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西方主要理论思想与经验检验研究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西方主要理论思想与经验检验研究

论文题目: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西方主要理论思想与经验检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社会保障

作者: 孙永勇

导师: 李珍

关键词: 社会保障,储蓄,影响

文献来源: 武汉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的争议贯穿于30年来全球社会保障改革争议的全过程。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直接导致了不同的社会保障改革主张。因此,在当前把中国社会保障改革继续向前推进之时,十分有必要加强对这个问题的研究。通过对相关理论、过去的经验研究进行分析和对国际经验进行研究,本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探讨,本人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激起国内对这个问题的广泛探讨。本书第一章分析和评价了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的各种理论和观点,发现不同的模型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在传统的生命周期模型框架内,社会保障的引入会导致私人储蓄1:1地减少。而费尔德斯坦的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则强调了社会保障的引致退休效应,因而得出以下结论: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净影响取决于财富替代效应与引致退休效应之间的权衡,只有通过经验分析才能确定。行为生命周期模型则运用心理学的观点否定了以前生命周期模型中的理性经济人、财富可互换性假定,从而否定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私人储蓄的观点。而巴罗等人的代际转移支付理论主要是批驳了生命周期模型撕裂了各代人之间的联系,而且提出了利他主义存在的影响。他们认为,如果把遗产等代际转移支付问题考虑进去,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私人储蓄的观点将进一步被削弱。而市场不完全、代内再分配、替代私人养老金、近视、认识效应、目标梯度等理论又进一步从不同的角度削弱了那个观点。总之,到目前为止,任何一种模型或观点都没有囊括社会保障对储蓄的所有影响。可以相信,由于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产生了方向不同的各种影响,这些影响相互抵消,因而最终的结果应该是:即使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有影响,但其净影响也可能很小。本书第二章分析了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的多项时间序列研究。费尔德斯坦的研究结论倾向于支持社会保障显著减少私人储蓄的假说,而其他几项研究的实证结果都不支持。费尔德斯坦的时间序列研究尽管不少,但都是在他的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框架内进行的,而且费尔德斯坦对回归结果的分析也倾向于为自己的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辩护,不难想象,他的经验结论一定会与其理论分析相一致。穆勒的研究首次对费尔德斯坦的社会保障财富的代表性提出了质疑,认为它仍然是只衡量了替代效应。而且,穆勒注意到了退休储蓄与总个人储蓄的差别,所以,她的研究结果认为社会保障显著减少了私人退休储蓄,但没有影响总的个人储蓄。巴罗在费尔德斯坦的模型中另外加入了三个变量:失业-收入交互作用变量(RU*YD)、政府盈余(SUR)和耐用品(DUR),因而得出了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不显著的结论。达尔贝的研究是在持久收入假说的框架内进行的,实证结果与巴罗的一样,不支持社会保障计划导致储蓄减少的假说。雷默和赖斯罗伊则对费尔德斯坦的研究进行了十分细致的分析,发现,费尔德斯坦的研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计算错误、一些假设不合适等。如果纠正这些问题,费尔德斯坦的结论将被推翻。总之,比较这些时间序列分析,我们有理由更倾向于支持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影响不显著的观点。本书第三章首先分析了费尔德斯坦和布林德等人的横截面研究,然后分析了费尔德斯坦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与巴罗-麦克唐纳的国际比较研究成果,并把这两方面的国际比较研究结果进行了对比。费尔德斯坦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他的时间序列研究的结论——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私人储蓄,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因为,无论采用何种方法,他的研究都是在生命周期模型的框架下进行了,换句话说,他只是在反复证明自己的扩展的生命周期模型对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的解释能力。正是因为如此,他在自己的模型界定时就容易“戴上有色眼镜”,比如,在变量的取舍、变量的测量等方面会更可能选择能够证明自己的理论的思路。而在解释经济计量分析得到的统计数据时,也同样容易带上自己的好恶,比如,倾向于否定那些与自己的理论假定不一致的回归结果的现实合理性,但并没有能够对这些回归结果的出现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布林德等人的横截面研究基本上没有支持费尔德斯坦的观点。巴罗-麦克唐纳的国际比较研究结论与布林德等人的横截面研究结论基本一致——社会保障与储蓄的关系是不确定的,但总体上看,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影响很小。他们认为,这是由于社会保障财富增加几乎完全抵消掉了其他财富的减少。对两者的比较发现,尽管有多种因素造成了这种结论的差异,但方程的界定是主要的。如果再考虑本书中没有分析的其他众多横截面研究,可以发现,所得到的估计值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社会保障减少储蓄、几乎不影响储蓄到增加储蓄都有。此外,尽管这些横截面研究与前文所述的时间序列研究相比有一些潜在优势,但它同样遇到了各种经济计量问题。例如:难以创造出社会保障收益的变化过程,对于观察到或未观察到的决定家庭储蓄的因素而言,它似乎是外生的;有关家庭对社会保障收益的预期的信息是必需的,但通常难以获得。本章还分析了奥尔贝奇和考特利克夫的模拟研究以及一些有关私人养老金计划对储蓄的影响的研究。奥尔贝奇和考特利克夫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解释了以往研究之所以得出不同结论的原因(即模型界定偏差,特别是数据不纯净),并提出了研究这一问题的新思路——模拟研究。但是,他们的模拟数据也许更纯净,但不见得就更接近现实,他们的研究也没有就社会保障是否减少储蓄以及减少的幅度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释。而对有关私人养老金对私人储蓄的影响的研究也同样还远没有完成,不过这里的焦点是私人养老金是否增加私人储蓄,也就是说人们在私人养老金不降低私人储蓄这一点上是基本一致的。本书第四章运用12个国家的相关数据对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相关性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和储蓄存在着负相关,但在统计上并不显著。各个国际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表明,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在不同国家存在着重大差异,而且在统计上并不显著。而国际比较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却表明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为正,但不太大。因此,本书的实证结果并不支持社会保障大幅度减少储蓄的假说,而是更支持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不大的观点。总之,通过分析,我们认为,有关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的研究由于以下两个主要原因必然出现分歧:第一,由于人类消费或储蓄行为的复杂性,任何理论一般只能涵盖这种行为的一部分,所以用于研究储蓄的恰当的理论框架必然存在着很大的分歧;第二,由于研究者个人在所使用的方程的界定、数据选择以及具体的研究方法的选择等方面必然带有很强的偏好,经验研究无法形成一个权威性的结论。不过,考虑到不同的模型或理论可能适用于不同组别的人,本书可以将不同的理论综合起来研究社会保障对储蓄私人储蓄的净影响。正是以此为基础,本书得出了社会保障对私人储蓄的净影响可能并不大的结论。此外,本书的国际经验研究也倾向于支持这种观点。不过,笔者并不是想以此为依据反对现收现付制度改革,而是认为,不应该以此为依据批评现收现付的社会保障制度,现收现付制度所面临的核心问题应该是在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可能出现的制度收支不平衡等,因此,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也应该主要解决这些问题。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一、选题的缘起与意义

二、目前的研究状况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拟突破的难题、创新点与尚待解决的问题

五、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第一章 相关理论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1.1 生命周期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1.1.1 生命周期理论及其在社会保障研究中的应用

1.1.2 莫迪利亚尼的传统生命周期理论

1.1.3 费尔德斯坦的扩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1.1.4 行为生命周期理论

1.1.5 小结

1.2 巴罗等人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1.2.1 无限存活的利他主义家族模型

1.2.2 巴罗等人的私人代际转移支付理论

1.3 其他相关理论的分析与评价

1.3.1 市场不完全说

1.3.2 代内再分配说

1.3.3 替代私人养老金说

1.3.4 近视说

1.3.5 认识效应说(recognition effect)

1.3.6 目标梯度假说(a goal gradient hypothesis)

1.4 小结

第二章 相关时间序列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2.1 费尔德斯坦时间序列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2.1.1 1974 年的研究

2.1.2 1979 年的研究

2.1.3 1980 年的研究

2.1.4 1982 年的研究

2.1.5 1995 年的研究

2.1.6 对费尔德斯坦时间序列研究的评价

2.2 其他人时间序列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2.2.1 穆勒的研究

2.2.2 巴罗的研究

2.2.3 达尔贝的研究

2.2.4 勒默和赖斯罗伊对费尔德斯坦的研究的研究

2.3 小结

第三章 相关横截面研究等的分析与评价

3.1 几项横截面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3.1.1 费尔德斯坦的横截面研究

3.1.2 布林德、戈登和怀思的横截面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3.2 两项国际比较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3.2.1 费尔德斯坦的国际比较研究

3.2.2 巴罗和麦克唐纳的国际比较研究

3.2.3 费尔德斯坦与巴罗和麦克唐纳相关研究比较

3.3 奥尔贝奇和考特利克夫模拟研究的分析与评价

3.3.1 社会保障时间序列回归中的界定偏差

3.3.2 带有社会保障的生命周期经济的模拟

3.3.3 使用模拟数据的时间序列回归分析

3.3.4 简评

3.4 有关个人养老金计划对储蓄的影响的研究的分析

3.5 小结

第四章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的国际经验研究

4.1 数据来源及其取值

4.2 各个国家单独分析

4.2.1 相关性分析

4.2.2 各个国家数据的时间序列分析

4.3 国际比较分析

4.3.1 相关性分析

4.3.2 回归分析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2 建议

附录

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2007-12-10

标签:;  ;  ;  

社会保障对储蓄的影响——西方主要理论思想与经验检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