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本研究组一直致力于中草药乌苏里藜芦抗血栓药理学的研究,首次发现从中提得的总碱具有强大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迄今已从中分离出11种酯型异甾体生物碱,其中的一种单体经用现代分析技术鉴定为新计巴丁(neogermbudine,NG)。本文旨在研究NG的抗动、静脉血栓形成作用及对血液流变学、凝血和出血时间参数的影响,探讨乌苏里藜芦总碱的抗栓活性成分,从而为其新药开发和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电刺激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分离一侧颈总动脉,将血栓形成仪的刺激电极置于颈总动脉近心端,远端置一温度电极,以强度为1.6 mA直流电连续刺激颈总动脉7 min,引起血管内膜损伤,从而形成血栓。从电刺激开始到温度骤降所需时间,为血流阻塞时间(Occlusion Time,OT),即血栓形成时间,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2.淤血诱发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模型大鼠乌拉坦麻醉,于正中切开腹壁,分离下腔静脉,并于左肾静脉下方丝线结扎,关闭腹腔。结扎后4 h重新打开腹腔,于结扎线下方2 cm处夹闭血管,同时夹住该部位主要静脉侧枝并用注射器吸尽静脉内残血,纵行剖开管腔,观察有无血栓形成,若有血栓形成,则于烤箱内60℃烘20 min称其干重,记录动物血栓形成率和血栓干重,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3.血小板聚集率的比浊法测定大鼠心脏采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得富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置于比浊管中,加入诱导剂ADP,用血液凝聚仪测定体内、外血小板5 min最大聚集率,进而计算比较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4.血液流变学参数的测定心脏采血,肝素抗凝,用普利生血液流变仪测定全血比粘度和血浆比粘度,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5.出血时间的测定小鼠置于固定器中,使其尾部垂直,于距尾尖1.5mm处剪断,用滤纸吸血直至吸不出血为止,记录断尾尖至吸不出血的时间,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6.全血凝固时间的测定用内径1mm的玻璃毛细管插入小鼠左、右眦球后静脉丛取血,至毛细血管柱达5mm为止,每隔30s折断毛细管一小段,同时用肉眼仔细观察有无凝血丝出现,从毛细管采血到凝血丝出现的时间,为全血凝固时间(Coagulation Time,C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7.凝血酶时间和复钙时间的测定家兔清醒状态下自心脏取血,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取血浆50μ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加入0.1mol?L-1Tris-HCL(PH=7.4)和凝血酶试液各50μl,仪器自动给出血凝时间值,此即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另取血浆100ul,置于血凝仪小杯中,再加入已预温的0.025mol?L-1CaCl2溶液100μl ,此时,仪器自动给出的血凝时间即为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RT);计算并比较其抑制百分率。结果:1.对大鼠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著延长OT值,抑制动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OT值分别为857.7s、930.60s、1040.40s、1171.60s,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NG次高剂量组(20.0μg?kg-1)与阳性对照组LAS(18.0mg.kg-1)的抗动脉血栓效果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对大鼠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NG能够显著抑制静脉血栓的形成。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加,NG 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血栓形成率(血栓形成动物数/受试动物数)逐渐降低,依次为9/10、8/10、6/10、5/10,且形成之血栓干重亦逐渐减小,依次为0.0499g、0.0386g、0.0292g和0.0164g。NG高剂量组(40.0μg?kg-1)对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0.0164g)与阳性对照组肝素(400.0μg?kg-1)的影响(0.0126g)相当。3.对大鼠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用药后随着给药剂量的逐渐增大,大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率逐渐减小,与NS组相比,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体内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02%、34.89%、46.76%、60.96%;体外NG25.0μg?ml-1、50.0μg?ml-1、100.0μg?ml-1、200.0μg?ml-1血小板聚集抑制百分率分别为17.58%、30.82%、44.33%、55.16%,均具有良好的量效关系。4.对家兔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给药后全血粘度显著降低。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低切变率全血比粘度的抑制率分别为10.75%、24.95%、35.70%,其他各给药组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高切变率全血比粘度与低切变率呈现相同的下降趋势,低剂量给药组药后20min、1h、3h的抑制率分别为9.97%、23.45%、32.61%,且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给药后血浆比粘度亦呈现出与全血比粘度相同的下降趋势,随着时间的推移,血浆比粘度逐渐降低。与给药前相比,药后20min、1h、3h低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抑制率分别为12.35%、19.14%、30.25%;高剂量给药组血浆比粘度的抑制率则分别为23.72%、36.54%、48.72%,均呈现较好的量效关系。5.对小鼠BT和CT的影响各给药组小鼠的BT值均比NS组显著延长,NS组BT值为1084.7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BT值分别为1218.10s、1444.00s、1658.60s、1858.4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12.30%、33.12%、52.90%、71.33%;CT亦和BT呈现相同的效果,NS组CT值为105.80s;NG5.0μg?kg-1、10.0μg?kg-1、20.0μg?kg-1、40.0μg?kg-1下其对应的CT值分别为130.60s、162.90s、193.20s、204.30s,与NS组相比,各给药组的抑制率分别为23.44%、53.97%、82.60%、93.10%;且NG高剂量组(40.0μg?kg-1)与阳性对照阿司匹林(125 mg.kg-1)组之间无明显统计学差异。6.对家兔血凝时间参数的影响NG能显著延长TT和RT,且具有明显的时效关系和较好的量效关系,即TT、RT的延长百分率随给药时间的推移不断增加。低剂量给药组(5.0μg?kg-1)下,药后各时间点TT的延长率分别为33.16%、46.53%、60.42%;RT的延长率则分别为15.10%、33.39%、49.57%,其他各剂量组均呈现与低剂量组相同的趋势。结论: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NG)具有显著的抑制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能够显著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浆粘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可显著抑制体内、外血小板聚集率;剂量依赖性延长出血时间、全血凝固时间、凝血酶时间和复钙时间,且上述指标均呈现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NG可能是乌苏里藜芦抗栓降粘的重要活性成分。

论文目录

  • 一、正文
  • (一) 中文摘要
  • (二) 英文摘要
  • (三) 前言
  • (四) 材料
  • (五) 方法
  • (六) 结果
  • (七) 讨论
  • (八) 结论
  • (九) 参考文献
  • 二、文献综述
  • (一) 综述
  • (二) 参考文献
  • 三、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的抗血栓作用[J]. 中国新药杂志 2008(13)

    标签:;  ;  ;  ;  ;  ;  ;  

    乌苏里藜芦生物碱单体新计巴丁抗血栓作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