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达州市渠县双土乡卫生院四川达州635216)
【摘要】目的: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4年5月—2017年5月间收治的200例肠痉挛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开塞露灌肠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应用硝苯吡啶进行联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6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对小儿肠痉挛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对患儿的胃肠功能的改善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肠痉挛;硝苯吡啶;开塞露灌肠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8)25-0070-02
小儿疾病中肠痉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它在临床上又称为痉挛性肠绞痛,通常是因为患儿的肠壁平滑肌进行收缩而导致的腹痛。临床上表现为阵发性腹痛,有时候腹痛的时间长达十分钟以上,造成患儿疼痛难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1]。为了研究肠痉挛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随机选取我院的200例肠痉挛患儿分别进行开塞露灌肠治疗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200例肠痉挛患儿,所有的患儿无其他类疾病,均符合肠痉挛疾病的诊断标准,所有的患者中,男性患儿127例,女性患儿73例,观察组患儿中男性有70例,女性患儿有35例,对照组患儿中男性患儿有57例,女性患儿有38例;观察组患儿的年龄在5岁~13岁,平均年龄在(7.2±0.4)岁,对照组患儿的年龄在6岁~14岁,平均年龄在(79.0±0.8)岁,两组患儿在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上比较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儿进行开塞露灌肠治疗,具体方法为:患儿发生肠痉挛时,通过患儿的肛门将开塞露进行注入,一次注入10毫升,注入结束后进行观察,观察时间不少于20分钟,等患儿的腹痛症状消失后,对患儿的大便进行常规的检验;观察组患儿进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治疗方法为:开塞露灌肠治疗同对照组一样,同时对患儿进行口服硝苯吡啶片,一次服用10毫克,如果患儿在半个小时内,临床症状没有缓解的话,对患者再进行口服10毫克的硝苯吡啶片,然后观察患儿的临床症状,待到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后,对患儿进行常规的检查。
1.3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有效率通常分为显效,有效及无效三种情况,显效是指患儿在5分钟到十分钟之间腹痛情况消失,临床症状消失80%以上,在治疗结束后患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有效是指患儿在十分钟到二十分钟内腹痛消失,临床症状消失30%~79%,,治疗结束后患儿没有出现复发情况;无效是指患儿在治疗后腹痛较治疗前无变化,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小于30%,治疗结束后患儿出现复发现象,治疗有效率=(总例数-无效)/总例数×100%;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通过患儿的疼痛评分法对患儿的疼痛进行评分,用0分到10分进行评分,10分最为疼痛,0分无疼痛感。
1.4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21.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若检验所得的P≤0.05,则代表所对比的数据具有显著差异,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儿100例治疗结束后,显效的有53例,有效的有46例,无效的有1例,因此观察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9%,对照组100例患儿治疗结束后,显效的有33例,有效的有35例,无效的有32例,因此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68%,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明显,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结束后患儿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的胃肠功能改善情况,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讨论
现代社会中,少儿疾病严重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少儿肠痉挛是一种腹部出现持续性阵痛的疾病,这种疾病会根据患儿的身体素质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腹痛,同时对于少儿肠痉挛疾病,存在着多种诱发因素,常见的诱发因素为食物刺激、患儿的胃肠动力过高及胃肠道存在过量的气体等[2]。因此在传统的临床治疗,是一种解痉药物治疗,临床上常用的解痉药物是盐酸双环胺或者西托溴铵,这种解痉药物是作用于患儿的肠道平滑肌,对患儿的肠道平滑肌的强烈收缩有着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这种解痉药物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不能够完全的治疗少儿肠痉挛,并且还会引发患儿出现不良反应[3]。在临床上,常常会对肠痉挛患儿进行一些腹部的止痛措施,例如,对患儿的腹部进行热水袋保暖,或者对患儿进行腹部按摩等措施,能够缓解一部分腹痛,硝苯吡啶属于一种通道阻滞济,在临床上能够对高血压患者有降血压作用,它是一种对心肌血管的平滑肌细胞中的钙离子进行抑制,使得血管平滑肌变得松弛,使得血压降低,同时它还能够减少患儿的心肌的耗氧量,增强患儿的呼吸,并且对患儿肠道的吸收还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使得患儿的食管运动频率降低,从而减少对肠道的内部压力。本次研究主要是对少儿肠痉挛疾病进行开塞露灌肠治疗和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比较两种的临床治疗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99%,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68%,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显著,因此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胃肠功能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治疗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腹部疼痛,在临床上应加大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董蕾.硝苯吡啶联合开塞露灌肠治疗肠痉挛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6,18(05):2487-2488.
[2]李翠莲.用开塞露治疗小儿肠痉挛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论丛,2015,13(02):274-275.
[3]宋博生,方桂华,皮桂荣,等.分析开塞露在小儿肠痉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J].2017,32(06):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