的分化程度增高,MGr1-Ag1mRNA的阳性表达率增加.(本文来源于《世界华人消化杂志》期刊2003年01期)

贾松惠[5](1997)在《重组人G-CSF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和抗-G-CSF抗体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的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G-CSF),具有特异地刺激和调节粒细胞系统的增殖、分化、存活和活化等作用,因此在放射性损伤的救治以及肿瘤患者放化疗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G-CSF也与体内炎症等严重病理过程中嗜中性白细胞的大量增加和激活有关。后者又可因“呼吸暴发”效应释放大量氧自由基等成份,在清除异己的同时,对自身组织也产生影响。保持体内粒细胞的动态平衡是对一些临床疾病诊治的重要环节,其中研制和应用抗G-CSF抗体也将是一个重要方面。本研究利用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在基因工程抗体领域具有重大突破的全套噬菌体抗体表面表达技术,对抗G-CSF单链抗体(ScFv)进行了研究。从人重组G-CSF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中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后,用抗体可变区PCR混合引物进行全套抗体V_H、V_L扩增,经重迭延伸反应在体外随机装配成ScFv。将其克隆至噬菌粒载体pCANTAB 5E中。电转化含Sup E的E.coli菌株,以辅助噬菌体M13KO7超感染噬菌粒文库,构建成全套ScFv基因表面表达文库。利用固相化G-CSF吸附含有特异抗体片段的噬菌体颗粒进行富集筛选。经四轮panning后,用ELISA法从噬菌体克隆中,筛选到9个具有G-CSF结合活性的完整重组噬菌粒克隆。对其中叁个阳性克隆中的ScFv基因全序列进行了核苷酸序列测定,从而获得了6个抗体可变区基因全序列。计算机分析表明它们均系新发现的鼠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将阳性克隆感染不含Sup E的E.coli菌株,从而获得目的抗体片段的可溶性表达。用特异性ELISA、Dot blots以及G-CSF依赖细胞株抑制实验等进行活性检测,显示其均能与G-CSF特异性结合,表明所得ScFv均为G-CSF特异性抗体分子片段。 我们采用全套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系统,绕过杂交瘤技术,从G-CSF免疫小鼠脾细胞mRNA出发,构建全套ScFv基因的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从中获得了具有G-CSF结合活性的ScFv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为进一步筛选具有较高亲和(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1997-05-01)

邓健蓓[6](1995)在《人AFP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基因文库的构建筛选及其基因序列分析和表达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是肝细胞癌的特征性蛋白,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一直受到广泛的重视。AFP在体内可运载不饱和脂肪酸至肝癌细胞吸收利用,并可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而保护肿瘤细胞逃脱免疫监视,对维持肿瘤细胞生长增殖起着一定的作用,在分泌释放之前可停留在肝癌细胞表面,成为肝癌细胞的重要标志物,这一特性是利用抗AFP抗体进行肿瘤显像诊断和导向治疗的物质基础,近年来,已有不少鼠源性抗AFP单克隆抗体及抗体分子片段在这些方面应用的报道。鼠源性单克隆抗体由于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其实际应用价值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基因工程改造的各种新型抗体,尤其是单链抗体和在此基础上构建的双功能抗体,能够克服单克隆抗体的主要缺点,因而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抗AFP基因工程抗体的研究还比较少,1992年Hong等曾从一株分泌鼠抗人(本文来源于《第四军医大学》期刊1995-05-01)

抗体表达文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牛病毒性腹泻/粘膜病(Bovineviraldiarrhea/mucosaldisease)是由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引起的、主要发生于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诊特征为黏膜发炎、糜烂、坏死和腹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广泛存在于欧美等许多养牛业发达的国家。自1980年以来我国从国外引进奶牛和种牛,将本病传入我国,并对病毒进行了分离鉴定。发达国家针对感染牛群多采取大量淘汰或屠杀,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对BVDV进行预防,给畜牧业生产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促使人们不断寻求新的防治BVDV的途径,以便更好的控制该病的发生和流行。自杂交瘤细胞技术问世,单克隆抗体已被广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抗体来自于有机体,使用过程中无毒性,在人们看来抗体用于治疗疾病似乎具有无限的潜力。然而传统的单克隆抗体依然存在各种缺陷,比如:体积大、稳定性差、制备工艺繁琐、耗资高、必须人源化等。驼科动物和鲨鱼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天然缺失轻链的重链抗体。这种重链抗体的可变区序列具有体积小、容易获得、高水溶性和稳定性、能够识别沟槽或缝隙间的抗原表位及结合活性好等优点,被称作是单域抗体,又称纳米抗体。鉴于单域抗体的这些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本项研究根据GenBank公布的BVDV-NADL株E~(rns)(E0)、E2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引物,采用PCR技术从pACNR/NADL质粒中扩增E~(rns)、E2基因,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32a-E~(rns)、pET-32a-E2,将其转化至大肠埃希菌BL21中,经IPTG诱导,用SDS-PAGE及Westernblot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情况及其反应原性。将牛病毒性腹泻病毒接种长满单层的MDBK细胞,接种72h后,收取病毒液。将全病毒灭活,免疫双峰驼。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并提取总RNA,反转录成cDNA。采用巢式PCR技术扩增重链抗体可变区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构建噬菌体展示载体,经过多次连接转化TG1感受态细胞,构建初始文库。利用M13KO7辅助性噬菌体超感染构建噬菌体展示anti-BVDV纳米抗体文库。本试验成功构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rns)、E2的原核表达载体,经诱导表达目的蛋白分别为45KD、64KD左右,经Ni-NTA蛋白纯化仪纯化蛋白,获得纯度较高的蛋白。Westernblot试验表明目的蛋白具有很好的反应原性。以cDNA为模板,扩增驼源重链抗体可变区序列,构建库容量为4.32×105初始文库。辅助噬菌体救援后,获得噬菌体展示纳米抗体文库,滴度达1.3×10~(11)。为后续利用BVDV的囊膜蛋白E~(rns)、E2作为抗原筛选具有高亲和力、高特异性的抗BVDV的纳米抗体奠定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体表达文库论文参考文献

[1].李尤简,张国奇,郭吉星,陈新凯,豆晓霞.绵羊肌肉生长抑制素MSTN原核表达及其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与鉴定[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14

[2].肖红冉.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囊膜蛋白E~(rns)/E2的原核表达及噬菌体展示anti-BVDV纳米抗体文库的构建[D].石河子大学.2013

[3].刘斌.成人急非淋M_2型患者AML1/ETOmRNA表达与临床意义及其scFv单链抗体文库构建的初步研究[D].中南大学.2007

[4].尹芳,时永全,陈彩平,乔泰东,陈宝军.胃癌耐药相关抗体MGr1筛选文库获得的基因MGr1-Ag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研究[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

[5].贾松惠.重组人G-CSF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噬菌体表面表达文库的构建和抗-G-CSF抗体片段及其可变区基因的鉴定[D].第四军医大学.1997

[6].邓健蓓.人AFP免疫小鼠全套单链抗体基因文库的构建筛选及其基因序列分析和表达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1995

标签:;  ;  ;  ;  

抗体表达文库论文-李尤简,张国奇,郭吉星,陈新凯,豆晓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