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维志广西钦州市第八中学535000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迎接21世纪的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数学课作为基础学科,实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学生的个人特长尤为必要。
一、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误区
1.不会区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根本对立的两个教育观。“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倾向”。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对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教育目的不同。“应试教育”着眼于分数和选拔,以考取高分、获得升学资格为目的,属急功近利的短视行为;而素质教育则适应教育者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旨在提高国民素质,以追求教育的长远利益为目标。
(2)教育对象不同。“应试教育”重视高分学生,忽视了大多数学生和差生。而重视高分学生,更确切地说是重视高分,是违背了义务教育的宗旨,违背了“教育机会人人均等”的原则。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学生,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正是面向每一个有差异的学生,才能体现平等,要求尊重每一个学生。
(3)教育内容不同。“应试教育”紧紧围绕考试和升学需要,只教应试内容,忽视了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理论知识的运用及动手操作,以致学生在实际问题面前束手无策。而素质教育立足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教以适合学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重教学过程、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不过于注重考试结果。
(4)教育方法不同。“应该教育”采取急功近利的做法,大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加班加点,死记硬背,“填鸭式”等,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使学生的能力得不到全面的培养。素质教育则要求开发学生的潜能与优势,重视启发诱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发展。
(5)教育评价标准不同。“应试教育”要求学校的一切工作都围绕着备考这个中心而展开,要求学生积累与考试有关的知识、形式、应试技能以考取高分,要求教师将分数作为教学的唯一追求,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和老师水平的唯一标准;素质教育则立足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以多种形式全面衡量学生素质和教师的水平。
(6)教育结果不同。“应试教育”下大多数学生被忽视,产生了厌学情绪,片面个性受到压抑,缺乏继续发展的兴趣与能力。在素质教育下,全体学生的潜能达到了充分发挥,获得了素质的全面提高,个性得到了充分而自由的发展,为今后可续发展打下了扎实基础。
2.不会改变教育观。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事业,现代化不仅是“物质”的现代化,同时也是“精神”的现代化,即“人”的现代化,并最终取决于人的现代化。人的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人的素质。
3.不会转变学生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思想教育,以育人为本,基础教育应对中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素质培养。
4.教育改革力度不够。素质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而不是一个具体的过程或一种具体的方法,是通过学校的各种教学活动来进行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渠道,我们必须改革课堂教学方法,要从时代和社会发展的特征和趋势来审视过去的教学方法,也要研究文化传统的问题,更要积累科学技术的新成果,吸取教训,积累经验。
二、初中数学素质教育实施策略
1.注意创设情境,创设和谐氛围,培养良好的心境和兴趣。数学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除了考查课堂知识结构合理安排外,很大程度是看能否创设和谐的环境,去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使之感到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情。
2.引进成功的激励,有利于培养坚强的意志和情感。数学课堂教学中引进激励的知识竞赛、技能竞赛等,不仅能唤起学生的兴趣,还能激起他们完成学习任务的强烈愿望,增强他们参与学习的信心和进一步锻炼意志的决心,增强他们高度的集体荣誉感。
3.鼓励学生参与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自主探索。现代数学教育思想认为: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重要途径。数学老师应该根据数学课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
4.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意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因为思维始于实践,实践促进思维,理论在实践中巩固,经验、知识在实践中积累。在数学教学中,要适当给学生检验所学知识的机会。教师要尽量地创造条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走出教室去实地亲身体验,使之感受到数学在实践活动中的乐趣与作用,并帮助他们找到数学知识的生长点。
5.改变过去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增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授课方式。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引导学生一个问题寻求多种解答途径,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的广泛性。这样,便能逐渐地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我们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做到上述几点,才能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迎接国际竞争提供人才,才能使教育接受21世纪科技的挑战,才能全面地提高中华民族的民族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