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

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中风病又名卒中,是一种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舌踻斜;或不经昏仆,仅以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偏身麻木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现代中医临床常见疾病。一般来说,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出现上述症状者。中风病以其发病急骤,变化难测,病情危重,后遗症多而列风劳臌隔四大难症之首,自远古以来就受到医家重视,是历代医籍中论述最多、理论观念争执最繁杂的疾病之一。正是由于中风病复杂难治,预后多不理想,所以若能够在发病之前,就采取措施以阻止中风的发生无疑是最理想的,因此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对中风病预防的研究。在这方面做了一些论述,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直到今天仍值得我们在开展中风病预防工作时研究借鉴并发扬光大。中医预防强调“治未病”,主张从整体观念出发,坚持辨证施治,注重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调衡,充分发挥人的自主健康能力,其作用涵盖了中风病病前、病中和病后的所有层面,具有系统、全面的优势。现代临床研究也证明,使用中医药预防中风病具有较好的效果,因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对比现代预防医学在中风病预防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医学对中风病预防的研究和临床实践,越来越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中风病危险因素认识的局限性。现代预防医学认为中风病的危险因素分为不可干预因素和可干预因素两类。前者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等;后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脂异常、动脉硬化等疾病以及抽烟、酗酒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在这种认识的指导下,现代预防医学通过危险因素筛查,可以确定中风患病的高危人群,并对高危人群所具有的危险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干预和治疗。如通过药物控制血压,积极治疗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通过药物和饮食调控血脂,改善动脉硬化等;通过宣教,帮助人们改良生活方式,戒烟限酒等等。这些对中风危险因素的认识明确客观,采取的干预措施操作性强,较为规范,便于采用。反观传统的中医学,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论述从文献中可以看到的,涉及年龄、性别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所以更多地强调通过养生保健来防止中风病的发生,而对可能引起中风的各种基础疾病的认识则是空白。其次是未病先防思想空洞化。现代医学提出三级预防理论,对疾病分别进行病前、病中及愈后的处理。其中一级预防也称对因预防,是指对引起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开展预防工作。中医预防理论中的未病先防思想与西医的一级预防理论从概念上差别不大,但如上所述,对疾病的危险因素认识的差距就较为明显。由于这种差距的存在,所以中医未病先防工作,仅仅局限于对中风先兆证的认识治疗以及养生保健,并不包括对基础疾病的治疗。而随着现代影像技术、实验室检验技术的发展,医学界对中风先兆证日益深刻,已经把它归入中风病二级预防范畴。这样,所谓未病先防,其实仅剩下养生保健的内容。养生保健固然重要,但传统中医学的养生方法并不强调“危险人群-适宜的养生方法-降低患病风险”这一模式,养生方法的针对性不强,较为笼统,在现代社会紧张的工作压力和快捷的生活节奏之下,容易造成危险人群的依从性不强,使养生保健方法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综上所述,未病先防思想虽然是我们的祖先最早提出的预防思想,曾为保证人类健康做出过巨大贡献,但是在现代社会,正逐步被空洞化。针对以上中医预防理论的不足,如何加以弥补,使之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中医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而随着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和对现代预防医学的借鉴,这个课题的解决已渐露曙光。现代医学预防理论的发展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也存在一些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对疾病的认识往往依赖于生化指标检测和影像等技术的发展,不能象中医学那样,以符合系统理论的观点来认识疾病;又如普遍成本较高,难以满足中风病预防的长期性要求,等等。但是现代医学一级预防理论中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却给了我们极大的启发。如果中医学能够象现代医学那样发现并干预决定中风发病的更为本质的因素,不就能够真正使未病先防的理念落到实处了吗?要实现这个目标,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明显力所不逮,因为辨证论治的着眼点在于证,而中风发病前,虽然有一个内伤积损的过程,但是其证候即使表现出来,也未必与中风发病时的证候相同,而且证候表现的时间相对短暂,对证治疗难以触及疾病的实质。这大概就是传统中医文献中,论及预防,必谈养生,而不强调利用方药开展疾病预防的主要原因。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中医体质学说研究逐渐兴起,使中医学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有了新的深化。中医体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组成部分,本于传统中医学的辨证论治体系,同时又跳出了“辨证”的框框,把疾病的发生、各种证候的发展以及预后转归等等临床事件更多地归因于人的体质。中医体质学说定义的体质是一种体现了人的结构、功能和心理相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源于先天,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保持稳定;同时又成于后天,在一定条件的干预下,会发生变化。人的体质状态可以通过对机体脏腑功能、阴阳气血等方面的观察来衡量和描述。基于以上认识,中医体质学说主张人在体质健康的条件下,不会或不易发生疾病,即使发生疾病,往往预后良好。但在多数情况下,人的体质是不平衡的,表现出各种偏性,这种偏性就会决定疾病的发生和变化,反过来疾病也会对体质的偏性造成影响。因此预防和治疗的目的都是保证体质状态平衡无偏,而基本方法,则是通过辨识体质,了解其偏性并加以干预以促使其回到平衡状态。利用体质学说开展中风病预防,就是通过对导致中风发病的危险因素进行中医体质学辨识,并通过改善体质,从根本上阻止这些危险因素对机体的侵害而得以实现。因而更深刻、更具有针对性。中医体质学说倡导的“治未病”理论包含了丰富的三级预防思想,特别强调一级预防。因此,在中风病的预防中日益显现出其科学价值。研究目的通过文献研究,对中医学预防中风病传统理论和方法进行反思,结合现代预防医学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对以往利用中医体质学说进行中风病预防的实践进行总结,尝试依照体质学的原则,为中风病一级预防提供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案。研究方法1.搜集资料以我校图书馆馆藏资料为基础,辅以网上检索和个人购买的图书。资料来源有如下五个方面:1.1今人点校出版的中医典籍丛书或类书。如《明清名医全书大成》、《中国古今医案类编》、《近代中医珍本集》、《常见病证中医文献专辑》、《黄帝内经研究大成》、《传世藏书·子库·医部·第六册》,等等,均列入参考文献范围。有些丛书或类书的内容有所重复,正可相互参校。1.2单行本的医经、医话和医案。如《黄帝内经素问校注》、《灵枢经》、《金匮要略译释》、《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医贯》、《卫生宝鉴》、《冉雪峰医著全集》、《医学衷中参西录》、《金匮翼》、《增评医学心法》、《雪雅堂医案附:类中秘旨》、《医学真传》、《孟河四家医籍》、《风劳臌膈四大证治》、《医学心悟》、《金元四大家医学全书》、《张山雷医集》、《张聿青医案》,等等。1.3现代和当代出版的中风研究和中医体质学说方面的专著。如《近代中医名家论治中风病荟萃》、《当代名医证治汇粹》、《中国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集》、《近代中医流派经验选集》、《清代名医医术荟萃》、《中医体质学》、《中国历代医论选讲》、《中医百家医论荟萃》、《中风病防治研究》、《古今医家诊治中风经验及发挥》、《中医体质学》、《人体体质学——理论、应用和发展》、《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等等。1.4信息量巨大的电子出版物。如《中华医典》、《文渊阁四库全书电子版》。对部分难以找到原始文献的古代医书来说,这也不失为一种补救的办法。1.5 CNKI、万方、VIP等国内权威的期刊全文数据库和论文数据库。下载近14年来有关中医防治和研究中风的主要论文400余篇,作为本论文写作的重要参考文献。2.资料研究内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历代医家之医论医案以及现代医学的部分资料进行归纳和总结,分成三个子专题进行论述,一是中医学中风预防理论的总结和反思,二是中医体质学说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三是利用体质学说开展中风一级预防的实践总结和理论探索。研究结果:1.中风预防理论和实践的总结与反思以中医学关于中风病病因病机学说的演化为纲,系统整理了从古至今中风病预防的理论和实践,并在篇后小结中对中风病预防理论和实践的不足之处进行了阐发。中风病因病机学说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一是《内经》阶段,二是外风说阶段,三是内风说提出,但医家内外风兼采阶段,四是独重内风阶段。在这四个阶段中,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各有特点,总的说来呈现逐渐丰富的趋势。《内经》时期,医家对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已经较为全面,以外风认识为主,但非常重视体内因素对发病的作用,很多理论成为后世内凤医家立论的基础。但是基于《内经》多理论探讨,少临床记录的特点,这个时期对中风病预防的认识较为丰富,但除了摄养辟邪外,很少其他的预防方法。外风说时期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偏重于“内虚邪中”,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中风病的防治偏重于疏风散邪,也有通过养生或针灸等方法改变“内虚”状态的记述,但显然并未得到重视。金元医家提出了“内风致中”的理论,开启了探讨体内因素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的新篇章,但是从那时起直到清代中期,绝大多数医家是内外风说兼采以内风为重,即同时肯定内风和外风在中风发病中的作用。在这种病因病机认识的指导下,产生的中风病预防思想基本同时包括了对外风的抵御疏散以及对内风致病因素的处理和干预,但是这种处理和干预往往发生在中风发病后,属于既病防变的范畴。近现代以来,随着中医学对脑的生理病理的认识逐渐加深,大多数医家全面摒弃了中风病的外风认识,独重内风,在此思想指导下,产生的中风病预防理论,也是重点改善体内环境,平熄内风。在总结了中风病预防理论和方法之后,笔者认为,参考现代医学在预防中风方面的成就,传统中医学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主要包括:(1)对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不够;(2)未病先防思想空洞化。所以中医的中风病预防只能局限于既病防变,也就是西医学的二级预防,不能在未病先防即一级预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2.全面归纳和总结了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进展。包括:(1)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源流,总体上呈现体质学思想与临床实践的结合日趋紧密;(2)中医体质学说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以来的中医体质学说的研究状况和主要成果进行回顾和总结,介绍了辨识体质防治疾病的基本方法;(3)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从中医预防理论以及现代医学预防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中医体质学说在疾病预防特别是未病先防和一级预防中的作用。3.总结和探索:利用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风一级预防的理论和实践介绍了现代医学对中风病的一级预防成果,利用中医体质学说的观点和方法,对现代医学关于中风病危险因素的认识、现代人群的体质特征、老年人的体质特征等问题,择要进行诠释,综合文献提出中风病的好发体质类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和探索利用体质学说,辨识人群体质进行中风病危险因素筛查,进而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总结和研究具体的预防方案,从而使中风病未病先防的理念真正落到实处。结论1.传统中医学预防中风病的理论和实践既有科学合理的成分,也存在与当代社会特点不相适应的缺陷和不足,这些缺陷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中风病的危险因素认识不够,没有认识到眩晕等(类现代高血压)疾病在中风发病过程中的作用;(2)不能真正落实未病先防理念,即对于中风发病的预防不力。2.当代中医体质学说对疾病预防特别是未病先防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3.运用中医体质学说的理论和方法,可以:(1)通过诠释现代医学的概念,深化对中风发病危险因素的认识;(2)为中风病未病先防开拓了新的干预范围;(3)根据体质特点,确定有针对性的养生保健方案;(4)在中医预防医学与现代预防医学之间构筑起交流的平台最终认为利用当代中医体质学说开展中风病的治疗以及预防,是未来中风病预防工作的发展方向之一。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上篇 中风病预防学说的理论和实践
  • 第一章 中风病预防思想发展的历史轨迹
  • 第一节 《黄帝内经》对中风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预防思想
  • 第二节 外风说指导下的中风病预防思想
  • 第三节 内外风兼采的中风病预防思想
  • 第四节 独重内风说的中风病预防思想
  • 第二章 中风病的中医药预防实践
  • 第一节 外风说指导下的中医药预防实践
  • 第二节 内外风兼采的中医药预防实践
  • 第三节 独重内风指导下的中医药预防实践
  • 第三章 中风病预防理论的发展瓶颈及展望
  • 小结
  • 中篇 中医体质学说
  • 第一章 中医体质学说的发展
  • 第一节 体质的概念
  •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 第二章 中医体质学说的主要观点与方法
  •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主要观点
  •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的方法
  • 第三章 中医体质学说与疾病预防
  • 第一节 中医体质学说与中医预防理论
  • 第二节 中医体质学说与现代预防医学
  • 小结
  • 下篇 利用中医体质学说落实中风病未病先防
  • 第一章 利用体质学说开展中风一级预防
  • 第一节 现代医学与中风病一级预防
  • 第二节 现代医学中风危险因素的中医体质学诠释
  • 第二章 辨识体质防中风,落实中风病的未病先防
  • 第一节 体质是中风发病的根本性因素
  • 第二节 现代社会人群的体质特征
  • 第三节 中风病好发体质类型
  • 第四节 辨识体质进行中风一级预防的方案探索
  • 小结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中医体质学说在中风病一级预防中的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