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的生态学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水生生物学
作者: 李文祥
导师: 聂品
关键词: 黄颡鱼,蠕虫,种群,群落,频率分布,季节动态,生境破碎,江湖复合生态系统,遗传多样性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黄颡鱼属鲶形目,鲿科,广泛分布于我国的江河湖泊,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养殖鱼类,本论文对黄颡鱼消化道寄生蠕虫的种群和群落生态学进行了研究。种群生态学方面的研究以梁子湖为采样点,在黄颡鱼消化道发现了黄颡前驼形线虫、杜父鱼驼形线虫、黄颡刺盖线虫、鲶东方异肉吸虫、河鲈源吸虫、斜睾合肠吸虫、舌形棘缘吸虫和黄颡恒河绦虫,以及膀胱中的巴氏叶形吸虫和鲶叶形吸虫共10 种寄生蠕虫。由于杜父鱼驼形线虫、黄颡刺盖线虫和鲶叶形吸虫的感染水平很低,对另外7 种寄生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进行了研究。黄颡前驼形线虫的平均丰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但感染率没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这种线虫的生命周期为一周年,成熟期雌虫的数量在2-3 月达到高峰,怀卵期雌虫在5-7 月达到高峰,怀幼期雌虫则在6-9 月达到高峰。黄颡恒河绦虫的感染率和丰度均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在鲶东方异肉吸虫、河鲈源吸虫、斜睾合肠吸虫、舌形棘缘吸虫和巴氏叶形吸虫这5 种复殖吸虫中,除鲶东方异肉吸虫的感染率外,它们的感染率和丰度都有显著的季节变异。文中,对生活史特点和引起季节变化的因素进行了讨论。通过对2个通江和5个江湖阻隔湖泊的黄颡鱼消化道蠕虫群落结构的比较,发现寄生虫的物种丰富度较高,物种的多样性与湖泊面积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这些湖泊群落存在相当高的相似性,表明江湖阻隔并没有对黄颡鱼寄生虫群落结构产生显著影响,推测长江中下游湖泊相似的成因和湖沼学特性,以及较短的江湖阻隔时间是这些湖泊间的寄生虫群落相似性较高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对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遗传结构的研究显示它们的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种群内,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高于种群间的,连通和不连通湖泊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都没有显著差异。这些结果表明近期的江湖阻隔还没有对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遗传结构产生影响,推测洪水和人类活动如养殖等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不同湖泊间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的交流。此外,这些湖泊中黄颡前驼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文目录
第一章 文献综述
一、鱼类寄生虫的种群动态
1. 鱼类寄生蠕虫的频率分布与种群动态
2. 鱼类寄生吸虫的种群动态
3. 鱼类寄生绦虫的种群动态
4. 鱼类寄生线虫的种群动态
5. 鱼类寄生棘头虫的种群动态
二、生境破碎对种群和群落的影响
1. 生境破碎
1.1 生境破碎的定义
1.2 研究生境破碎的理论基础
2. 生境破碎对种群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3. 生境破碎对种群遗传多样性的影响
三、本研究的目的及内容
第二章 梁子湖黄颡鱼体内寄生蠕虫的种群生物学研究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样品的收集
2. 黄颡鱼的年龄鉴定
3. 统计方法和术语
三、结果
1. 黄颡鱼体内的寄生虫组成
2. 黄颡前驼形线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2.1 黄颡前驼形线虫的频率分布
2.2 黄颡前驼形线虫成虫成熟度的季节动态
3. 黄颡鱼体内寄生复殖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3.1 河鲈源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3.2 鲶东方异肉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3.3 斜睾合肠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3.4 舌形棘缘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3.5 巴氏叶形吸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4. 黄颡恒河绦虫的频率分布和季节动态
四、讨论
1. 黄颡前驼形线虫
1.1 季节动态与生活史
1.2 频率分布
2. 复殖吸虫
2.1 季节动态
2.2 频率分布
3. 黄颡恒河绦虫
3.1 季节动态
3.2 频率分布
第三章 长江中游湖泊黄颡鱼消化道寄生虫群落结构特点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样品的收集
2. 分析方法
三、结果
1. 群落的结构参数
2. 群落的集合模式
四、讨论
第四章 长江中游江湖复合生态系统破碎对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的遗传影响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1. 样品的收集
2. 基因组DNA提取
3. ISSR PCR 扩增
4. 数据分析
三、结果
1.ISSR 扩增模式与寄生虫的感染情况
2. 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遗传多样性的比较
3. 黄颡前驼形线虫种群遗传结构的比较
四、讨论
第五章 西藏拉萨河寄生虫的初步调查
一、前言
二、材料与方法
三、结果
1. 裂腹鱼的异肉吸虫(Allocreadium spp.)
2. 青海新棘吻虫(Neoechinorhynchus qinghaiensis)
3. Rhabdochona hellichi (?rámek, 1901)
4. 东方短结绦虫(Breviscolex orientalis)
5. 裸鲤棘头虫(Echinorhynchus gymnocyprii)
6. 棘头虫未定种
四、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用于寄生虫生态统计的部分程序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12-02
参考文献
- [1].中国沿海脉红螺Papana Venosa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杨建敏.中国海洋大学2004
- [2].长兴扬子鳄遗传多样性及重引入工程的可行性研究[D]. 许强华.浙江大学2005
- [3].云南高原湖泊特有鱼类的生物学与遗传多样性研究[D]. 李堃.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4].紫菜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6-磷酸海藻糖合成酶基因转化水稻的研究[D]. 乔利仙.中国海洋大学2007
- [5].湘西盲高原鳅遗传多样性与生理学研究[D]. 姚雁鸿.华中农业大学2012
- [6].赤点石斑鱼种群遗传多样性研究[D]. 陈省平.中国海洋大学2007
- [7].蚂蟥生长繁殖习性及其遗传多样性分子标记研究[D]. 刘飞.南京农业大学2008
- [8].唐鱼的遗传多样性和保护对策研究[D]. 刘汉生.暨南大学2008
- [9].青虾分子标记的开发应用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D]. 乔慧.南京农业大学2010
- [10].黄喉拟水龟种群分化与种质资源研究[D]. 赵建.上海海洋大学2015
相关论文
- [1].台湾海峡鱼类单殖吸虫病病原的研究[D]. 李立伟.厦门大学2002
- [2].长江鱼类早期形态发育与种类鉴别[D]. 乔晔.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3].环境胁迫、中草药及基因转植对鱼体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D]. 王文博.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4].遗传标记在鱼类育种和生态研究中的应用[D]. 王忠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5].柱状黄杆菌毒力相关因子的研究[D]. 谢海侠.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5
- [6].鳋科和锚头鳋科寄生桡足类的系统发育[D]. 宋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7].圆形碘孢虫抗原性及与宿主相互作用研究[D]. 章晋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6
- [8].鳜类及其两种牛首科寄生虫的系统发育研究[D]. 陈达丽.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
- [9].杜父鱼驼形线虫种群生物学和分子生态学的研究[D]. 吴山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水生生物研究所)2007
- [10].应激对黄颡鱼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影响[D]. 刘小玲.华中农业大学2006
标签:黄颡鱼论文; 蠕虫论文; 种群论文; 群落论文; 频率分布论文; 季节动态论文; 生境破碎论文; 江湖复合生态系统论文; 遗传多样性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