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乔治·艾略特是英国19世纪最伟大的作家之一。她的一生坎坷不断,传奇不断。她将历史现实付诸笔端传达了自身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认识。1860年出版的《弗洛斯河上的磨坊》更是在体现作者诸多创作思想的同时展现着它作为作者自传体的独特。本文以19世纪英国社会转型时期的商业与意识环境的变迁为背景,论述了《弗洛斯河上的磨坊》如何在承接现实的同时创造了自身的环境。故此,本文侧重以空间叙事学为根据研究作者是如何设置小说中的空间意象的,其设计的方法又是怎样营造矛盾氛围、影响主人公的命运发展以及最终是如何为矛盾的化解提供依据的。艾略特将自身的经历与作品的创作结合在了一起,在选取空间意象的同时又赋予了它们特殊的含义。虽然在对创作环境的介绍以及文本空间格局的展示中,我们始终能够感受到矛盾气息的存在。但是,为“人本宗教”观念影响极深的作者却于矛盾之下暗含了矛盾化解的可能。由此,形成了由创作空间、阅读空间以及文本空间再到思想空间的升华,阐释了矛盾的终结即为爱之希望的内涵,并最终实现了由平面到一点的锥形空间的确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