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泡以南地区油层超压成因分析

龙虎泡以南地区油层超压成因分析

论文摘要

钻井资料揭示龙虎泡油田以南地区葡萄花油层及其以下油层存在超压现象,且主要发育于葡萄花油层,葡萄花之上的黑帝庙油层不存在超压现象;根据地层测试资料研究发现,研究区地层存在上下两个压力系统,下部是嫩二段~青一段组成的超压系统(压力系数1.2~1.4),主要分布在古龙凹陷中心的葡西和新肇油田,有相对清楚的顶底边界,但侧向边界是模糊的;上部是嫩三段~地表的常压系统。随着研究区勘探开发研究的深入,发现超压与油气生成、运移和聚集关系密切,需要对超压及其发育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区内及周边地形分析和现今构造应力场分析,油层超压不是由水压头和构造应力引起。通过区内源岩层生烃强度计算、泥岩超压计算及油层原油裂解的计算,结合油层超压的平面分布的定量分析,认为油层超压主要来自超压系统内部的泥岩层生烃作用产生的超压向油层的压力传递,次为油层内部原油热裂解。油层超压能够得以保存得益于区内封存箱,嫩一二段和青一段欠压实泥岩为超压流体封存箱的顶底隔板,成岩作用形成超压侧向封隔体,断层在侧向也起到了一定的封闭作用。超压演化史分析认为,不同地质时期超压的形成原因不同,青一段地层:100~73Ma欠压实作用与构造挤压作用为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67.7~0Ma生烃作用是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葡萄花油层:76.8~65Ma压力传递为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65~0Ma压力传递和油层内原油裂解为超压发育的主要原因。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创新点摘要
  • 前言
  • 1 概述
  • 2 异常压力的研究进展
  • 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章 超压的形成机理
  • 1.1 地层压力的基本概念及分类
  • 1.1.1 基本概念
  • 1.1.2 地层压力的分类
  • 1.2 超压的分类
  • 1.2.1 超压封闭层的分类
  • 1.2.2 超压的成因分类
  • 1.3 超压成因、特征及模型
  • 1.3.1 欠压实作用
  • 1.3.2 构造(横向挤压应力)
  • 1.3.3 水热增压作用
  • 1.3.4 成岩作用
  • 1.3.5 有机质生烃作用
  • 1.3.6 渗透作用
  • 1.3.7 水压头及压力传递作用
  • 1.3.8 浮力作用(密度差)
  • 1.4 储层超压机理分析
  • 1.4.1 储层超压流体体系概述
  • 1.4.2 储层超压流体系统的形成机制
  • 第2章 研究区石油地质概况
  • 2.1 区域概况
  • 2.2 区域地层发育特征
  • 2.3 构造分区
  • 2.4 地质发展历史
  • 2.5 区域生储盖层条件
  • 第3章 龙虎以南地区超压成因机制分析
  • 3.1 地层超压的分布特征
  • 3.1.1 地温及水化学特征
  • 3.1.2 压力纵向发育特征
  • 3.1.3 压力平面发育特征
  • 3.1.4 地层压力分布特征总结
  • 3.2 研究区地区地层超压成因分析
  • 3.2.1 构造挤压作用对超压的产生和保存不起主要作用
  • 3.2.2 生烃作用是导致研究区超压主要原因之一
  • 3.2.3 欠压实作用对超压的形成与保存起主要作用
  • 3.2.4 区域水压头和浮力对超压的贡献很小
  • 3.2.5 水热增压作用对区内的超压形成贡献可能性很小
  • 3.2.6 成岩作用对超压的形成起着辅助作用
  • 3.2.7 压力传递为油层超压的主要来源
  • 3.2.8 古龙地区地层超压成因总结
  • 3.3 超压保存条件—流体封存箱
  • 3.3.1 超压泥岩为流体封存箱的顶、底封隔体
  • 3.3.2 成岩作用与断层形成流体封存箱侧向封隔体
  • 3.3.3 断层为侧向封隔起到一定作用
  • 第4章 超压演化分析
  • 4.1 超压的研究方法
  • 4.1.1 地史模型
  • 4.1.2 热史模型
  • 4.1.3 超压技术模型
  • 4.1.4 水力破裂模型
  • 4.2 超压演化历史分析
  • 4.3 超压发育演化的多因素耦合
  • 4.3.1 泥岩层发育超压多因素耦合
  • 4.3.2 储层超压发育演化多因素探讨
  • 第5章 地层超压与油气成藏关系探讨
  • 5.1 超压带与油气藏的空间配置
  • 5.2 超压演化与油气成藏的形成
  • 5.2.1 超压在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 5.2.2 超压的演化与油气成藏
  • 结论
  • 参考文献
  • 发表文章目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龙虎泡以南地区油层超压成因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