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将连环画艺术与社会的关系作为重点,深入时代语境,考察1966年“文革”开始前17年间上海连环画的发展过程。论文不局限于单一的外部研究或内部研究的方法,而是从行业基础、创作、传播、批评、与美术界的关系等5个方面阐述这段历史,从连环画的角度打开了一扇敞向中国美术文化发展史景观的新视窗。前言介绍选题背景,阐述阿英、李树、陈履生、潘耀昌等人的文章推动连环画史研究的作用,以及从社会史角度考察连环画传播现象的方法论意义。正文第一章概述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上海连环画行业基础状况,分析连环画工作者为争取行业生存机会发表公开信事件个案,交代了社会转型期的时代背景。第二章揭示社会转型后上海连环画创作管理工作的变化及其运行机制,总结了脚本编辑、造型设计等创作活动的特征,以及程十发、贺友直等人在编绘风格、表现形式上显示个性特征。第三章研究上海连环画出版发行量统计数据,分析在连环画出版、广告、出租等传播环节的变化,揭示上海连环画工作者在行业整顿中不断改进技术,使有限的资源使用效果最优化的过程。第四章从批评机制、批评事件、批评的批评3个方面,剖析五六十年代上海连环画的舆论环境、及其批评话语意识形态化的过程,梳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相关批评,并对之展开批评分析,指出收藏市场带动下的批评所存在的问题。第五章探究五六十年代上海连环画与其它画种间的关系,廓清它对美术界及美术史发展进程的影响,通过讨论“连环画味”、画风“精致化”等问题,总结出这门艺术的独特性、局限性、及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等特征。结语部分揭示连环画史研究的现实处境,展望了连环画艺术的发展前景。本文的创新点是:一、前辈的连环画史研究多为线性叙述,而本文采用多维视角,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这一特殊时段切入上海连环画的发展历史,兼重考察共时性和历时性的现象,将研究工作推向了深入;二、上海是中国连环画行业的重镇,这座城市的五六十年代的连环画传播现象在全国而言是具有代表性意义的。艺术史学界迄今为止出现的连环画史研究成果,都是从全国范围展开考察的,而本文从地域性美术文化的角度切入研究,以上海为中心剖析该市连环画发展历程的同时,也勾画出了当时中国连环画历史的一个缩影;三,连环画文字编辑工作关系到画面的构思和作品整体艺术效果的展现,然而其研究价值一直未受到重视,本文则将这项工作的发展过程纳入了连环画史的研究范围,将连环画视为一个交织了绘画、文学两种创作路径的综合艺术形态,对其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发展面貌做了完整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