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作家论文-本报记者,张妮

台湾作家论文-本报记者,张妮

导读:本文包含了台湾作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席慕蓉,现代文明,台湾诗人,环球时报,七里香,原来如此,在草原上,我不知道,月光下,抒情诗

台湾作家论文文献综述

本报,张妮[1](2020)在《诗不会不见,有人就会有诗》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起,我要请你稍微大一点声音,我的右耳或者左耳绝对是退化了。”76岁的席慕蓉毫不讳言自己的衰老,当然,也并不喜欢衰老。新书《我为记忆命名》中的第一篇日记,是她16岁在台北写下的:“还记得初二寒假,张老师送了我一本日记,那时还在头一页写什么‘长大了’,(本文来源于《环球时报》期刊2020-01-17)

朱婧[2](2019)在《越境者的文学景观——观察台湾作家林文月的一个角度》一文中研究指出林文月曾撰文说她的选择和成就有很多偶然,始终是靠"直觉"。选择读中文系,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外文系,她为了免俗涂改了志愿,被台大中文系录取。后来也曾尝试转系,被系主任台静农劝返。读完四年本科,林文月再入台大中文系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69年,叁十六岁的林文月获得去京都大学访学的机会。此次访学,林文月是为了撰写有关唐代文化对日本平安文坛影响的论文。与此同时,她接到林海音《纯文学》杂志的邀约撰写域外散文。故而,在完成论文的空隙,以做论文的(本文来源于《扬子江评论》期刊2019年06期)

孙海悦[3](2019)在《“花婆婆”,相伴一路繁花》一文中研究指出来自宝岛台湾的儿童文学作家方素珍是中国绘本发展的亲历者,也是见证者。11月23日,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在京主办花婆婆方素珍绘本创作30周年庆典,并讨论中国原创绘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推动中国绘本繁荣发展。见证原创图画书黄金发展期“方(本文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期刊2019-11-26)

施晨露[4](2019)在《认字是进入对文字想象的过程》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台湾作家张大春的《认得几个字》出版10年后推出新版亲子礼盒。新版日前在今年中国上海国际童书展首发。谈及这10年来的感受,张大春不无沉重地说:“我们必须承认,现代人的文字教养是衰落的。”《认得几个字》最初在报纸专栏连载时,张大春的女儿叁四岁、儿(本文来源于《解放日报》期刊2019-11-19)

孙思悦[5](2019)在《自私的行径——读台湾作家李永平》一文中研究指出——峇爸,峇爸澳西,萨唧,痛。——伊曼伊曼,我的伊班小美人儿,小公主,峇爸爱你喔,峇爸现在要拿棒子进入你的小屋子变魔术喽,只表演给你一个人看呢。以上对话是来自台湾作家李永平《大河尽头》中的一个场景。这是一部长篇小说,分上卷《溯流》和下卷《山》。李永平在上卷《溯流》中写道,峇爸澳西以变魔术为由强暴少女伊曼,在屋外偷听的"我"——一个名叫"永"的少年,感到恐惧,脊梁(本文来源于《泉州文学》期刊2019年10期)

[6](2019)在《“我眼中的河北”台湾作家采风创作活动圆满结束》一文中研究指出8月24日至9月3日,由中共河北省台湾工作办公室主办,河北省作家协会、河北省文联当代人杂志社、台湾辜金良文化基金会协办的"我眼中的河北"台湾作家采风创作活动在河北举行。台湾作家采风团一行先后到革命圣地西柏坡、雄安新区、阜平县骆驼湾村、承德避暑山庄、塞罕坝机械林场等地参观考察。作家们深入了解了河北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为祖国的强大与繁荣深感自豪。他们表示,此次河北行,更加坚定了他们对两岸和平统一的信心,对祖国的未来充满期待。(本文来源于《当代人》期刊2019年10期)

苏珊[7](2019)在《重构传统: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80年代后,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与台湾主流文学互相采撷与交融。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从"台湾少数民族运动"的助力推手转向回归部落重建民族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文学以文学书写促进台湾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转型,对民族文化传统的重构从文化自卑到文化认同再到文化自信,其中的困境和悖论是两岸各少数民族文学发展普遍遇到的问题,其得出的经验总结和辩证逻辑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思路。一、台湾少数民族文学"回归部落"重构传统的缘起(本文来源于《当代作家评论》期刊2019年05期)

章利新,刘斐[8](2019)在《从香榧子到唐诗宋词——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乡愁》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大陆,我还有好多人想去见,好多风景想去看。"因为膝盖做过手术,78岁的台湾女作家张晓风拄着拐杖,走路有些缓慢,但她说要抓紧时间多去大陆走走看看,"有些地方可能去了发现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留下记忆,但它们单凭名字就让我牵挂"。在60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张晓风的创作涉及散文、诗歌、小说、剧本等,其中《行道树》《有些人》等作品入选大陆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她的作品内容涉猎广泛,对故乡的乡愁、对古典文学和传统文化的乡愁、对现实的感悟,始终贯穿其间。(本文来源于《台声》期刊2019年18期)

郑媛[9](2019)在《跨语作家“解严”后的国族认同转向——叶石涛与钟肇政建立“台湾意识”的两种策略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成长于日本殖民深化的上世纪30年代的台湾跨语作家一代,国族叙事无疑是其文学创作的重要一部分。在跨语作家的前期创作中,他们多以反日、抗日的反殖民书写表达民族立场——对"汉人本位"的中国的认同。然而,这样鲜明的反殖立场与国族认同,解严之后便渐渐被宣扬本土独立性的"台湾意识"所取代,而叶石涛与钟肇政即代表了其中两种典型的书写路径。本研究意图以二位跨语作家分别于"白色恐怖"结束后、解严前(60-70年代)与解严后(80-90年代)发表的主要作品为分析对象,分析二人"台湾意识"建立路径的差异所在,讨论其合理与不合理处,再进而探讨跨语作家于解严前后国族认同转向的现实与历史原因,揭露所谓"台湾意识"在疏离于大中华框架之后的自相矛盾处境。(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舒劼[10](2019)在《“鬼”、“梦”绕童身:台湾“六年级”作家儿童叙述的认同测绘》一文中研究指出台湾"六年级"作家的儿童叙述是中华文化传统与分离主义观念在文本中冲突的重要表现领域。这些小说多将未成年人的活动置于鬼气萧森、又如梦境般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这批小说的儿童叙述,在突出其叙述内容的反叛性、阴郁性、模糊性之时,又强调其美学形式上以反现实主义为核心的杂糅、怪诞和含混。每当涉及特定历史或阐述自己的历史认知观念时,其儿童叙述就以其美学形式为掩护,用历史认知的方法来替代历史本身,自我放逐于意义的荒漠之中。(本文来源于《华文文学》期刊2019年03期)

台湾作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林文月曾撰文说她的选择和成就有很多偶然,始终是靠"直觉"。选择读中文系,是因为同学都报考外文系,她为了免俗涂改了志愿,被台大中文系录取。后来也曾尝试转系,被系主任台静农劝返。读完四年本科,林文月再入台大中文系研究所,从事古典文学研究。1969年,叁十六岁的林文月获得去京都大学访学的机会。此次访学,林文月是为了撰写有关唐代文化对日本平安文坛影响的论文。与此同时,她接到林海音《纯文学》杂志的邀约撰写域外散文。故而,在完成论文的空隙,以做论文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台湾作家论文参考文献

[1].本报,张妮.诗不会不见,有人就会有诗[N].环球时报.2020

[2].朱婧.越境者的文学景观——观察台湾作家林文月的一个角度[J].扬子江评论.2019

[3].孙海悦.“花婆婆”,相伴一路繁花[N].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2019

[4].施晨露.认字是进入对文字想象的过程[N].解放日报.2019

[5].孙思悦.自私的行径——读台湾作家李永平[J].泉州文学.2019

[6]..“我眼中的河北”台湾作家采风创作活动圆满结束[J].当代人.2019

[7].苏珊.重构传统:台湾少数民族作家的文化选择[J].当代作家评论.2019

[8].章利新,刘斐.从香榧子到唐诗宋词——台湾作家张晓风的乡愁[J].台声.2019

[9].郑媛.跨语作家“解严”后的国族认同转向——叶石涛与钟肇政建立“台湾意识”的两种策略比较[J].华文文学.2019

[10].陈舒劼.“鬼”、“梦”绕童身:台湾“六年级”作家儿童叙述的认同测绘[J].华文文学.2019

标签:;  ;  ;  ;  ;  ;  ;  ;  ;  ;  

台湾作家论文-本报记者,张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