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上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逐步取消高等教育免费制,随着教育收费的不断提高,助学贷款需求同步增加,在这种大背景下,国家于1999年开始实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开展的并不顺利,贷款大学生的高违约率严重打击了经办银行的积极性,尽管国家连续出台新政策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然而,大学生违约现象仍普遍存在,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亟待提高。针对大学生违约现象,构建大学生信用评级模型,完善信用风险管理方法,促进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良性循环,增强大学生诚信意识,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在综述国内外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管理手段的基础上,以影响信用风险的因素为切入点,构建了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指标体系,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建立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级模型,使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将风险控制重心前移,以帮助经办银行有效控制毕业生违约风险,促进我国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良性发展。在聚类分析进行信用评级之前,先是用因子分析对数据进行了有效处理,剔除了变量之间的相关性,使模型的解释能力更强,更准确的预测毕业生的信用违约风险。在此基础上,对模型结论进行了应用分析和价值分析。为了使信用风险评级模型能够得到科学和广泛地应用到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控制中,针对模型的需要分别从政策和技术两个层面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措施。最后,总结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和创新之处,并重点指出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以及对后续研究的展望。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1.1.1 相关概念的界定1.1.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1.2 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1.2.1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1.2.2 信用风险引致风险分析1.2.3 信用风险规避机制缺陷1.2.4 信用风险研究的意义1.3 写作思路、内容体系和研究方法1.3.1 写作思路和内容体系1.3.2 研究方法与项目思维本章小结第二章 国家助学贷款文献综述与实践简介2.1 国外相关文献综述与实践2.1.1 国外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文献综述2.1.2 国外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实践简介2.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与实践2.2.1 国内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文献综述2.2.2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的最新政策分析2.3 国内外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管理的比较2.3.1 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阶段之界定2.3.2 国外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总结2.3.3 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的总结2.3.4 国内外国家助学贷款风险管理比较本章小结第三章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评级方法3.1 基于聚类分析的信用风险评级模型3.1.1 信用风险评级模型构架3.1.2 采用聚类分析法的原因3.2 因子分析概述3.2.1 因子分析概念和过程3.2.2 因子分析的数学模型3.2.3 公共因子的求解3.2.4 因子旋转3.2.5 因子得分3.3 聚类分析概述3.3.1 聚类分析的概念3.3.2 距离和相似衡量3.3.3 聚类方法及选择3.3.4 聚类结果的解释本章小结第四章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评级的实证分析4.1 指标的选取与定义4.1.1 指标的选取4.1.2 指标的定义4.2 数据的采集与整理4.2.1 数据的采集4.2.2 数据的整理4.3 模型的设计与检验4.3.1 模型的设计4.3.2 模型的检验4.4 结论分析4.4.1 结论分析4.4.2 价值分析本章小结第五章 模型应用配套措施探析5.1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的政策建议5.1.1 政府机构角色定位5.1.2 金融机构角色定位5.1.3 高等学校角色定位5.2 国家助学贷款信用风险模型的相关技术5.2.1 数据库建设及标准化5.2.2 数据挖掘技术的研究5.2.3 软件技术开发与应用本章小结第六章 研究总结及展望6.1 主要成果6.2 创新之处6.3 不足之处6.4 研究展望本章小结致谢参考文献附录: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国家助学贷款论文; 信用风险论文; 信用评级论文; 因子分析论文; 聚类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