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自2006年我国实现银行业的全面开放以来,外资银行就以最快的速度进驻中国,抢占中国金融市场。本土化的战略选择使得我国的金融人才竞争加剧,再伴以我国股份制银行的扩张,这场金融人才大战越演越烈,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如下一系列结果:国有银行的员工流失率增加,员工频频跳槽,招聘培训成本上升,客户资源不断流失,更是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我国的银行业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积极寻求各种方式方法期望改变这一状况,大到股份制改组,小到“以人为本”改善工作环境,以此来降低员工流失率,留住金融人才。可见,如何降低员工流失率,防范流失风险和减少损失已经成为众多管理者密切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这场人才的竞争中取胜,关键的问题就是人的问题。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人”被看作是一种稀缺性的资源来开发和经营。以人为中心,努力发掘员工所具备的潜在能力,强调企业与个人的一致发展。然而在当前的社会和工作环境之下,员工不再只关心自己目前的经济报酬,除此之外还关注自己所在企业或者行业的未来或机会,公司内部的文化和环境,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自我价值能否能得以实现等,对于员工的这些隐性期望公司能否发觉并给予满足,而员工的期望在得到满足之后,公司又能得到什么样的回馈。经验告诉我们,积极沟通、努力协调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这样可以达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目的,营造一个共赢的局面。不仅能使双方的心理契约得以维系,实现各自的期望,而且还能建立长期、愉快的合作关系。为了研究以上现象的背后根源,本文从离职概念出发,引出离职倾向的影响因素,并落脚到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不少研究者认为组织承诺实际上是心理契约的结果(Rousseau,1995; Morrison&Robinson,1997)。于是,本研究确定了以组织承诺为中介变量的研究思路,然后借鉴了国内外学者对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的结构划分,把李原的三维度心理契约和凌文辁在Meyer与Allen研究的基础上得到的五维度组织承诺引入其中。从以往的研究中可以得知,学者们曾经分别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公平等方面对离职倾向做了大量研究,并且选取MBA毕业生或者多行业员工为研究样本,但是在这些研究中并没有涉及到对特定行业或者特定地区的具体探究和应用。本研究选取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为切入点,以成都的四大国有控股银行职工为样本,分别研究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并且进一步探讨组织承诺在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本文以实证研究为主,同时结合对国内外学者的理论回顾和分析,把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相融合。具体研究方法如下:(1)采用文献梳理与分析的研究方法给出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定义、分类和三者的关系模型。本文采用我国学者李原对心理契约的分类来进行研究,赞同将心理契约分为三个维度,即:规范型责任、人际型责任和发展型责任。而组织承诺则采用我国学者凌文辁、张治灿、方俐洛(2000)开发并多次验证的五维度组织承诺模型: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2)以实证研究为主,通过对成都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发放的170份问卷进行回收、整理数据,运用统计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主要涉及三种方法:单因素分析用来验证人口统计变量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的影响,相关分析给出衡量心理契约和离职倾向,组织承诺与离职倾向之间的关系,运用回归分析进一步给出组织承诺在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之间的中介效应,在实证的最后验证各个假设,并分析验证结果可能的原因。基于以上的研究思路,本文分为五部分:绪论。介绍选题背景,说明选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再从宏观层面指出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然后提出本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文章结构。文献综述。包括对心理契约、组织承诺以及离职倾向的相关概念、结构维度和相互之间关系的国内外理论收集整理,穿插对我国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和评述,为后面的实证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实证分析。在文献的分析的理论基础上,给出自己的研究假设,采用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法对问卷进行验证。采纳之前学者修订并验证多次的成熟量表,对四大国有控股银行的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进行测量,包括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对数据进行相关统计和分析,从而得出变量之间的影响和关系。结论与展望。本章在前文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对全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归纳总结,我们可以从实证研究中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的人口统计变量在心理契约、组织承诺和离职倾向上具有差异性。(2)心理契约的三个维度对离职倾向均有负向影响。(3)在组织承诺的五个维度中,经济承诺、规范承诺和理想承诺对离职倾向具有负向影响。(4)经济承诺和机会承诺在心理契约与离职倾向之间承担不完全中介作用。在文章的最后,本文根据研究所得结论提出了若干建议,用以提高心理契约和组织承诺从而降低员工离职倾向,进一步控制离职人数,使企业能够稳定发展。本文的创新及意义在于,国有银行这个传说中的“金饭碗”,工作稳定没有压力,收入也较为可观,这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工作,怎么会有人主动离职选择放弃,这样的思想在很多人的脑海里根深蒂固,可是事实却不再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工作机会的增加,员工有了更多的选择和展示自己的平台,这时候就连人们的观念也都有了慢慢的转变,跳槽成了很普遍的事情,适当的员工流动有利于公司的发展,给公司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公司保持活力。可是越来越多的人员流失也让国有银行不得不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本文的研究正是填补了国有银行离职倾向研究中的这一空白。再者,对离职倾向的研究,大多数学者是从心理契约的角度或者组织承诺的角度出发,单独验证它们对离职倾向的影响,其中有的学者涉及到了工作满意度,绩效等中介变量,却很少有学者以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对离职倾向进行探讨,本文则选取组织承诺作为中介变量,探讨组织承诺的中介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心理契约违背的流通企业协同创新[J]. 商业经济研究 2017(11)
- [2].大包干契约[J]. 新长征(党建版) 2018(12)
- [3].契约的故事[J]. 小学生学习指导 2015(25)
- [4].契约[J]. 老友 2016(03)
- [5].当前“粉丝经济”及其“情感契约”观察[J]. 音乐传播 2019(01)
- [6].从心理契约角度研究茶企文化建设[J]. 福建茶叶 2016(12)
- [7].心理契约履行与员工离职倾向的关系[J]. 社会科学家 2017(02)
- [8].论税收契约的运行机制[J]. 财会学习 2014(11)
- [9].契约书(组诗)[J]. 扬子江诗刊 2019(02)
- [10].明代民事契约习惯的特点及其法律意义[J]. 新乡学院学报 2014(11)
- [11].基于心理契约的民办高校辅导员管理策略研究[J]. 琼州学院学报 2012(03)
- [12].基于税收契约的税收筹划特征分析[J]. 财会学习 2012(01)
- [13].心理契约视域高校辅导员心理资本与隐性知识共享研究[J]. 大理大学学报 2020(09)
- [14].金融风险生成的契约群逻辑及其法律规制[J]. 法学评论 2020(06)
- [15].基于心理契约的编者与作者关系优化[J]. 编辑学报 2019(01)
- [16].心理契约视野下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3(05)
- [17].心理契约违背研究综述[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11)
- [18].诉讼契约概念考析[J]. 河南社会科学 2009(04)
- [19].“风险社会”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基于契约理论[J].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20(05)
- [20].人类世的自然契约[J].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18(04)
- [21].中古西域民族文契约之立契时间程式研究[J]. 陇东学院学报 2019(01)
- [22].不完全契约与国际贸易:一个评述[J]. 经济研究 2016(11)
- [23].重视心理契约,构筑和谐单位文化[J].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7(01)
- [24].关系契约之非契约效力说明理论本质[J]. 学术交流 2016(08)
- [25].“契约团结”的法理疏释:面向主体化时代[J]. 北方法学 2015(01)
- [26].品牌契约的基础、构成及治理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5(12)
- [27].夫妻契约:游走于法律与感情之间[J]. 百姓生活 2009(07)
- [28].夫妻契约:游走于法律与感情之间[J]. 法庭内外 2008(11)
- [29].员工之间的心理契约对员工关系的影响[J]. 商 2014(04)
- [30].心理契约破裂与心理契约违背研究分析及展望[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