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技术论文-徐垲喆

多载波技术论文-徐垲喆

导读:本文包含了多载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可见光通信,滤波器组多载波,强度调制,直接检测,物理层加密

多载波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徐垲喆[1](2019)在《室内可见光通信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可见光通信(VLC)将信息加载到白光LED上进行传递,在室内场景下同时实现照明和通信两种功能。VLC以高带宽、低功耗、高空间复用率、无电磁干扰等优势成为下一代通信网络的重要接入技术之一。OFDM是经典的多载波传输方案,具有较高的传输速率,已经被引入到VLC系统中。目前,光OFDM做为常见的光多载波技术被广泛应用。下一代通信网络需要具有高频谱效率的波形,以节省宝贵的频谱资源。OFDM技术依赖于在多载波符号之前添加CP以保证非理想信道下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携带了重复信息的CP降低了所传输数据的有效速率,浪费时频资源。因此,室内VLC系统需要一种新型多载波波形以满足下一代通信场景对频谱利用率的需求。滤波器组多载波(FBMC)是一种新型多载波波形,应用了具有良好时频特性的原型滤波器来保证子载波之间的正交性。FBMC系统中收发端对滤波器组的使用取代了占用时频资源的CP,在频谱效率上优于传统OFDM技术。然而,VLC系统作为采用IM/DD机制的系统,所传递的信号需要具有实值、单极化特性。将VLC场景与FBMC波形结合会面临FBMC信号的独特过采样符号结构,这使得传统光OFDM方案中对信号的实值化方法不能够直接应用于光FBMC波形的设计。光信号具有直射性并且不能够穿透墙壁,这使得VLC系统能够达到较高的空间复用率,还能够使系统保证一定的安全性。但是,室内光信道依然是非专用的无线信道,VLC网络在多用户场景下,可能存在非法窃听用户对保密信息的捕获和截取,这对VLC系统的用户数据安全造成了一定威胁。因此,VLC多载波系统需要依靠保密性能良好的物理层安全技术实现对数据的加密。本文基于信号的时频分析理论和多载波理论,将FBMC这一新型多载波实现方案与室内VLC系统相结合。在Nyquist准则约束和模糊函数评价下,本文考虑了矩形窗函数在时频约束特性上的不足,并仿真了几种具有良好时频特性的原型滤波器冲激响应,其中包括恒定系数滤波器和变系数滤波器。在选择使用时频约束特性良好滤波器的前提下,针对VLC通信场景的需求和FBMC收发系统的独特结构,本文提出了迭加过采样镜像向量的方法以实现FBMC信号的实值化,通过对移位迭加后的信号进行直流偏置实现信号的单极化,设计出新型光多载波系统——DCO-FBMC(直流偏置-FBMC)系统,并对其在多个方面进行了性能分析。DCO-FBMC在误码率性能和对载波频率偏移的敏感性上与传统DCO-OFDM系统的性能表现相当,在有效数据速率上明显优于传统DCO-OFDM系统。在可能存在非法窃听用户的多用户VLC网络中,本文分析了VLC物理层安全模型。由于DCO-FBMC系统在收发端使用了滤波器组,所以VLC系统的物理层加密拥有了一个全新的操作自由度。收发端滤波器在不匹配的情况下,会使信号受到较大的干扰。变系数原型滤波器在系数不同时,以及不同原型滤波器的函数形式不同时,收发端滤波器的不匹配程度会增加。利用这一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DCO-FBMC系统的多滤波器混合滤波跳跃机制以实现系统对合法用户数据的加密。采用滤波跳跃机制中的滤波器及其系数序列对数据进行加密,采用非对称加密对该密码序列进行加密。这种多滤波器混合滤波跳跃机制相比于单一变系数原型滤波器跳跃,为系统提供了更大的可选滤波器集合,在非法接收端和合法接收端误码率性能差异上体现出了较高的系统安全容量。(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刘会衡[2](2018)在《Filtered OFDM多载波技术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Filtered OFDM每个子带信号形成过程跟OFDM完全一致,因此能够完全兼容4G通信中的OFDM技术,且通过子带滤波来灵活配置不同的波形参数.文章研究分析了Filtered OFDM多载波技术的特点及参数配置,并通过仿真验证Filtered OFDM的性能.结果表明,与OFDM技术相比,Filtered OFDM在保护间隔为零或多径干扰下仍具有较低的误码性能.(本文来源于《湖北文理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王强[3](2018)在《5G移动通信系统中FB-OFDM多载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OFDM技术应用广泛,其具备频谱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以及收发机复杂度低等优点。但同时存在着带外泄漏严重、对同步要求高等问题,在未来的新场景需求下,这些缺点使其难以满足需求。滤波器组OFDM技术(Filter Bank-OFDM)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中一种关键的备选多载波技术,越来越受到业界内外的重视。该技术能很好地解决OFDM系统中频谱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其不需要使用循环前缀占用多余带宽就能对抗符号间干扰;其能够根据不同场景的业务需求灵活的切换不同的波形函数,来适应不同业务场景。因此,本文对FB-OFDM技术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首先详细介绍了 FB-OFDM技术的基本原理。在FB-OFDM技术中使用了基于根升余弦函数改进的新波形函数和各向同性正交变换算法(IOTA)函数,两种波形函数均具有很好的频域特性和时域特性,能够提高频带的利用率,是很好的选择方案。使用多相滤波器对整个带宽中的每一个子载波进行滤波,这样就能够使每个子载波的带外衰减提高20dB,很好地抑制了带外泄漏。在研究了第四代通信系统的帧结构后,提出了 3种适用于FB-OFDM的子帧结构,并分析了 3种子帧的性能。本文使用仿真工具实现并严格分析FB-OFDM多载波技术的性能,通过FB-OFDM系统使用两种波形函数分别与OFDM系统对比,从子载波的功率谱密度、误码率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子载波通过多相滤波器后带外衰减明显,使用多种波形函数能够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是一种能够适用于5G移动通信系统的多载波技术。针对FB-OFDM系统中峰值平均功率比的问题,在传统削峰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改进的基带中频联合削峰方案,在叁种性能指标的基础上,对该削峰方案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新的削峰方案,系统峰均功率比改善明显,误差向量幅度的恶化程度较小,相邻频道泄漏功率比改善明显。(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8-06-01)

李新[4](2018)在《5G新型多载波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多载波技术在5G网络中的应用,对于提升网络数据传输能力,将滤波多载波、滤波器组多载波以及分复技术进行优化组合,增强了数据传输的稳定性以及网络覆盖的有效性,满足了5G设计与建设环节对于信号传输工作的客观要求。文章分析5G网络多载波技术原理,从多个维度出发,逐步构建现代、高效、稳定的5G新型网络框架。(本文来源于《信息通信》期刊2018年04期)

郭明皓[5](2018)在《基于非完全重构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本论文中,作者提出了一种应用于多用户网络上行链路的基于零填充(Zero Padding,ZP)的非完全重构滤波器组多载波(FilterBankMulti-Carrier,FBMC)系统,即ZP-FBMA系统。该系统中滤波器组的原型滤波器为普通的低通滤波器,不需要满足完全重构或近似完全重构条件。在发射端进行ZP处理,并在接收端进行相应的重迭相加。本文提出了多种接收机,包括时域均衡接收机、下采样频域均衡接收机以及分析滤波器组(AnalysisFilterBank,AFB)频域均衡接收机,并提出联合频域均衡消除子带间干扰。仿真与理论分析结果证明,与传统的循环前缀正交频分多址、单载波频分复用多址以及完全重构滤波器组多址(Perfect Reconstruction Filter Bank Multiple Access,PR-FBMA)系统相比,本文提出的ZP-FBMA系统具有更低的峰均功率比、更好的误码率(BitError Rate,BER)性能、更强的抗载波频偏能力以及更小的功率和数据速率损失。ZP-FBMA在本质上是非正交的多址接入系统,总是存在的用户间干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信道均衡难度,导致系统性能恶化。针对某些参数场景下ZP-FBMA系统BER性能没有很大提升的问题,本文对接收机进行进一步优化设计。将初次接收得到的信号估计值反馈到干扰消除单元,以消除其他用户对某个特定用户的干扰。干扰消除后即进行单用户检测,本文设计了多种单用户接收机,包括单用户时域均衡接收机、单用户下采样频域均衡接收机、单用户AFB频域均衡接收机以及单用户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接收机,进一步提升了系统的BER性能。此外,本文提出以相应通信指标最优化为目标进行滤波器的优化设计,在干扰消除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单用户在多径信道下的传输性能。具体包括多相分量选择以及原型滤波器截止频率优化。多相分量选择充分利用了在PR-FBMC系统中被丢弃的其余多相分量。而截止频率优化则通过调整原型滤波器的截止频率,根据某些准则获得最优的BER性能。最终的仿真结果表明,系统的BER性能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因此本文提出的ZP-FBMA通信系统在未来的网络通信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3-08)

靳翔羽[6](2018)在《基于多载波技术提高XCTD传输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XCTD是投弃式电导率、温,度、深度剖面仪(The Expendable 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的简称,其作为深海投弃式剖面仪的典型产品之一,是近几年国外研制成功并得到快速发展的一种先进剖面测量设备。目前美国和日本在XCTD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而我国XCTD技术的发展仍处在起步阶段。在XCTD测量设备中,根据国家海洋技术中心的设计,采用单根双股漆包线作为传输线来实现信号的有线传输,由于探测深度的不断变化,传输信道的阻抗参数也随之不断变化,从而使得所测得的水文参数数据不能快速高效的传输到接收端。因此充分了解信道的传输特性从而设计适当的通信系统确保信号的高效高速传输是XCTD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首先建立了优化的XCTD信道电路模型,计算出信道的传递函数,分析了理论的XCTD信道传输特性。针对理论电路模型的缺点,搭建了实验室XCTD信道测试系统,利用扫频法得到了实际测得的信道传输特性,并利用方波的频域特性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验证,分析信道对不同频率复合波形的影响,为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然后针对XCTD信道的特点,利用多载波技术有效对抗信道衰落和频谱利用率高的特点,提出多载波技术适用于XCTD信道传输系统,并搭建了多载波通信系统的仿真模型和实测系统,分别从仿真和实际测试两个,方面分析多载波传输系统的性能,并与ASK频带传输系统的性能进行对比。通过对比证明了多载波技术适用于XCTD信道且能够有效提高XCTD系统的传输性能。(本文来源于《天津工业大学》期刊2018-03-03)

刘金玲,陆海翔[7](2017)在《面向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分析5G的主要应用场景及技术需求,然后介绍几种面向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最后对几种技术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并分析5G各类应用场景下适合采用的多载波技术。(本文来源于《电信技术》期刊2017年08期)

辛睿[8](2017)在《基于GNU Radio和USRP平台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正交频分复用(OFDM)需要所有子载波满足正交性条件,而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FBMC)只需要相邻子信道间满足正交性。不过为了充分利用信道带宽,对子载波的调制必须满足相邻子载波的正交性,偏移正交调制(OQAM)刚好可以满足这个需求。滤波器组调制和偏移正交调制的结合——FBMC-OQAM系统可以达到最大传输速率,而且不像OFDM系统需要保护间隔和循环前缀,提高了时间资源利用率。GNU Radio是个免费的开源软件无线电开发工具。它提供信号处理模块来实现软件无线电并可以利用低价的外部RF硬件来创建软件定义无线电,或者不加入硬件用GNU Radio进行仿真,它可以实时地进行数据流的传输,并可以在模块输出端口的表现出即时的波形和结果。在这个意义上,GRC平台的工作过程最接近于真实的通信系统。本文首先介绍了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拓展FFT方案实现FBMC-OQAM系统的理论基础,之后分析了软件无线电平台的结构和GNU Radio平台的工作机制并总结出了一套该平台下的开发方法。最后在Linux系统下应用GNU Radio平台对FBMC-OQAM系统中各个模块进行实现并搭建流图,实现了FBMC-OQAM系统的调制解调过程并验证了平台的可用性以及对相应的指标进行分析。(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7-03-12)

孙欣丽,王萍[9](2016)在《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仿真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滤波器组的多载波调制技术是第5代移动通信系统(5G)研究的关键技术之一。与传统的调制技术相比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具有不需要插入循环前缀、较低旁瓣等优点,其技术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使用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调制方式实现信号调制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中之一的FBMC是在IFFT的基础上使用原型滤波器在帧结构水平上对信号进行滤波,因此重点是设计出滤波器组对帧信号的合理处理方式。(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技术》期刊2016年05期)

张万春,辛雨,郁光辉[10](2016)在《一种适合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FB-OFDM》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一种适合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基于滤波器组的正交频分复用(FB-OFDM)技术,即在收发端通过多相滤波器进行子载波级滤波,简化实现的复杂度,与LTE系统兼容。认为在FB-OFDM系统中,根据不同场景的需求侧重点,选择合适的波形函数调制发射数据,能够灵活地适用于不同的业务。最后以扩展根升余弦函数为例,通过仿真验证了FB-OFDM系统的带外泄露小,异步性能好。(本文来源于《中兴通讯技术》期刊2016年03期)

多载波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Filtered OFDM每个子带信号形成过程跟OFDM完全一致,因此能够完全兼容4G通信中的OFDM技术,且通过子带滤波来灵活配置不同的波形参数.文章研究分析了Filtered OFDM多载波技术的特点及参数配置,并通过仿真验证Filtered OFDM的性能.结果表明,与OFDM技术相比,Filtered OFDM在保护间隔为零或多径干扰下仍具有较低的误码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载波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徐垲喆.室内可见光通信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9

[2].刘会衡.FilteredOFDM多载波技术性能研究[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

[3].王强.5G移动通信系统中FB-OFDM多载波技术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8

[4].李新.5G新型多载波技术分析[J].信息通信.2018

[5].郭明皓.基于非完全重构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研究[D].东南大学.2018

[6].靳翔羽.基于多载波技术提高XCTD传输性能的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2018

[7].刘金玲,陆海翔.面向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分析[J].电信技术.2017

[8].辛睿.基于GNURadio和USRP平台的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7

[9].孙欣丽,王萍.滤波器组多载波技术仿真性能分析[J].电子测量技术.2016

[10].张万春,辛雨,郁光辉.一种适合5G的新型多载波技术——FB-OFDM[J].中兴通讯技术.2016

标签:;  ;  ;  ;  ;  

多载波技术论文-徐垲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