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与克服

论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与克服

论文摘要

50年代初,我国高校仿照苏联模式,将各综合大学中的工、农、医、师、财、法等系科从原来的学校中分离出来,或者单独或者“归并”建立起独立的工科、农林、医学、师范、财经、政法等专门学院或单科性大学,综合性大学一般只剩下文、理二科。这种调整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当时经济建设对工科人才和师资的紧迫需要,并使国家建设迫切需要的系科和专业得到增强,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打下了基础。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的发展越来越综合化,专科院校培养的人才越来越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我国高等教育体制的弊端逐渐体现出来。要摆脱高等教育的困境,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转换运行机制,调整高等教育的布局结构。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90年代初,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促进了多校区大学的形成。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大学多校区分布对学科建设的不利影响,共9个方面。一是部分多校区大学管理理念滞后;二是部分决策层对多校区办学认识不足;三是合理学科梯队的构建一般需要较长时间;四是多数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五是学科文化建设相对薄弱;六部分多校区大学各校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难以统一;七是学科布局不够合理;八是多校区分布一般会影响学术氛围的形成以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九是实验室用房调配困难。在第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提出了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6条对策。一是合理定位学科建设目标;二是调整学科布局;三是促进学科融合;四是促进学科文化的融合;五是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学科建设经费;六是加强实验室建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的意义
  • 1.1.1 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形成
  • 1.1.2 我国多校区大学的学科建设
  • 1.2 概念的界定
  • 1.2.1 多校区大学
  • 1.2.2 学科
  • 1.2.3 学科群
  • 1.2.4 大学学科布局
  • 1.2.5 大学学科建设
  • 1.3 文献综述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1.4.1 研究思路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文的创新点
  • 2 学科建设的主要因子分析
  • 2.1 学科方向建设
  • 2.1.1 凝练学科方向的数目和确立具体方向
  • 2.1.2 要建立起有特色的学科方向,且以其为核心加大投入,重点建设
  • 2.1.3 要持续挖掘学科方向新的生长点
  • 2.2 学科基地建设
  • 2.3 学术成果建设
  • 2.4 学科群建设
  • 2.5 学科梯队建设
  • 2.5.1 重视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和选拔
  • 2.5.2 学科梯队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2.5.3 学科梯队应注重梯队结构
  • 2.5.4 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3 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分析
  • 3.1 部分多校区大学管理理念滞后
  • 3.2 部分决策层对多校区办学认识不足
  • 3.3 合理学科梯队的构建一般需要较长时间
  • 3.4 多数学校办学经费严重不足
  • 3.5 学科文化建设相对薄弱
  • 3.6 部分多校区大学各校区对组织目标的认同度难以统一
  • 3.7 学科布局不够合理
  • 3.7.1 学科、专业区域分布散、研究方向散、资源配置散
  • 3.7.2 学科之间容易不匹配
  • 3.8 多校区分布一般会影响学术氛围的形成以及学科的交叉和融合
  • 3.8.1 多校区分布不利于学术氛围的形成
  • 3.8.2 多校区分布影响学科交叉
  • 3.8.3 多校区分布影响学科融合
  • 3.9 实验室用房调配困难
  • 4 多校区大学在学科建设上采取的对策分析
  • 4.1 合理定位学科建设目标
  • 4.2 调整学科布局
  • 4.2.1 制定科学合理的学科发展规划,实现对学科的整合
  • 4.2.2 客观定位校区功能,为学科的合理布局奠定基础
  • 4.2.3 进行体制创新,促进学科的交叉、融合
  • 4.3 促进学科融合
  • 4.3.1 加强“五个统一”
  • 4.3.2 推进体制创新
  • 4.4 促进学科文化的融合
  • 4.5 合理配置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学科建设经费
  • 4.6 加强实验室建设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我国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优化策略[J]. 国际公关 2020(01)
    • [2].扩展型多校区学校管理机制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04)
    • [3].法制视野下论高校多校区安全稳定工作问题与建议[J]. 法制与社会 2020(12)
    • [4].多校区大学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教育教学论坛 2016(50)
    • [5].高校多校区运行模式下的安保工作探微[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7)
    • [6].多校区大学的品牌价值管理与提升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7(10)
    • [7].关于高校多校区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的创新研究[J]. 中国市场 2016(38)
    • [8].优质资源整合背景下多校区学校文化协同发展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02)
    • [9].多校区文化协同发展保障机制摭探[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02)
    • [10].多校区运行模式下高校学生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5(02)
    • [11].高校多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探析——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02)
    • [12].我国多校区大学管理模式的形成与调适[J].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15(05)
    • [13].多校区学校教师线上教研的实践探索[J]. 小学时代 2020(16)
    • [14].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台州学院为例[J]. 现代职业教育 2020(07)
    • [15].高校多校区管理模式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 成功(教育) 2011(07)
    • [16].国外典型多校区大学形成研究[J]. 文教资料 2009(02)
    • [17].多校区大学教务管理的特点及对策[J]. 文教资料 2011(35)
    • [18].多校区虚拟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J]. 中国教育网络 2016(11)
    • [19].多校区学校管理模式及其运行机制的实践研究[J]. 中小学校长 2016(11)
    • [20].多校区运行条件下的安全管理服务工作研究——以南通理工学院为例[J]. 知识文库 2017(06)
    • [21].多校区大学生安全意识状况调查及对策分析——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为例[J]. 新校园(阅读) 2017(02)
    • [22].基于信息化环境下多校区教学管理策略的分析[J]. 考试周刊 2017(56)
    • [23].教育信息化助力永州精准扶贫[J]. 发明与创新(教育信息化) 2017(06)
    • [24].多校区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探讨[J]. 魅力中国 2017(05)
    • [25].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探讨[J]. 新校园(上旬) 2015(06)
    • [26].多校区教学中的教师需求变化与激励对策研究[J]. 考试周刊 2013(88)
    • [27].论多校区大学学生管理工作的创新[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1(09)
    • [28].高校多校区电子校务建设模式的探索[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09)
    • [29].“自我扩展型”高校多校区党建管理探析[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半月) 2008(09)
    • [30].探究多校区条件下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体系的构建[J]. 中外企业家 2019(16)

    标签:;  ;  ;  

    论多校区大学学科建设的不利因素与克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