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连载三)(论文文献综述)
代海军[1](2022)在《新安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指南》(连载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深刻理解和准确掌握2021年9月1日起实施的《安全生产法》(修正案)的主要内容和相关知识,本刊"特稿"栏目从2021年11期开始转载由应急管理部信息研究院法律研究所副所长代海军博士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指南》一书的部分内容。主要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的主要内容、条文的立法原意、适用和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以及相关的安全生产知识等进行了解读。
林鸿潮,赵艺绚[2](2021)在《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文中研究指明2021年9月1日《安全生产法》(修正案)开始实施。本刊从本期开始转载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教授林鸿潮主编的《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一书的部分内容,以案例为依托,深入浅出地解读《安全生产法》的主要内容与执法实践。事实概要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市政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发生爆炸燃烧,事故造成3人死亡。
曾婕[3](2020)在《基于RCA的焦电公司成本管理改进研究》文中指出实践者和研究者们发现,传统成本法无法解决成本信息失真、成本分配不合理等问题。1952年提出的作业成本法(ABC)虽然大大减少了产品计算上的主观分配,但是忽略了成本动因,无法向成本信息使用者提供详尽的产品信息。然后德国会计界提出了资源消耗会计(RCA)——以资源为导向的新成本管理方法,它集合了作业成本法和弹性边际成本法的优点,能解决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炼焦企业普遍应用传统成本法,成本信息被扭曲。原料成本占比太高,副产品产量比例高是炼焦企业的成本特点,所以企业需要掌握详细准确的产品成本信息,所以资源消耗会计是能够满足炼焦企业成本管理需求的。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围绕炼焦企业焦电公司展开基于RCA的成本管理改进研究。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绍RCA的产生背景及与RCA相关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阐述RCA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简单介绍成本管理内容,详细介绍RCA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第三部分详细分析了案例企业成本管理现状,剖析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论证了引入RCA的可行性;第四部分是案例分析部分,针对第三章中公司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选择运用RCA的基本原理对成本核算、成本分析、成本考核三个方面进行改进研究。经过案例分析,得出结论:RCA在焦电公司是可行的,基于RCA的成本管理改进研究既解决了成本的主观分配和产品成本信息失真的问题,又优化了盈利结果的计算方法和成本考核内容,对成本管理工作来说是质的飞跃。
陈运生,律国辉[4](2017)在《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对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的文献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我国推行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面临的困境。同时,通过对国外现代学徒制政策制度的梳理分析和我国现代学徒制政策环境的研究发现,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建设是开展现代学徒制的重要推动力,因此,提出了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法案体系,建立与我国现代学徒制协同的法律体系的建议。
吕晴[5](2013)在《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效果研究》文中指出1980年召开的关于“渤海二号”石油钻井船翻沉事故的新闻发布会,是我国政府第一次对突发事件进行新闻发布。政府部门对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重视则肇始于2003年的“非典”事件,自此开始,我国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质量显着提高,制度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奥运会,给政府新闻发布带来了挑战,同时也促使其日渐成熟与完善。直至今日,政府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的新闻发布能力明显提升,新媒体发布运用更加自如,官民互动更加频繁。本研究首先选取2003-2011年间100起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从发布时效、发布频率、发布形式、发布媒介、发布者和发布内容等方面对政府新闻发布特点进行研究。随后以2008-2011年政府新闻发布成熟期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从统计学的定量角度和文本分析的定性角度对政府新闻发布方式的传播效果进行研究,从新闻发布时效、发布方式、发布者和发布内容等角度总结出我国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特点,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参考,希望能对政府在新形势下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提高新闻发布能力有所帮助。
苏璇[6](2011)在《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与激励机制》文中研究指明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民营企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其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也日益受到了关注。民营企业是在特定的经济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经济法律关系主体,是我国经济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们承担社会责任的情况,不仅会对其自身利益产生影响,更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经济法是社会本位的法,其目标在于促进社会经济平稳协调发展,因而必须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行为进行规制与调控。民营企业应在经济法社会本位理念下,将自己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通过提高社会整体利益,缩小两极分化,进而提升自己的经济利益与社会地位。我国关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而此方面的法律规定与实践机制又存在许多“真空地带”,致使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状况不佳,引起社会一片质疑之声。长此以往,既不利于民营企业自身的健康成长,又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本文试图通过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的概述、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现状的辨析及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完善这三部分内容,在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含义进行廓清,并通过分析其现状问题,找到症结所在之后,提出行之有效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与政策约束、激励机制。第一部分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首先明确民营企业的概念是:由个人或非公法人出资并经营管理的,以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或公司为组织形式的企业。继而阐明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是指:民营企业应对国家、政府、社会公众、合同相对人、企业雇员、生态环境等利益相关者承担的法律与道德责任。同时强调,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有其特殊性,须与国营企业社会责任及《公司法》所规定之公司社会责任相区别。厘清概念思路后,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层面的意义。第二部分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辨析,首先对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依据进行辨析,结论是:从总体上看,我国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方面有法可依,但法条零散、各自为政,且许多条文年代久远,已有增删修订之必要。接下来结合作者参与的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统计结果及相关案例进行辨析,发现我国民营企业在对雇员的内部管理中,在劳动合同签订、违法超时加班加点、社会保障不足及其它侵犯雇员合法权益等方面问题突出;在对外活动中,质量问题、不正当竞争问题、破坏生态环境问题及从事公益事业动力不足问题值得密切关注。这些问题暴露了我国在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上的不足,需要在下一阶段予以完善。第三部分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完善,首先对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进行了辨析:内因主要是民营企业受自身素质与发展阶段限制影响较大,具体而言:民营企业对自身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存在偏差;民营企业内部组织制度建设不够完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能力尚须提高。外因则主要是我国在体制与法律法规政策方面存在不完善之处、执法与监督力度不足,未能营造一个适宜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大环境,详言之包括以下几点: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变革时期,经济体制改革尚在进行中,政府政策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我国关于企业社会责任方面的法律法规依然存在较多“灰色地带”;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严,有法不依更使得企业社会责任的落实雪上加霜;社会大众监督体制尚未建立起来;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缺失。针对上述问题,在参考美国、日本、德国等国的相关制度建设并予以分析后,我们认为,要完善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与激励机制,重点要运用法律规范进行约束,具体包括:建立健全企业社会责任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察、执法力度。同时也要多管齐下,综合入手,充分发挥工商业联合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引导、促进作用;构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本文从民营企业这一经济法主体角度入手,对民营企业社会责任与国营企业社会责任及《公司法》规定中的公司社会责任概念进行比较分析,力求找准民营企业在社会责任承担中的定位与范围,以期在完善其法律约束与激励机制时做到全面与适度。在构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时,秉承经济法社会本位理念,注重将民营企业作为社会整体利益实现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工商业联合会之“光彩事业”中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他律与自律共发展的社会责任承担模式,促进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进而有利于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观点与论证分析,是本文的特殊与独到之处。不妥之处,敬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徐鸿起[7](2011)在《北京市农机监理法规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连载三)》文中研究表明三、农机安全监理法规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北京市农机安全监理有一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农机安全监理法规体系建设是随着京郊农业机械化的发展而逐步健全完善的。伴随农业机械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农机安全监理法律法规的建设也凸现出与之不协调的一面,主要问题表现在:(一)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法
付文文[8](2011)在《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以在华跨国公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复苏和迅猛增长,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青睐我国市场。在华跨国公司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甚至成为某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然而这些公司在为我国带来经济繁荣发展的同时,也对我国社会造成了诸多负面的影响,例如污染环境、干涉我国内政、生产销售不合格产品和侵犯员工利益等。丰田汽车召回、肯德基环境污染、西门子商业贿赂等一系列大型在华跨国公司违背社会责任事件进入公众视野,公司的社会责任逐步成为公司经营者、股东、立法者和公众共同关注的焦点,要求在华跨国公司履行更多社会责任的呼声日益高涨。本文从介绍公司社会责任出发,阐述了跨国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特殊性及相关理论实践,然后以在华跨国公司为例,针对其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一系列监督和促进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措施和建议。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公司社会责任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对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定义、理论依据和内容进行阐述。第二部分,介绍跨国公司的特殊性和其承担社会责任的必要性,介绍了对国际社会促使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努力。第三部分,介绍了跨国公司在华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并辩证的分析了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第四部分,针对前一部分的问题,分别从法律、政策、社会和公司自身四个层面提出了强化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对策和建议。
丁晓蕾[9](2008)在《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文中指出近代,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植物遗传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学、农业化学等学科的基本原理陆续得到阐明和运用,实验科学逐步取代经验科学成为科技发展的主流,农业科技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蔬菜科技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萌芽,并随着科技革命的浪潮或快或缓地向前发展。在20世纪的百年中,中国蔬菜科技经历了清末民初的萌芽,民国时期学科体系的初步构建与发展,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快速发展历程。在以育种和农业化学为主体的第一次农业科技革命,以及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第二次农业科技革命浪潮推动下,中国蔬菜科技取得了重要进步,并获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这些成果在生产中的转化应用,极大地提高了蔬菜的综合生产供应能力。到20世纪末,我国的蔬菜科技赶上并在部分领域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本文除绪论、结语外,共分为五章。首先在回顾中国传统蔬菜科技历史传承的基础上,认真梳理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历程,并依据其发展的阶段特征将发展进程分为萌芽(晚清-1911)、初创(1911-1949)、繁荣发展(1949-1966)、曲折发展(1966-1977)、快速发展(1978-2000)五个阶段;然后对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科研推广体系的建立与发展、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以及百年中我国在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蔬菜作物遗传育种、蔬菜作物栽培、蔬菜作物保护、蔬菜贮藏加工等方面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最后在此基础上,重点从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国家政策、制度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资源与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四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影响我国蔬菜科技进步的主要因素。结语部分对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行了简要总结,对21世纪的蔬菜科技发展进行了展望。研究认为:20世纪我国的蔬菜科技完成了由传统经验科学向现代实验科学的历史转型。中国蔬菜科技教育、科研与推广体系的建立和发展,曾受到多个国家的影响,如20世纪前20年的日本、1920至1940年代的美国及西欧、1950年代的苏联等,1970年代后,基本形成了我国自己的蔬菜科技教育、科研、推广体系。在中国蔬菜科技的发展进步过程中,相关学科的发展,国家政策、科研投入的大力扶持,科研组织机构的进一步完善,协作研究的广泛开展,社会需求的快速增长等因素共同成就了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快速发展;资源与环境压力决定了蔬菜科技在20世纪后20年及21世纪的发展方向。
张强[10](2006)在《四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三)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主要缺陷》文中研究表明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连载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连载三)(论文提纲范文)
(1)新安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指南》(连载三)(论文提纲范文)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 |
条文主旨 |
核心概念 |
《安全生产法》第二十五条 |
(2)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论文提纲范文)
事实概要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要问题 |
对个别基本问题认识不清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责任分配不明确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 |
相关部门的安全监督管理存在薄弱环节 |
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优化 |
树立依法管理理念 |
健全高校安全责任体系 |
完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强化落实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责任 |
(3)基于RCA的焦电公司成本管理改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资源消耗会计的理论研究 |
1.2.2 资源消耗会计的应用研究 |
1.2.3 文献述评 |
1.3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1.3.1 研究方法 |
1.3.2 研究路线图 |
1.4 研究内容 |
第2章 资源消耗会计与成本管理概述 |
2.1 成本管理 |
2.1.1 成本管理基础 |
2.1.2 成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
2.1.3 成本管理的方法及手段 |
2.2 资源消耗会计 |
2.2.1 资源消耗会计的产生 |
2.2.2 资源消耗会计的基础理论 |
2.3 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应用 |
2.3.1 资源消耗会计的适用性分析 |
2.3.2 基于RCA的成本核算模型 |
2.3.3 资源消耗会计在成本管理中的拓展应用 |
2.3.4 实施资源消耗会计的运作流程 |
2.4 资源消耗会计与其他成本法的比较 |
第3章 焦电公司成本管理现状分析 |
3.1 焦电公司概况 |
3.1.1 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 |
3.1.2 内部组织结构 |
3.1.3 生产工艺流程 |
3.2 焦电公司成本管理现状 |
3.2.1 成本构成 |
3.2.2 成本管理流程及组织结构 |
3.2.3 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
3.2.4 成本管理问题的成因 |
3.3 可行性分析 |
第4章 基于RCA的成本管理改进研究 |
4.1 基于RCA的成本核算 |
4.1.1 选择试点部门 |
4.1.2 成本信息的归集 |
4.1.3 分配成本信息 |
4.1.4 辅助车间成本分摊 |
4.1.5 将成本分配到作业 |
4.1.6 将成本分配到产品 |
4.1.7 RCA下的产品盈利结果 |
4.2 剩余/闲置生产能力分析 |
4.2.1 剩余/闲置生产能力计算 |
4.2.2 装卸业务外包决策分析 |
4.3 以资源为视角的成本考核 |
4.3.1 增加成本考核比重 |
4.3.2 重置相关部门岗位工资结构 |
4.3.3 建立成本控制项目的特殊奖励机制 |
4.4 改进结果对比分析 |
第5章 保障措施和效果预期 |
5.1 顺利应用RCA的保障措施 |
5.2 改进研究效果预期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4)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现代学徒制研究文献梳理 |
二、国外学徒制的政策环境分析 |
(一) 英国学徒制的环境 |
(二) 瑞士学徒制的环境 |
(三) 美国学徒制的环境 |
(四) 奥地利学徒制的环境 |
三、国内现代学徒制政策环境分析 |
(一) 国家政策的梳理 |
(二) 国内好的做法梳理 |
四、我国现代学徒制的体制机制环境分析及建议 |
(一) 现代学徒制教育的实施关系到多方因素 |
(二) 呼吁政府理顺现代学徒制教育的法律关系 |
(三) 呼吁政府制定现代学徒制协同的法律细则及建议 |
(5)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缘起 |
1.2 相关学术论述 |
1.3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传播的理论依据 |
1.4 重点、难点及创新 |
1.5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二章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概述 |
2.1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界定 |
2.1.1 突发公共事件的含义及特点 |
2.1.2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含义及特点 |
2.2 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重要作用 |
2.2.1 有利于遏制谣言传播,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
2.2.2 有助于加强政府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知情权 |
2.2.3 有助于维护政府形象,重塑政府公信力 |
第三章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变迁研究 |
3.1 新闻发布制度的变迁 |
3.1.1 1980-2002: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起步阶段 |
3.1.2 2003-2007 “非典”: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开始跨越式发展 |
3.1.3 2008 至今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日渐成熟和完善 |
3.2 政府新闻发布实践的特点变化 |
3.2.1 事件类型分布:类型多样,社会安全类事件最为突出,网络舆论助推政府官员事件成热点公共事件 |
3.2.2 从发布时机来看,发布时效和发布频率都有明显提高 |
3.2.3 发布形式:接受媒体采访和召开新闻发布会为主;发布媒介仍以大众媒介为主,自媒体发布方兴未艾 |
3.2.4 发布者级别:大多是相关部门高层领导发布,较少引入第三方,专职新闻发言人制度不够成熟 |
3.2.5 发布内容框架:常规发布框架为“事实-承诺-问责-善后” |
第四章 重大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的传播效果研究——以 2008-2011 年的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为例 |
4.1 政府新闻发布与舆情持续时间的定量研究 |
4.1.1 发布时效:事件曝光半天-3 天内进行新闻发布,舆情持续时间最短 |
4.1.2 新闻发布方式:多重发布舆情持续时间更长 |
4.1.3 新闻发布方式和舆情持续时间的回归分析 |
4.2 发布渠道与传播效果:媒介融合趋势下,渠道整合发布效果最好 |
4.2.1 舆情传播路径发生变化:“主流传统媒体曝光-新媒体发酵”到“网友新媒体曝光-两大舆论场互动角力” |
4.2.2 媒介融合生态下,整合发布效果最好 |
4.3 发布内容与传播效果 |
4.3.1 内容框架:“对立框架”传播效果最差,“情感框架”和“协商框架”最利于缓和势态 |
4.3.2 发布措辞:宜通俗、亲切,忌空话、套话、官话 |
4.4 发布者与传播效果:高层发布更权威;第三方发布更具说服力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5.1 尽快发布,强调时效,填补信息真空 |
5.2 实时发布,遵循渐进原则 |
5.3 善用新媒体,整合多渠道,加强与公众互动沟通 |
5.4 官员需提升新闻发布业务能力和自身媒介素养,防不当言行引发舆论 |
5.5 “事实框架”慎报原因,巧用“情感框架”和“协商框架”,忌用“对立框架” |
5.6 打破保守的行政发布风格,塑造亲民新形象 |
5.7 善用第三方,多方搭台发布 |
第六章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6)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与激励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理论基础 |
一、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辨析 |
(一) 民营企业的概念 |
(二) 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的涵义 |
二、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意义辨析 |
(一)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经济学意义辨析 |
(二)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政治学意义辨析 |
(三) 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学意义辨析 |
小结 |
第二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现状辨析 |
一、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依据辨析 |
二、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实践辨析 |
(一) 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辨析 |
(二) 企业对外活动中的问题辨析 |
小结 |
第三部分 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
一、我国民营企业社会责任缺失的原因辨析 |
(一) 民营企业内部原因的辨析 |
(二) 民营企业外部原因的辨析 |
二、相关国家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辨析 |
(一) 美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辨析 |
(二) 日本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辨析 |
(三) 德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制度辨析 |
三、我国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约束与激励机制的完善 |
(一) 建立健全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法律法规体系 |
(二) 加大对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监察、执法力度 |
(三) 发挥工商业联合会等非政府组织的引导、促进作用 |
(四) 构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激励机制 |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7)北京市农机监理法规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连载三)(论文提纲范文)
三、农机安全监理法规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
(一) 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法规相对照, 已显滞后, 没有体现全国法律法规体系的统一性原则。 |
(二) 由于法律法规的缺失, 固定式农业机械的安全监理是个空白点, 而固定式农业机械的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 |
(三) 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具有强制力的工程, 包括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处置;而我们不能全程实施, 尤其是农业机械事故的处理。 |
(四) 法律责任要进一步明确, 处罚条款规定应当具体细化, 提高可操作性。 |
(五) 北京市作为全国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在农机化的地方性法规、规章的建设上, 已经落后于外省区市。 |
(六) 国家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明确农机监理机构从事农机安全监督管理机构的主体地位, 作为地方性法规应当予以确定, 保持农机监理队伍稳定。 |
(8)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以在华跨国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公司社会责任概论 |
一、公司社会责任的提出 |
二、公司社会责任的理论依据 |
三、公司社会责任的性质 |
四、公司社会责任的定义 |
五、公司社会责任的内容 |
第二章 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
一、跨国公司的特殊性 |
二、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规制 |
三、促使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国际努力 |
第三章 在华跨国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现状分析 |
一、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实践 |
二、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弱化 |
三、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弱化的原因 |
第四章 强化在华跨国公司社会责任的措施 |
一、法律层面 |
二、政策层面 |
三、社会层面 |
四、跨国公司自身层面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9)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选题依据及意义 |
二、相关研究概述 |
三、研究方法与结构重点 |
四、创新与不足 |
第一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传承与发展分期 |
第一节 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与面临挑战 |
一、中国传统蔬菜科技的传承 |
二、中国传统蔬菜科技面临挑战 |
第二节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分期 |
一、萌芽(晚清-1911) |
二、初创(1911-1949) |
三、繁荣发展(1949-1966) |
四、曲折发展(1966-1977) |
五、快速发展(1978-2000) |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教育与人才培养 |
第一节 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园艺科技教育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专业设置与学科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技人才状况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技人才培养 |
第三节 我国着名蔬菜园艺学家及其主要成就 |
第三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研、成果推广与科技传播 |
第一节 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一、1949年以前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二、1949年以后蔬菜科研、推广机构的建立与发展 |
第二节 蔬菜科研、推广活动的开展 |
一、1949年以前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二、1949年以后的蔬菜科研、推广活动 |
第三节 蔬菜科技交流与传播 |
一、专业科技刊物的出版 |
二、专业学会的建立与发展 |
三、蔬菜科技的国际交流 |
第四章 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的主要成就 |
第一节 蔬菜作物的种质资源研究 |
一、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种质资源的调查、保存和利用 |
第二节 蔬菜作物的遗传育种 |
一、蔬菜作物育种研究的进步 |
二、几种主要蔬菜作物的良种选育 |
第三节 蔬菜作物栽培 |
一、蔬菜作物栽培生理研究的进步 |
二、蔬菜作物设施栽培科技 |
三、蔬菜作物育苗与施肥科技 |
第四节 蔬菜作物保护 |
一、蔬菜作物病虫害调查、鉴定与测报 |
二、蔬菜作物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 |
第五节 蔬菜贮藏与加工 |
一、蔬菜贮藏运输技术 |
二、蔬菜加工技术 |
第五章 百年蔬菜科技进步动因分析 |
第一节 相关学科发展对蔬菜科技进步的推动 |
一、植物生理学为优化蔬菜生产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
二、植物遗传学、分子生物学把蔬菜育种引向分子水平 |
第二节 国家政策和社会组织制度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一、国家农业政策部署、制度改革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研究机构、人才队伍建设和组织协作对蔬菜科技进步的作用 |
三、实施科技规划和加大科研投入对蔬菜科技进步的引导与支撑 |
第三节 社会需求与蔬菜科技进步的相互作用 |
一、蔬菜社会需求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
二、蔬菜科技进步对社会需求的刺激与促进 |
第四节 资源环境压力对蔬菜科技进步的要求 |
一、提高菜地产出率是缓解蔬菜生产资源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 |
二、社会对蔬菜产品安全提出新要求 |
结语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课题研究 |
致谢 |
(10)四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三)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主要缺陷(论文提纲范文)
一、各位阶法律规范性文件未充分发挥相应作用,权威性不高 |
二、有关法律法规配套规章制度制定缓慢,系统性不强 |
三、部分法条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 |
四、存在“三偏重,三轻视”现象,科学性不强 |
五、整个法规体系还存在内容缺失,完整性不够 |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连载三)(论文参考文献)
- [1]新安法中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保障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条文理解与适用指南》(连载三)[J]. 代海军. 劳动保护, 2022(02)
- [2]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问题及优化——《以案说法——安全生产法》(连载一)[J]. 林鸿潮,赵艺绚. 劳动保护, 2021(12)
- [3]基于RCA的焦电公司成本管理改进研究[D]. 曾婕. 湖南大学, 2020
- [4]现代学徒制教育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研究[J]. 陈运生,律国辉.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 2017(02)
- [5]突发公共事件政府新闻发布效果研究[D]. 吕晴. 上海交通大学, 2013(07)
- [6]论民营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约束与激励机制[D]. 苏璇. 中国政法大学, 2011(07)
- [7]北京市农机监理法规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连载三)[J]. 徐鸿起. 中国农机监理, 2011(06)
- [8]论跨国公司社会责任 ——以在华跨国公司为例[D]. 付文文. 山东大学, 2011(04)
- [9]20世纪中国蔬菜科技发展研究[D]. 丁晓蕾. 南京农业大学, 2008(06)
- [10]四论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 (三)我国建筑安全生产法规体系主要缺陷[J]. 张强. 建筑安全, 20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